程二郎垂头丧气走进来,想坐下吃饭,却发现桌上还没摆他的碗筷。
程家就这么一张桌子,家里男丁不少,所以平时家里的媳妇和老娘都是端着碗站边上夹菜吃,今儿因为程祖佑回来,他最是心疼他娘,所以三郎家的何氏上桌吃饭,就坐了程二郎的位置。
程二郎脸色骤变:“幺弟妹你坐了我的凳子,我坐哪?”
程阿公瞪他一眼:“好了,祖佑好不容易回家休一天,你非得跟你那婆娘一样闹得全家不得安宁是吧,随便抽张凳子坐着吃就行了呗。”
程二郎有苦说不出,默默抽了张凳子挤在他大哥旁边坐下。
接着又听程祖佑问:“二叔,小花和二婶回来了吗?”
程二郎扒拉着碗里的稀粥,看着眼前没油荤的菜,唯一一盘有肉的菜都放程祖佑面前了,又想起在茶园里看见江氏给那些茶农们端上去的好菜好肉,他只觉得自己面前的饭菜和猪食没什么差别,他没好气地说:“不回来了,那娘俩都是白眼狼,死外边我都不会再管她们了!”
程祖佑见程二郎火气这么大,一向温和的表情也有些绷不住了,沉默地夹菜,不再多问。
他回来不足半天,就已经听家里人说起二婶带着他堂妹分家的事,这件事他已经说过祖母的不对了,家里虽说能决定小花的婚事,但也不能把她嫁给一个大十一岁的鳏夫啊。
而且祖母还说想早点把小花嫁出去,是为了给他凑束脩,如此一来,程祖佑只觉得心口闷得慌,好似是他间接卖妹妹读书。
程家的气氛格外僵硬,程三郎两口子哪见得自己儿子吃瘪啊,赶紧说:“又不是我们逼着她们母女走的,当初要和离还是要分家,都是二哥做的决定,明明二哥分家就行,还能和自己妻女过上好日子,说不准现在在林家茶园管事的就是二哥咧。自己要选和离,怪得了谁。”
“你!”程二郎怒极,是他要和离的吗?明明是爹娘都不让分家,他只能和离,不然那日子是一天都过不下去。
程家人再次因为这事吵了起来,这些日子因为眼红江氏在茶园的差事赚钱,程家没少因此吵架,每次吵架总躲不过程二郎到底是因为懦弱自私和离,还是为了孝道坚持不分家。
等程二郎气冲冲走了,余三妹扶着腰,担心道:“小花她娘,你娘俩真不打算回程家啦?”
江氏翻了个白眼:“都闹成这样了还怎么回,程二郎这个孬种,啥时候立得住再说吧。”
凌一一听,所以江氏只是为了她才分出程家,但对枕边人程二郎只是失望,并没有到此生不复相见的地步。
凌一心里有数,开始谋划自己的出路。
那一百两银票是凌一的私房钱,也是她的启动基金,但总是找不到机会光明正大花出去,这是个致命的问题,钱如果花不出去,那和没钱也没区别。
就在凌一为自己的钱花不出去发愁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林家的茶园还在建设中,期间江氏忙林家的茶园去了,家里的地就全权交给了凌一来打理,她一个人打理家里的六亩地,虽说这个时代的一亩地比后世小些,但一个人种六亩地还是不容易。
可凌一就像不知疲累一样,每天一睁眼就是干活,干完活就研究怎么种更好的地,怎么制作更好的农具。
农具这一块,凌一脑子里的设计图并不比系统的少,所以等她一点点搞来各种工具,例如锤子、凿子等,就开始利用农闲时间来制作各种省力精巧的农具。
家里的地不同于别的地,在凌一的耕种下,种的稻子和其他蔬菜长得是又快又漂亮。耕种的时间并不算早,但却成了村里最早一批收获的。
凌一家的稻子收获的时候,江氏抽空从林家的茶园回来帮凌一收获。
江氏许久没注意家里后院的地,此时一看,人都傻了。
她挽起裤腿下地一摸,稻穗饱满,压弯了稻秆,别看坡地不大,但满山密密麻麻的稻子十分惊艳。
“这这这……”江氏种地这么些年,在娘家也下地,嫁到了程家也下地,在两个村子生活了几十年,见过了自家、别家的地,但唯独没见过这么丰收的地。
凌一“甩锅”给神仙:“神仙给的肥料就是好用,娘,神仙教我做的碾米机我也做出来了,正好这次秋收我们就试试吧。”
江氏挠挠头:“碾米机?”
江氏略微一思索,想起来了,这段时间她女儿每天晚上借着灶台里的火光干活,眼睛都看酸了,原来是在忙活这东西。
“娘,我用碾米机,可能不过一两天就能把米碾出来,之后还能把碾米机租给村里人用,娘若是得空,可以找余婶子来看看碾米机咋用,让村里人也都来看看。”
其实凌一想的是,如果反响不错,她还可以多做几台碾米机,卖给村里的富农或地主。
第208章 打谷
成熟的稻谷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历脱粒、脱壳、舂米等等步骤,凌一观察过村里农人家的农具,多数是简单、小巧的农具,而她制作的脱粒机、土垄、谷风车几乎不曾见村里的人使用,只有简单的石碾,可见此时的农具发展并不发达。
当凌一把她几个月制作好的农具摆上院坝时,附近的茶农都聚集过来看热闹了。
现在林家茶园的茶农除开最初的几人是外地人,其余都是本村村民,要么是踏实肯干的,要么是经由江氏举荐的。
值得一说的是,一开始茶农里是没有女人的,就连余三妹来和江氏攀关系报名茶农,也是给她男人报的。帮过江氏的几个妇人,要么是给自家男人求的活计,要么是给自家男儿求的,总之,少有自己来干活的,她们似乎下意识地就想把这种能挣钱的机会让给家里的男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