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她献给燕行露的治国宝策, 原本让对方一日看完就是玩笑话,没想到燕行露还真的在第二日便给出了她答复。
二人在御书房内召集重臣详谈关于宝策事宜。现在百业待兴,谁也没有空闲偷懒,都是身负数件要事。
大晋开国以来, 土地管理一直都很混乱, 田产纠纷不断, 土地私人侵占严重, 故而如今田制也需改化。
林元枫主张没收所有世族地主的土地,规定所有土地均为公田, 百姓仅有使用、经营和租赁的权利,且有年限。
这些土地以户插牌分田,自负盈亏, 力行耕者有其田, 并减少农民赋税,鼓励农民种田垦荒。
至于粮仓,自然选在土地肥沃处, 益州、巴州、眉州等地人户密集, 田润水通, 气候适宜,当然是首选。
燕行露遂下令更改田制,并派遣大司农率领职官前往这几州划出官田,开渠修堰,雇人耕种。得粮部分上缴,部分存于房式仓中,用以赈灾济民等。
为了促进农事,林元枫又连夜绘出在相里谷习得的种种水车、风车等农具的图纸并附上使用方法,分散于各州,吩咐各州官员务必因地制宜实行下去。
此外,她还预备编制一本农书出来,用以专门指导农事生产。
先前出巡时,林元枫特意问过了每个州治官员关于石料煤矿的分布一事,一路走来,又获得了不少实地资料。
川西南有色金属居多,而川南煤、硫、磷居多,至于川西北则是金银等稀贵金属居多。
她在那本治国宝策里绘制出了一幅工业基地分布图,将每个地方串联起来,联合生产兵器、工器和农具等。
新国成立后,律法暂且沿用旧法,但林元枫旨在为燕行露建设出一个更开化的国家,百姓行事需有法可依,因此律法的编纂也得尽快完成。
为了防止官员腐败,草芥人命,每逢极刑的判决,都需经由刑部及审刑院的复核,最后交由皇帝勾决,且严禁各地使用私刑,滥用私刑者将重罚。
要强国,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得率先考虑。另外,还有教育、卫生健康等方面,也是重中之重。
不过小国也有小国的好处,人口总计不过五百多万,较易管理。燕行露精简官制后,每项诏令皆是传达迅速。
渐渐的,呈上御案的奏章里,关乎民安业兴的消息更多了些。
朝廷随后又张榜告示全国将于十月初进行科举会试,广纳贤才,且形制与旧时大有不同,分为明文、明算、明工、角医、农艺、舆地、要武七科,生徒可报考一科至七科不等。
建国初年,生徒暂时不用考乡试,只用向县官投牒自举,经过身份筛查后,即可参加都城会试。而且,男女不限,女子亦可投牒。
宫城大体完工后,她们总算是从道观里迁了出去。
林元枫的宰相府也象征性地选了一套宅子,但她几乎不住那里,便将其内部改造成了另一座工坊,供她闲时做研究用。
搬进宫城后,二人还是同住同行,并不避讳。
知道内情的人自然不敢点破,不知内情的外人则相传女帝与亲信陶相为金兰之交,情同姐妹,常抵足而眠,亲密无间。
建国头一年休养生息,征税不敢征多,多地赋税都随之免去一年,国库自然空虚。
宫城内布置看着倒是体面,但仔细看就知,一切都只是强撑罢了。
一日林元枫与燕行露同榻而眠,正商谈着国事,她突然注意到什么似的,一骨碌坐起来,指着床头角落惊讶道:“呀,陛下,你的龙床床铺开线了。”
燕行露闻言泰然,甚是淡定地拿枕头遮住:“无事,掩一掩就好了。”
林元枫:“……”
为了让她的陛下能早日睡上不开线的龙床,她决定想办法多搞些银子回来充盈国帑。
外贸这一条路暂时走不了,凌国仍被大晋虎视眈眈,不被承认,周围几个国家也持旁观态度,遑论合作商贸了。她们只能想办法促进国内百姓的生产力,关起门来造银子。
想来原先巴蜀也是有数个商贾豪绅的,顾忌朝廷颜面,不能明抢,只能暗着来了。
除却算缗令和告缗令、均输平准等基本措施外,盐铁酒之类的产业也得规定为官营,商人若想经营,则需经过官府的批准,与官府合作并缴纳税额。
林元枫还成立了几个官窑,专门生产精美的瓷器、织布和香料等,广售各地,可供商人买下技术。
九月中旬,晋军再次来犯,且势在必得,兵力比上次足足多出一倍。
燕行露哂道:“难为杨琛这么心急了,晋国现在本就是焦头烂额,民怨沸天,此战看来是一定要赢了,否则,他可不好给百姓一个交代。”
林元枫只轻轻笑了一下,抬手为她理了理刚下朝尚未换去的朝服衣襟,温声道:“既然如此,那就打他个落花流水,一蹶不振。”
女帝再次御驾亲征,与她同行的,还有数架改良过后的虎炮、蒺藜、震天雷、滑翔炸.弹、火.枪和翼行装备等,该翼行装备可供士兵横空降临敌军内部突袭。
她的宰相日理万机之余,也没忘记为她更进兵器。
燕行露出征后,朝内事宜的担子又落在了林元枫肩上。
不过她都已经习惯了,毕竟燕行露在的时候,她也不见得轻松多少。
然而御驾前脚刚出发,这边林元枫去找谢泗准备同他聊聊大晋现在的情势时,负责看管他的守卫却告知她说,谢泗今儿卯时左右就被燕行露派来的李校尉带走了。
林元枫觉得稀奇:“陛下带他去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