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艽下意识捂住口鼻。
那小小的玩意儿不过飞虫大小,在草席中一落一跳,‘卡擦’一动,竟像是长出了脚,直挺挺行至狱卒身侧。
*
半时辰后。
守门的老崔被同僚一个巴掌招呼醒。“……我仦,老崔,你,你怎么睡去了?”
老崔激灵一下,揉着惺忪睡眼朝里头望着,坦然松出一口气,再回头说道:“没事没事,人还在。”
“别太紧张,打个盹儿而已。”有人出言安慰,“小丫头跑不掉的啦。……”
*
翌日清晨。
“前皇小姑子在清都东街口问斩!——”
由那城门口贴告示的士卒一吆喝,再由卖菜的贩子一传斥,邻里之间迅速聚起首耳,窃窃私语。
“说是问斩也不确切。五马分尸呢。”
“五马分尸?这么个小孩儿,至于吗?害了多少条人命啊?”
“可别小看小孩儿!她们修道的,就算路不会走,也能要你性命!”
“啊呀,仿似是十二条人命?听起来可是顶大一个案子,听闻彼时审案的还是周少卿与少帝,那其间有没有包庇……真是难说。”
“宁王大人有大量,不追究周少卿啦。”…………
大部分人听个热闹,唾其罪大恶极,可明眼人当然晓得,这皇小姑子不过大厦将倾后,以儆效尤的第一支箭。
至于她杀人的缘由——又有谁真的在意呢?
在儒文诵育下,漂亮高贵的女人是华服珍宝,丑陋贫贱的女人是轻砂粗砾——统而言之都不是人——出嫁前归属父,出嫁后归属夫。
所谓嫁娶,也不过父权与夫权之博弈。
至于喜轿中,穿戴着厚重嫁衣之人的细碎哭腔,又有谁听得呢?
*
罗艽便是在这样一副闹市之中昏晕沉沉地醒来。
千里之空浓云密布,不见初阳。
罗艽看着囚车之外四个狱卒,忽觉出一种恍若隔世的意味。
她想到彼时深山喜轿,亦是四个轿夫,晃晃悠悠送着徐良娣去见阎王。
罗艽如愿在问斩台前见到了周宁王。
大抵是将罗艽作为心头之患,如今见着她将于闹市死相凄惨地消逝,这周宁王就差把‘喜上眉梢’四个字挂在脸上。
修道之人看淡生死,或对生死有别样解释,见死不见亡,反见新生。
可这周怀元一个凡人,分明……
只是幸灾乐祸而已。
恰是时,周怀元牵着几匹马,拿起鞭绳一甩。
罗艽便看清几丈之外,那双紫裘金雕的步履将街面砂砾蹭起又落下。
与此同时,阴暗的天色忽而沉了又飘宕。
霎时间天色大亮——
就像是有什么东西,将这惨淡的浓云尽数劈开了。
只见长空之中,一簇闪亮的清霜白影,正破空而来!
那剑通体雪白,倏尔将天地都照彻。
便应了阮郁造剑时的那句祝颂:
“敛天光于身,摄万物归尘。”
一簇云影之中,立于囚车的罗艽无由来便想到百年以前,三清山上,师娘给自己取名的场景。
三清道人在白宣上潇洒一挥,落下一个“艽”字。
那时的罗艽大字不识几个,又不好意思让师娘念,便扯扯身边曲姐姐的衣袖:这念什么?
曲姐姐名曲儿,是三清道人游历时救下的凡人。
此刻曲儿闭着眼睛,答曰:艽,音同裘。
裘?囚?罗艽如临大敌,小声嘟囔,这名字好不吉利啊!
是三清道人揉揉她的发顶。
“此字为艽,音同蕉。龙胆秦艽,性苦平,不问高低,不问晴昼。”
“每秋夏,风一过,染尽清苦寒香,却散于九州。”
三清道人说:“阿艽,人要有根,却也要乘风而上。你在我三清山习剑练法,时刻惦念,却也不必困囚一隅。”
“世上何处皆可停留。但也不必停留。”
“该是青云扶摇,自在超然。……”
…………
而彼时由三清道人传下的不觉剑已殒。
面前乘风而来的,是罗艽在风仪剑阁夺得的归尘剑。
纷乱嘈杂的闹市街口,罗艽单手作拢,将剑召于身侧。
囚车之中,罗艽示出自己腕上的犍雉禁锢,“我说了。这玩意儿困不住我。”
“而你们的礼法,”
“亦困不住我!——”
作者有话说:
这本来和下一章是同一章,现在拆成俩了!因为觉得用这个断章很COOL
别问为什么罗艽在集市口才越狱,下章再说!我睡觉了!平安夜快乐!
第四十二章 师姐妹 ◇
◎清清白白!◎
随罗艽话音落下, 那柄归尘剑忽如雷电一般,一击劈在这囚车之上。
囚车应声而毁。
细碎的颓木尚未落地,罗艽踢起脚边一只飞虫大小的偃甲。
那偃甲被她一踢, 却未重新落地, 只浮于空中,散出一股瘴气似的浓雾。
浓雾。
颓木。
剑气。
三者相合, 在市集掀起一阵饕餮狂风,顷刻遮蔽烈日,激跃一副摧枯拉朽之势。
周遭, 市井之徒惊呼喧闹、嗔惧斥骂。
可话才滑落于喉口,便湮没于耳畔呼啸而过的沙砾疾风。
斩首台前的马匹早已挣脱缰绳,于街口仓皇逃窜。
仅仅俯仰之间,清都街口已是另一副景色。
如闹市之中四处逃窜的许多人一般,周怀元呆愣原处, 一时间未反应过来。
电光石火之间, 他猛然反应过来。“别被她糊住!她手上有无妄套的犍雉,根本废人一个!!”
随行的护卫训练有素,纷纷从腰口持起短刃,护在他身前, 步步向囚车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