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晓苒和耿宝刚上五年级时,纪奶奶和这两个孩子终于搬进了新家。写着两个孩子名字的两本房产证被她收的好好的。四楼的屋子空着,她找人把它租了出去。出租的钱和耿家拆迁分到的钱一起存了起来,将来这些钱都是要给耿宝的。而给晓苒存的钱放在了另一个存折上。
做好这一切,纪奶奶觉得什么都顺心了。她现在只需要做三件事——每天接孩子上下学;做家务;想办法多从儿子身上多要点钱。
谁曾想,就在日子过得快乐充实时,耿宝和纪晓苒又出事了。
作者有话说:
果然大部分读者还是不喜欢悲剧。慢慢写吧,希望能给看文的读者带来一点点新意。谢谢捧场的观众。
29、第五章
纪奶奶并没有给自家装个固定电话,那个时候还有所谓的装机费,她舍不得花这个钱。所以当她下午去学校接孩子们时才发觉出事了。孙女班上的同学放学时看到纪奶奶都挨上去七嘴八舌说了起来。纪奶奶有些纳闷,努力地听着,好不容易听明白了,这下她可急了,赶紧和门卫打了个招呼,进去找班主任。
办公室内,两个孩子正低着头并排紧挨着罚站。纪奶奶有些心疼孩子,可一见班主任那铁青的脸色,她就知道有些不妙,忙跨步进去,小心地问:“老师,孩子们犯什么错误了?”
班主任态度非常不好,但是她又领教过纪奶奶的凶劲,也不敢多过分,只是语调有点阴阳怪气,“犯错?这也叫犯错的话,长大就要进监狱了。下午第一节课课间休息时,耿宝把同学的脑袋给砸了。”
“什么!”纪奶奶第一直觉便是否认,“不可能,耿宝最乖了,从来也不惹事。”
“什么不可能。操场边正在砌花坛,耿宝冲下楼抓起块砖上来就把同学脑袋给砸了,班上所有同学都看见了。”班主任讥讽地说:“你护短也不能这么护吧。”
纪奶奶被班主任的话一刺,顿觉有点挂不住面子,她转身看着耿宝,忍下急性子,“耿宝,你说,怎么回事?奶奶不相信你会没事乱打人。”
耿宝像是没有听见一样,低着头,无论纪奶奶如何问,她就是不说话。
这几年,耿宝是能和她有些简单的对话了,所以纪奶奶见这孩子就是默不作声,真的有点急,话里不自觉带起气来,“耿宝,问你话呢,你听见没有!你为什么打人?你要是再不说的话,奶奶可真要生气了。”
这耿宝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可紧挨着的纪晓苒大哭起来,“奶奶,不怪耿宝,是他们欺负我,耿宝是保护我的。”
纪奶奶一看孙女满脸是血的模样,心里顿时抽的疼,她浑身不可抑制的颤抖起来,咬牙切齿地看向班主任,“我家晓苒是怎么回事?”
班主任不以为然,“同学们课间哄着玩,你家晓苒流了鼻血,她也不是别人打的弄的。”
纪奶奶闭上眼睛,猛地又睁开,“好、好、好,那个被打的孩子怎么样了?”
“送医院了。你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必须要负担责任,医药费肯定是免不了的。”班主任冰冷地说:“明天那同学的父母会来学校,你肯定要过来,不然的话,你这两个孩子,学校没办法教了。”
这种赤裸裸的威胁让纪奶奶拳头紧握,“好好好,我明天一大早就来。”她牵着两个孩子的手,走到门口,突然转身又问:“那个孩子明天来上学吗?”
“明天他父母会带他来学校,医药费你最好带上,肯定是要赔偿人家的。”班主任丝毫没有注意纪奶奶的眼神,只顾低着头批改作业。
“明天就能来学校说明伤的也不严重。”纪奶奶丢下这句话,也不顾班主任什么脸色,带着孩子来到卫生间,忍着心里的难过给孙女擦拭了脸上的血迹和泪水。
回到家后,纪奶奶给孩子们做了桌好吃的,等孩子们吃完,她才详细地问孙女下午发生的事。
回到家的纪晓苒已经不再害怕胆怯了,“课间的时候,我和耿宝用奶奶你上次给我们买的画笔在画图画,周磊他们来抢我们的画笔,我不给他,他非要抢,打到我鼻子了,我鼻子流血了。我在哭的时候,耿宝就跑出去了,回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块砖头,把周磊头打破了。”
纪奶奶点点头,心里已经是怒火翻天,却不能对孩子表露,只是搂着孙女和耿宝,心酸地说:“耿宝好样的,奶奶谢谢你保护我家晓苒。奶奶对不起你,在学校的时候奶奶生你的气。”
耿宝抬起头,盯着纪奶奶的眼睛看了几秒,忽的低下头,“不准欺负火柴。”
纪奶奶差点落下泪,强忍着伤心,又问孙女,“晓苒,你告诉奶奶,你们在学校是不是常常受欺负?”
“我们不怕的。”纪晓苒高高扬起头,大声地说。
纪奶奶咬咬牙,哄着孩子们睡去了。黑暗中,她一动不动坐在桌边,眼神空空的坐了一会儿,猛地站了起来,跑到了楼下的小卖部,拨通了公用电话,“纪诚,给我钱。”
“妈,这么晚了,你突然来个电话开口要钱,你总要让我知道是什么事吧?”电话那头传来个男声。
纪奶奶将事情简要说了一遍,“人家耿宝是为了晓苒,这笔医药费怎么着也得我们家掏。”
“妈,当初我就让你别管人家闲事,你倒好,背着我领了结婚证,还多了个傻子要养。你有没有想过你儿子我的面子,要是我朋友知道你和个穷老头结婚,我还要不要做人了?当初我让你把耿宝送到精神病去,你怎么回答我的?你让我别管你。”纪诚的声音有点气愤,“现在这傻子惹事了,你让你儿子掏钱?你自己做个烂好人,还要拖你儿子下水?妈,晓苒的事,我肯定管,要多少钱我也肯定会给,但是别人家的孩子,我管不着,也轮不到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