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GL文 > 情之系列 > 第845章

估计最后这几句是余嬷嬷自个加上的,看得出她这人也是个干脆的,很快交代清楚后便提出告辞。俞裴二人哪能让她这样离开,苦留不已,最后还是曹嬷嬷出面打趣这才让余嬷嬷愿意多留两日。

等两位嬷嬷离开后,俞翕携手裴德音慢慢走在回主院的幽静小路,虽然锦儿不远不近地跟着,但她二人讲话并不避讳。俞翕说道:“你没有觉得余嬷嬷的话似乎少了什么吗?”

“当然。”裴德音道:“夸了我们,让我们继续努力,可未来的前景却没有任何说法,着实有点不完整。”她说得隐晦,那是肯定俞翕会明白。就像公司一样,最高领导给了你夸奖,让你继续努力,却没有告诉你努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这可就让你担心了。就算是那种毫无实力的皮包公司,也知道要先给员工画张大饼诱惑着。你要组织一个团队,长久的替自己的谋划,不光是要有当下的好处,那肯定是要许人一个光明的未来,否则这个团队不会有任何凝聚力的。公主的情况比公司那是危险百倍,没有未来不光是没钱,而是有没有命在的大问题。

俞翕点头表示明白,问道:“你说公主有没有称霸天下的打算?”她甚至都没回头去看锦儿。

“契机呢?这世道对女子可是严苛到极点,也许有称霸,但恐怕不会有君临的想法吧?”裴德音说得是疑问句,但语气却是肯定的。这个年代的女性生出权势之心是可以的,但要去当皇帝,估计不会有想法,这不过是时代的局限性。

“我说过故事吧。”俞翕话锋一转,“在临近宝丰城的那天晚上,我们实在无法连夜赶路,便休息在一处村庄,我听到了个有趣的故事,是真实的哦。”

“卖什么关子,快说!”裴德音娇嗔道。

临近夜晚,边走边说正好消食。俞翕不急不慢缓缓说着。他们一伙人在宝丰城以北不到百里的一处村庄歇脚,因着累狠了,反而一时睡不着,坐在堂屋中和借住的那户人家的老者闲聊时,便听说了这个传奇故事。故事的主角姓蒋,人称蒋小妹。这女子十分聪慧,,幼时她爹给她哥请了私塾,她在外偷听跟学,竟没想到学了个满腹经纶,让教书先生都赞不绝口。

她爹蒋老太爷只有一子一女,均是正妻所生,后来妻子和两个妾室都相继而去,蒋老太爷便将后宅事宜交给了女儿。见女儿料理家事很有一套,又因自个身子也大不如前,干脆也让女儿接管了自家生意的账本。喜的是女儿太过能干,忧的是儿子是个庸人,不知道能不能守住家业,毕竟女儿再能干,将来也是别人家的。这喜忧之间,变故也到来了。

本来蒋老爷已然年过半百,在这古代算是挺老的,他也无心再续弦纳妾。偏巧某天在路上看上了个卖身葬夫的妇人。他儿子自然不答应,可蒋老爷迷了心窍,就是要这妇人,只是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这妇人又无儿无女,估计是不能生养,将来他还是要靠儿子养老,故而不好撕破脸皮,所以退了一步,将这妇人纳了妾。谁曾想一年后这妇人竟生下了大胖小子,乐坏了蒋老爷,气坏了蒋少爷。

蒋少爷已经娶妻生子,这二十来岁的年纪竟又多了个要分家产的兄弟,他能善罢甘休吗?更何况他爹将那妇人从妾抬为平妻,这可真成了他的继母,他越发怨恨,命人散布谣言,说继母偷人生子,更不是他爹的种。

哪知蒋老爷也不是傻子,这位新夫人当初守着生病的贫穷丈夫,最后更是卖身葬夫,可见是重情重义的女子。嫁入蒋家以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极守妇道,他是看在眼中记在心中,怎会因为流言而怀疑妻子。只是这种流言毕竟对蒋家颜面不利,他暗中使人查访,谁想最后的矛头竟指向了大儿子。他是又气又急又窝火,一病不起。他怕大儿子贪婪想独吞家财害了小儿子母子,又怕小儿子不满周岁,妻子大字不识几个,无法护着分给他们的钱财。这般忧虑甚重,很快便病情加重,他自知不妙,却也没有解决之道,总不能狠心将大儿子赶走吧,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个时候他那还有几个月就要出嫁的女儿蒋小妹替他出了个好“主意”——愿意仿效刘大姑。

刘大姑也是个传奇,年纪渐长时,爹不幸去世,留下不满三岁的幼弟和缠绵病榻的母亲。家中无以为继,这位奇女子找来里正和村民,在神明之前立下重誓,剪去头发做个男子养家糊口一辈子不嫁。后来又个姓伍的女子,也是家境如此,便学了刘大姑,又和刘大姑接了契姐妹,两家并一家,互相扶持。后来两家的弟弟大了,开枝散叶,保证了家中香火延续。这是两位姐姐的功劳,两家弟弟感激在心,一直孝敬赡养到姐姐们去世。这段佳话之后这一带便有了这样不成文的风俗。蒋小妹便是要这样做,一辈子不嫁继承家业,等幼弟长大,再将家财给两兄弟一分为二。

蒋老爷虽然心疼女儿,但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如果不早做决断,恐怕真会出现兄弟相残的局面。虽然对不起女儿,可女儿哪有儿子重要,只能暗中给女儿一大笔钱财就当做是“嫁妆”了。女儿退亲后,他命人找来衙门里的官吏、里正、族长、族人以及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在几方的见证下,立下文书,按了手印,让女儿仿效刘大姑立下重誓,继承家业。在蒋老爷去世前后他儿子闹过好多次,可惜蒋小妹手段高明,牢牢把控了家业。听说之后也寻了个契姐妹,将幼弟抚养长大后分了家。幼弟对这位姐姐如同母亲,家业十分兴旺。到是蒋大朗经营不善,越发困顿。在战乱之前,蒋小妹十分有先见之明,和幼弟一家搬离了这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