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丘回宫后,便开始筹备册封大典。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京城再次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
册封当日,皇宫内张灯结彩,金碧辉煌。
温明月身着凤袍,头戴凤冠,仪态万千地接受着众人的朝拜,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闻落寒和孙静竹也盛装出席,分别被封为恭懿贵妃和菀静贵妃。
与此同时,对大臣们的封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温清风身着蟒袍,意气风发地接过赵王的印绶,兼任黑禁卫指挥使,从此肩负起保卫京城的重任。
刘启铭被封为博望侯的爵位以及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但是他现在还在当吐蕃搅屎棍,所以并不能回朝受赏。
温天佑被追封为文远王、太子太师,付清欢被追封为忠勇侯,世袭罔替。
其余功臣,各有封赏,整个朝堂焕然一新,大秦的改革将要步入一个新的阶梯。
册封大典结束后,一道黑影悄然进入皇宫,正是独孤折剑。
他直接进入了御书房,等待着秦丘的到来。
秦丘和闻落寒自然已经感受了有人悄然入宫,便直奔御书房而去。
“恭喜陛下,如今江山稳固,万象更新。”独孤折剑一见到秦丘,便拱手祝贺。
秦丘笑着起身相迎:“这一切都多亏了师爷当初的支持与信任,若无师爷,我也难以走到今日。”
两人坐下后,独孤折剑神色变得严肃起来:“陛下,今日我来,一是向陛下贺喜,然后彻底的不问世事,退隐山野。
二是想向您说明我一直以来的计划。
多年前,我便看出大秦在昭靖帝的统治下日渐腐朽,百姓苦不堪言。我虽一介匹夫,但自知国将不国,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我决定找到一个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人来当这个皇帝。”
秦丘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独孤折剑接着道:“于是,我开始留意合适的人选,直到我遇到了王朝。他在正式举兵反叛之前,是一个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汉子,是我认为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我便让他多找一些和他一样的有志之士,我去造势,让他们聚集民众,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造反。
我首先便控带人制住了第一楼三诸侯,不过不是以我自己的名义,而是以朝廷的名义,他们三个完全没有骨气,不怎么费劲便为我所用。
他们随后便杀贪官、杀恶徒,搅弄的江湖和朝堂都不安宁。
于是我又找到了八股派的王凝阳,也是个贪生怕死的。许之以利,胁之以命,便成为了我手里的棋子。
后来我又找到了清流派的纪瀚文,这人虽然岁数大了,但是还是个硬骨头,不怕死,没有被我收服,所以我只能利用八股派与他周旋。
后来我直接找到了昭靖帝,以谋士的身份给他出谋划策,夺门之事便是我一手策划的。”
听到这里,秦丘恍然大悟:“我说昭靖帝怎么一会聪明一会蠢的,原来聪明的时候是您在背后指挥。只是您为什么要让秦壑把我从南宫里弄出来呢?”
“自然是王朝不中用了。”独孤折剑叹了口气,“王朝在拉拢了一些人后,逐渐就变了。权势最能考验人,也最能改变人啊。我本想直接杀了他,再去找合适的人选,可大秦已经等不起了。
内政烂透,外敌环伺,大秦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于是我便想到了你。你为了替父报仇坑杀二十万大军,又将十万虎啸军藏了起来,称得上是有情有义有勇有谋。
可惜当年我还没有控制朝廷,否则我不会让你被逼退位。
将你从南宫中救出来之后,你遇到所有的危难,基本上都是我对你的考验了。”
秦丘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师爷当初会那般行事。只是,您为何不一开始就表明心意呢?”
独孤折剑苦笑道:“陛下,这天下局势复杂,人心难测。我必须要确保您是真心为百姓着想,且有足够的能力与决心改变这一切。如今看来,我的选择没有错。”
秦丘起身,向独孤折剑深深一拜:“师爷一番苦心,秦丘今日才完全明白。日后还望师爷能继续为大秦出谋划策,共铸太平盛世。”
独孤折剑连忙扶起秦丘:“陛下客气了,我已经决心隐居山林,不再过问任何江湖、朝堂之事了。
老了,累了,该歇歇了。
更何况陛下才智过人,完全不用我在陛下身边碍事。”
秦丘再三挽留,而独孤折剑坚持退隐,没有办法,秦丘只得同意。
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过了许久,独孤折剑要告辞离开,秦丘满是不舍,没办法,只能让闻落寒去松一松独孤折剑。
待第二日上朝,秦丘面向朝中大臣,宣布远征吐蕃。
秦丘望着朝堂上的大臣们,说出自己出兵吐蕃的想法:“诸位爱卿,如今我大秦初定,国力渐盛,可吐蕃屡屡在边境侵扰,掠夺百姓财物,杀害无辜百姓。
在此之前,吐蕃向我大秦宣战,至今仍扣留我大秦使者刘启铭。
所以,朕欲出兵吐蕃,扬我国威,保我边境安宁。”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兵部尚书盛铁峰率先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此刻出兵吐蕃并非良策。
如今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国库空虚,粮草储备不足。若贸然出兵,长途征战,粮草供应难以保障,恐会影响军心,甚至危及国家根基。”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言辞恳切地阐述当下不宜出兵的理由,句句不离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考虑。
秦丘看着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他们所言皆是实情,于是表面上点头同意:“爱卿们所言极是,朕考虑不周。此事便暂且搁置吧。”
退朝后,秦丘回到书房,眉头紧锁。
他深知吐蕃的威胁若不解除,大秦边境永无宁日。
沉思良久,他唤来自己死士甲一,吩咐道:“你即刻前往吐蕃,找到刘启铭,让他挑衅吐蕃,制造事端,务必让吐蕃按捺不住,主动出兵攻打我大秦。”
死士单膝跪地,领命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远在吐蕃的刘启铭接到命令后心中一惊,但很快便明白了秦丘的用意,马上就开始想如何在保证自己能全须全尾回到大秦的情况下,激怒吐蕃,让他们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