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仙侠 > 洪荒:我在人间交易神仙 > 第84章 师兄弟之约

赢政又问:“那军事方面,怎样才能让秦国军队更加强大,以应对六国?”

李斯道:“大王,秦国军队本就勇猛善战,但要成就霸业,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要完善军事制度,明确奖惩机制,对作战英勇、立下战功者给予重赏,对临阵脱逃者严惩不贷。

另一方面,要注重军事技术的发展,鼓励兵器制造的创新,研发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此外,还需培养优秀的将领,让他们熟悉各种战术战略。”

嬴政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六国如今也在努力发展,且时有合纵之举,企图对抗秦国,对此你有何良策?”

李斯冷笑一声:“大王,六国合纵看似强大,实则各怀鬼胎。

他们为了自身利益,难以真正团结一心。

秦国可采用连横之策,分化瓦解六国联盟。派遣能言善辩之士,游说各国,晓以利害,让他们明白与秦国为敌的后果,而与秦国合作则能获得诸多好处。

比如,对一些弱小国家,可许以土地、财富等利益,使其脱离合纵联盟,归附秦国。”

嬴政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你之见解,让我受益匪浅。但在这过程中,如何平衡国内各方势力,确保国家稳定?”

李斯恭敬地回答:“大王,秦国朝堂之上,有宗室贵族、文臣武将等各方势力。

大王需恩威并施,平衡各方利益。

对于宗室贵族,要尊重他们的地位,但也要限制其权力,防止其干涉朝政;对于文臣武将,要给予信任和支持,让他们为秦国效力。

同时,大王要牢牢掌握最高权力,以律法为准则,公正裁决各方事务。”

嬴政站起身来,缓缓走下王座,目光坚定地看着李斯:“今日与你一番长谈,让我对秦国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你既有如此大才,日后便留在我身边,为秦国大业出谋划策。”

李斯连忙跪地叩首:“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重托!”

嬴政扶起李斯,两人相视一笑。

不久后。

在李斯得到嬴政重用后,秦国朝堂的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嬴政依照李斯的建议,大力推行法家思想,完善律法,一时间秦国上下吏治清明,百姓各司其职。

然而,此举引起了秦国一些旧贵族的不满。

他们习惯了以往的特权,如今律法严苛,许多行为受到限制,心中对嬴政和李斯充满怨恨。

这一日,宗室贵族代表嬴成在咸阳宫求见嬴政。

他见到嬴政后,行礼道:“大王,如今朝堂重用外臣,且推行严苛律法,恐伤秦国根基啊。”

嬴政面色一沉:“哦?依你之见,秦国根基为何?”

嬴成连忙道:“大王,秦国数百年根基在于宗室贵族,我等一心为国,如今却因这些新律法处处受限。且李斯乃楚人,怎可将秦国大权交予外人?”

嬴政冷笑一声:“秦国自变法以来,不拘一格用人才,商鞅乃卫国人,为秦国带来多大变化,你难道不知?至于律法,乃是为了秦国长治久安,若有人借此不满,妄图破坏秦国法度,休怪我无情。”

嬴成被嬴政的气势吓得不敢再多言,灰溜溜地退下。

与此同时,各国人才听闻秦国广纳贤才,纷纷涌入。

尉缭子也来到了秦国。嬴政亲自接见了他。

尉缭子见到嬴政后,并不行礼,只是微微拱手:“久闻秦王大志,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嬴政也不生气,微笑道:“先生大名,我亦早有耳闻。不知先生对秦国局势有何见解?”

尉缭子扫视宫殿一圈,缓缓道:“秦国如今国力强盛,但六国合纵之势仍不可小觑。若想一统天下,需有长远谋略。”

嬴政连忙道:“愿闻其详。”

尉缭子道:“六国之中,赵国军事力量较强,有廉颇、李牧等良将;

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齐国经济繁荣。

秦国不可贸然进攻,应先从弱小国家入手,逐步蚕食,再各个击破。且在外交上,继续推行连横之策,破坏六国联盟。”

嬴政大喜:“先生所言极是,不知先生可愿留在秦国,助我成就大业?”

尉缭子思索片刻:“大王若信得过我,我愿为秦国出谋划策。”

嬴政当即拜尉缭子为秦国国尉,掌管军事。

在人才汇聚秦国的同时,百家争鸣在秦国也有了新的发展。

咸阳城中的学府里,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学子时常展开激烈辩论。

儒家学子说道:“即便秦国以法治国,可若无仁爱之心,终难长久。百姓若生活困苦,何来国家稳定?”

法家学子反驳道:“仁爱之说,太过虚幻。唯有律法,才能保证公平公正,让国家有序运转。”

兵家学子则道:“无论何种治国理念,若无强大军事力量,一切皆为空谈。”

各方争论不休,而嬴政和他的谋士们则在一旁观察思考,汲取各方精华,为秦国的发展寻找最佳路径。

但不幸运的是……

韩非走了。

李斯的想法和韩非其实不谋而合,但两人一直争斗,一个主张灭国一统,一个主张和平统一。

韩非又是韩国人,最终与嬴政辞别,回到韩国。

……

咸阳宫。

巍峨宫殿中,嬴政高坐在宽大的王座之上,目光冷峻而深邃,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殿内气氛庄严肃穆,只有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细微的声响。

李斯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队列,向嬴政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洪亮地说道:

“大王,如今天下局势风云变幻,秦国历经数代先王的苦心经营,国力日益强盛,已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

然而,六国虽各怀鬼胎,但为了自身存亡,仍不时有合纵抗秦之举。

韩国地处秦国东进的咽喉要道,犹如一颗钉子,阻碍着秦国的统一大业。

若不灭韩,秦国东进之路将始终面临威胁,且六国一旦合纵,韩国极有可能成为先锋,对我秦国造成极大困扰。”

李斯进言,此话虽为真,但也有着自己的私心。

当初,李斯和韩非闹掰之后,两人一个以秦国为定,一个以韩国为定,相赌命运。

本为师兄弟,但却走上了不同的路。

他们约定一年后,相互较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