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他死,又不想让他生……
直到忽然间白光一现,谢轻舟方大口喘息着醒来,额上早已沁出豆大的汗珠。
时而天光大亮,烟青色的纱帐内隐隐透进暖色的日光。
谢轻舟侧目看去,屋中的陈设俨然如白日一般。他还在苏城近郊,楚宅之内。
幸好没死在水里,活了过来。谢轻舟“劫后余生”,不由得暗自庆幸。
这时,谢楼正好端了一盆水进来,兀自拧好帕子。
听着铜盆中一起一伏的水声,谢轻舟迅速穿衣坐起,接过一方白帕擦了擦额头的汗。
“为何不早些进来唤我?”谢轻舟看了看外头的天色,估计已是辰时三刻。
谢楼回道:“大人连日为案子忧心,昨夜亦未安寝。今早我看大人睡意正浓,便自作主张让大人多歇了一会儿。也不多,就晚一刻钟而已。”
谢楼又看了看谢轻舟疲惫的脸色,问道:“大人,今日可还要去和林大人一聚?”
林澈同谢轻舟一起长大,乃是幼时便有的情谊。二人志趣相投,又是同榜进士,更是在谢轻舟外任时,十分仗义地选了苏城毗邻的地界为官。此次走私一案,林澈对谢轻舟颇有所助力。既是与林澈提前有约,即便腿瘸,那他就算求人,也得把自己背过去。
谢轻舟对此毫不迟疑,点头道:“去,把马牵来吧。”
话刚出口,便是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有气无力,声如蚊蝇,像是忽然得了一场大病。
谢轻舟挥了挥手,谢楼便端着铜盘退下。
梦中窒息的感觉似乎仍在,胸腔内蔓延过长长的一阵心悸。等谢楼走远了一些,谢轻舟方后怕似地长舒了一口气。
*
孟大郎夫妇归家翌日,陶玉便过来找孟韵,除了一碟子特意做的点心,还有一叠厚厚的银钱。
青幺虚虚估算了一下,这些估计得有二十贯。
陶玉解释说:因孟大郎虽赚了些钱,但终究是在李六郎手下挣的,来路半干不净,便筹划充公,以作家用。
又怕孟韵因和离之后,在家中觉得不自在,二人便想着送她一套头面。
一来哄了小妹高兴,二来尽了兄嫂的本分。
孟韵想着陶玉还有几月便要生产,家中正是用钱之际,便执意推辞。
再加上孟大郎已将“欠”她的钱送到了父母处,孟韵便想着,自己实在不能收下。
“阿兄已将钱尽数还给了我,嫂嫂还是拿回……”
“收下吧,这是我和你阿兄的心意。”陶玉一边摇头,一边抚着肚子,脸上笑容很是温柔。
她有些目光痴痴地看着孟韵,心想若是自己怀的是个女儿,随了孟韵的长相,应当是个极为好看的小女郎。
若是随了孟大郎……倒也还算不错,只是,到底还是要像小姑一样好看,陶玉方觉得满意。
眼见孟韵又要张口推辞,陶玉便自个儿撑着桌子站起,顺便把想要起身的孟韵压下去。
陶玉的手轻轻搭在她的肩上,缓缓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好了,这些钱也不多,就当去苏城转一圈,散散心。我是不能陪你了,毕竟还要照顾你的小侄女。阿家应该有空,不妨让她和你一道?”
有道是“长者赐,不可辞”。
更何况,看陶玉的样子确实是真心想给,孟韵便不再多言,点头收下。
“阿嫂这就要走吗?不如再帮我一个忙,瞧瞧哪件更好看些?”
陶玉迟疑地看着她,孟韵支使青幺将自己抽空做的几件小衣裳拿出来,红红绿绿,样式小巧精致,很是漂亮。
一见便知都是给陶玉腹中的孩子备下的。
陶玉欣喜接过,抚着衣裳上的花纹,由衷赞道:“难得你有这样的手艺,就算拿去苏城也不遑多让。你身子弱,费神做这些衣裳,定是吃了不少苦头。”
孟韵故意大方点头,姑嫂二人相视一笑,就着这衣裳开始谈天说地。陶玉甚至就在孟韵屋中用了午膳。
孟家众人乐见姑嫂和睦,倒也并未多言。
陶玉出来久了,有孕的夫人多乏,用过膳后便想回自己的院中。
孟韵跟出来送,陶玉转了转眼珠,有感而发道:“行了,几步路的功夫,你也别送了。趁着时辰还早,回去仔细挑挑明日穿什么衣裳。咱们孟家的女郎,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她知道陶玉的意思。和离一事终究在镇上不多,恰好她孟韵娘就是个新鲜例子。
许多人都是糊里糊涂地一辈子就过下去了。如今她做了前人之一,流言虽然不至于浪起,估计也在私下里流传。
孙妈言谈间零星流露几句,孟韵心思何其敏感,自然可以推算外头的情况。
感受到陶玉话中的安慰之意,孟韵笑了笑,心中满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