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退婚之后,我权倾天下你后悔了? > 第78章 杨掌柜

杨策先不忙推荐剿匪人选,而是好奇两湖郡一向太平,怎么突然闹起匪患来了。

皇帝的回答很详细也很诚实。

“地方来的折子里是说,原本两湖郡江湖人士便不少,但他们内部也分正邪两方,互相牵制,所以没有闹出过大动静。”

“近段时间正的那一方江湖人士都跑去西域当赏金猎人去了,邪的一方便没了惧怕,越发嚣张,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

好吧,赏金猎人的主意是自己出的,自己也算负有间接责任。

“剿匪之事非同小可,其中大有文章可作,尤其两湖本是鱼米之乡,剿匪不利致百姓不安,恐怕会影响赋税。”

“陛下信得过我的话,由我亲自前剿匪可好?”

这是信不信得过的事吗?

皇帝满脸幽怨瞪向杨策,仿佛他不是去剿匪,而是要自立为王划地而治。

“两湖郡本是富庶之地,豪族颇多,哪家没有几十个看家护院之人?”

“且那些江湖人士不过是些污合之众,哪里用得着四哥亲自出马剿匪,你分明是想借剿匪之名游山玩水。”

“却丢下我一个人在这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不得不说,皇帝是很了解杨策的。

“咳咳。”

借口被人当面拆穿,杨策难得尴尬了一下。

“游山玩水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暂时也的确无人可用。”

本来卢宽忠心又有能力,是最佳人选。

但,禁军统领年事已高,自乞骸骨回乡养老,皇帝刚刚将卢宽提拔为统领,不少东西还在学习中,此时派他出京显然不合适。

天地会在京城的几员武将,目前官位太低,到了地方上难以服众,思来想去,还是杨策亲自出马最为合适。

皇帝听他言之有理,幽幽叹了口气。

“也罢,四哥想去就去吧,回来给我说说两湖风光,只当我也去过了。”

杨策不禁对皇帝心生怜悯,本该是这天下的主人,却连走出京城城门的机会都极少,更别说亲眼看一看自己的江山。

“我估摸着,去上一两个月就回来了,你实在闷了,后宫里坐坐,和那几位娘娘品茶赏花,总比一个人闷坐强。”

皇帝知道他是真心关心自己,绽开一抹笑,拉他去御花园。

“我给你看样好东西。”

皇帝说的好东西是他自己培养的几十株白梅。

如此还是盛夏,还没开花,皇帝一脸憧憬。

“你去两湖这段时间,我正好让人在这里修个亭子,柱子用白铜做成空心的,再铺上地龙。”

“对了,还要让人酿几坛梅子酒,等这些白梅开了花,我与四哥痛饮三百杯。”

皇帝的酒量还不如原主,三杯就醉了,还三百杯。

杨策见他说的兴高采烈,没忍心打击他,顺着他的意连连点头。

“那感情好,也不能光饮酒,再让御膳房准备一桌好菜,陛下最爱吃的鲈鱼是一定要有的。”

“还要做上一道四哥爱吃的八宝鸭子。”

杨策陪皇帝聊了好一会儿,直到秋公公提醒皇帝该用晚膳了,杨策才起身告退。

皇帝送他到御花园门前,一个门里一个门面,都有些依依不舍。

连杨策自己都觉得奇怪,他本来不是多愁善感之人,何况只是出个差,很快就回来了,用得着生离死别似的吗?

他和皇帝都没有想到,他这次离京后,再回京时,与皇帝已经天人永隔。

两湖郡剿匪难度其实并不大,杨策坚持要亲自前往,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理一理天地会在两湖的生意和成员,二是打听一下杨箐在藩地的情况。

天地会在杨箐的藩地也有生意,只是打听来的消息都很官方,杨策不相信杨箐会那么老实,规规矩矩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没有做其他打算。

尤其是这次杨箐回京,不难看出他品行低劣,心思狡诈,杨策没有亲自看一看,心里不踏实。

两湖郡从前朝起便是富庶之地,多有客商往来京城,所以官道修的十分宽阔平整。

杨策便也扮作从京城往两湖贩卖珠宝的商人,方便路上与其他客商搭话。

客商也分三六九等,珠宝商人算是中上等,和那一等都不会有太大的距离,也都能说上话。

离京两日,杨策已经结交了数位同行的“好友”,结伴而行。

其中一位黄掌柜来自湖城老字号寻香记,专门负责采买香料。

据他说寻香记已经营上百年,两湖郡各县城都有分号。

杨策十分给面子,面露羡慕,拍了几句马屁。

“想必黄掌柜的东家,必定富可敌国吧。”

“若有机会能得见他老人家一面,指点一二,定是受益颇多。”

黄掌柜微微含笑。

“老夫的东家十分好客,想见并不难。”

“不过,东家年纪未及弱冠,实在不敢当老人家几个字。”

杨策看得出来,黄掌柜对他的东家十分尊重,话题总是有意无意围绕这位年轻有为的东家。

据黄掌柜说,他的东家姓严,十岁便会看账本子,十三岁便做成第一笔生意。

说到这里黄掌柜还特意强调,不是那种哄小孩子的小生意,而是严东家自己跑去和客商谈成的大生意。

至于这笔生意具体有多大,黄掌柜没有说明,杨策也不好追问。

但以严家的财能,能称得上“大生意”的,必定不会太小。

严掌柜十五岁位接掌了寻香阁,到如今已经快五年了,寻香记的规模比之前大出一倍不止。

杨本来只是为了迎合黄掌柜,接近关系后向他打听杨箐的消息,听他将严东家说的如此不禁也生出几分好奇。

旁敲侧击多打听一些有关严东家的信息。

“十五岁尚在少年,老东家能放心将家业交给严东家,定然是看出他天赋异禀,也足见老东家的魄力。”

黄掌柜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没说,生硬的转了话题。

“前面便是顺县吧?”

“来时曾在顺县一家董记吃过一道火腿脍肘子,十分软烂入味。”

“杨掌柜一定赏脸,让我请你一起尝尝。”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