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地方了您内。”
到了灯市口,拉洋车的轻轻将车把放下,又规规矩矩请李茂仁下车。
李茂仁穿着一身警长的制服,拉洋车的自然要小心伺候,连车钱都没敢张嘴要。
不过,李茂仁也是个讲究人,坐车不给钱这种事情一般不会干。
“四毛钱,拿着。”
把早准备好的车钱递给车夫,掸了掸身上的土,他这才向路边上的古德自行车行走了过去。
“这位官爷里面请,您是要赁车子吗,本店有西洋车、东洋车,包您满意?”
车行门口的小伙计和那拉洋车的一样,也是先敬衣裳后敬人,看见李茂仁之后一张笑脸咧得跟菊花都好有一拼。
“你们车行的车子都在这呢?我要赁一辆坤车。”
他抬眼扫了一下,发现车行棚子下面摆着一排“二八大杠”那种样式的自行车,大多是英国货和日本货,只有少量几辆是津门和沪上的牌子。
刚刚伙计大嗓门喊了一声“官爷”,车行铺子里的掌柜听见了,这时也赶紧走了出来。
掌柜的把那个伙计支走,然后同样热情地对李茂仁说道:“这位爷,您是要给家里女眷赁车子是吧?坤车都停在后院呢,要不劳您移步,我带您去看看?”
说着话,这位掌柜就弯腰伸手,做出个“您请”的姿势。
“头前带路吧。”
那掌柜在前头走,李茂仁就在后头跟着,从店里的二道门进了铺子的后院。
和肖建彪说得情况大差不差,这个车行的后院里面除了有几个伙计在擦车、给链条上油之外,就只有一个修车师傅在忙活着,干些“拿龙”之类的“大活”。
而只是扫了一眼,李茂仁就看见了几辆坤车并排立着,有些牌子和外面的英国车一样,唯独有一辆牌子有点特别。
他走过去一看,在这辆车那天鹅颈形状的淡蓝漆横梁上面,还用白漆写了一行外文——
“Fabriqué en France”
虽然不会法文,但是李茂仁懂英文,他猜也能猜出这行字的意思是“法国制造”。
这年头北平城里的自行车还不算太多,而且除了少量是国产的之外,这些车子大多都是英国和日本产的。
一辆法国产的自行车,在四九城不说是凤毛麟角吧,好歹也能算是三条腿的蛤蟆。
“就是它了。”李茂仁指着那辆自行车,对车行掌柜说道。
“官爷您可真有眼力,那辆车可是从法兰西来的,想当不常见,您家里人要是骑出去肯定倍有面儿。
而且,那辆车子的租金也不算贵,一天2块钱,要是按月租还能便宜点,就要……额,就要20块。”
好家伙,这还不贵?
要知道,北平城里寻常人家,现如今一个月估计都很难看见20块钱。
这个掌柜多半是在把他当羊牯宰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
因为仗着东家是个洋人,所以这家车行的掌柜,还真就没把李茂仁太当回事。
见面客气归客气,可真到要价见真章的时候,这个掌柜可没有嘴软。
也就是看他穿着官衣,大小算个官,要不然这掌柜高低得找他要份押金。
“也成。”李茂仁点了点头。
“价钱是不贵,只花了20块钱就能找的这车子,您猜怎么着——”
车行掌柜笑嘻嘻地应道:“那是您有福气,活该捡着这个便宜。”
李茂仁也笑了。
“——没错,倍儿便宜。”
说话的同时,他就把手伸向了制服上的口袋,车行掌柜这下笑得更开心了,以为李茂仁是要当场掏钱付账。
然而,这掌柜的手刚伸出来,就见那李茂仁掏出一副手铐子,“啪嗒”、“啪嗒”,两下就把那掌柜的双手铐了起来。
“唉唉,您这是……”
车行掌柜的还想抽手,可是却被李茂仁给一把拽住了衣领。
“我这是?我这是办案拿人,公干正差!你丫摊上大事儿了 。
知道么,这辆法兰西的女式自行车,不是什么好来的吧?
它牵扯到了一桩命案,属于贼赃你懂不懂,你要是说不清楚,嘿嘿……”
李毛绒皮笑肉不笑地咧了咧嘴。
那声“嘿嘿”的含义不言而喻,像他这样的民国旧警,办案子可不讲什么证据。
为了自已升官发财,又或者单纯为了图省事,栽赃陷害扣屎盆子之类的事情,那可叫一个屡见不鲜。
“……还有就是这辆车的赃值,我原先是不知道的,可你说它最少20块钱租一个月,按你们这行规矩,赁一辆车两年回本,它值480块钱。
好家伙,单说这销赃的赃物价值,可就够法官给你判个几年的了。更甭说,这么贵的车子说不定也不是你买来的,你们直接谋财害命也说不定呢?”
杀人最狠不过二两肉,李茂仁红口白牙这么一开口,就给灯市口车行的掌柜高高的定了俩罪名。要真按这么说的把案子办瓷实了,这家车行掌柜不死也得脱层皮。
“你,你,你血口喷人!”
掌柜气得脸都红了。
“二子快去找人,就说有人来咱家砸明火,还有,去隔壁把东家喊来。”
车行掌柜先是让伙计去找人来帮忙,关键是把他们那位洋东家给叫过来。
李茂仁没心思阻止他,只是提着他的衣领子,把他给拎到自已面前。
“说,这辆贼赃是你从买来的,从谁手里买过来的?不说,还有好事等着你呐。”
那掌柜的之前还有点气急,可是被李茂仁这么一问,他倒是琢磨出了点味道。
听这话音,好像不是砸明火的。
然而,就算这样他也不打算老实配合,因为买来路不正的自行车也属于违法,所以他干脆心一横当起了“死鸭子”。
“什么贼赃,我可告诉您啊,适可而止,您要不要重新组织一下语言?
我们家可不是小门小户的买卖,我们东家是洋人,而且不是白俄那些破落户,是正经的比国商人。
要是官司打到上面去,您多半也得吃瓜落,自打前清的时候起,中国人和洋人打官司就没有被反打五十大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