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兄一向疏朗,喜欢热闹,每年生辰都会请诸位兄弟姐妹聚在一处。”
姜清窈摩挲着手中的帖子:“那我须得为三殿下备一份礼了。”
“三皇兄是风雅之人,从不喜爱那些金银财宝的,窈窈你即便是写一张字送给他,他也会如获至宝的,”谢瑶音道,“他所住的观雨轩,便是他自己改的名,题的匾。”
姜清窈问道:“我记得本朝皇子一般十三四岁便会搬出生母的宫殿,单独住在宫中某处,是吗?”
谢瑶音点头:“是。只是父皇膝下皇子不多,除皇长兄外,便只有三皇兄、五皇兄和六弟。三皇兄年长,他母妃在他十二岁那年病故了,因此他便早早搬了出去。六弟年纪小,因此他依然住在贵妃宫中。至于五皇兄......”
她没有说下去,但姜清窈却明白了弦外之音。想来秋妃离世后,皇帝对谢怀琤不闻不问,因此便任由他住在长信宫,并不打算另行为他安排宫殿。
但对谢怀琤来说,或许住在长信宫还能够让他长久地怀念着母妃,于他而言,也是一种安慰吧。
姜清窈收回思绪,沉默地回了永安宫。
*
数日后,便是三皇子的生辰。姜清窈心想他既然喜好诗书,又写得一手好字,便准备了一本时遐老先生手稿的拓印本,名叫《折柳亭记》。
这日出门时,天空飘起了雨。冬日的雨格外生冷,姜清窈裹紧了斗篷,怀抱着手炉,与谢瑶音一起赶去了观雨轩。
她们来时,正殿东西暖阁分别设下了宴。两人举步进了西边暖阁时,发觉已经有人到了。
少女正执着茶盏出神,听见动静,她缓缓转头,那双眼睛让姜清窈想起漆黑夜空中的银白弯月,清冷恬淡。
“荣安县主。”她微微屈膝。
闻萱宜颔首,淡淡笑了笑:“姜妹妹客气。”
彼此寒暄后,便没了话,三人各自坐下。姜清窈打量着眼前的茶盏,触手光滑温润,瓷质细腻,表面勾勒着青碧色的花纹,简单而又雅致,很符合三皇子的脾性和气质。
她端起茶盏,浅浅抿了一口。
“这会子,三皇兄应当去给父皇和母后磕头请安了,”谢瑶音道,“凡皇子生辰皆是如此。等他回来,宴席方能开始。”
不多时,谢如婉和傅宝吟也一前一后来了。两人来了后,便笑盈盈地说了不少话。出于礼节,姜清窈亦接了几句话。唯独闻萱宜自始至终都不曾开口,只是神情淡淡地盯着眼前冒着热气的茶盏。
锦帘一掀,三皇子擎着酒盏迈步进来,笑道:“今日承蒙诸位妹妹赏脸,愿意赴我这生辰宴,在此敬你们一杯。”
谢瑶音环顾四周,低声道:“怎么不见四妹妹?”
姜清窈亦低声道:“许是雨天难行,路上耽搁了。”
两人话音刚落,便听见殿外传来匆忙的脚步声,谢凝玉略显焦急地掀帘走进,呼吸急促,满是无措:“三皇兄,我来晚了。”
她鬓发与眉眼皆染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雾,纤长的眼睫上坠着水珠,整个人还有些轻微战栗。三皇子愣了愣,忙道:“四妹妹这是淋了雨?快进来。”
谢凝玉轻声道:“我走时不曾带伞,待落雨时又已走了大半,便只好冒着雨走来,只是雨后不好走,因而耽搁了。”说话间,她小心地从谢如婉身畔走过,在谢瑶音左手边坐下。
三皇子关切道:“四妹妹当心寒气侵体,怎么不打发宫人去取一把伞回来?”
谢凝玉道:“雨不算大,我便想着尽快来,免得耽搁了时辰,只是似乎还是晚了些。”说到这里,她声音渐低,有些窘迫。
三皇子毫不介意,而是笑着道:“你我既是兄妹,何须顾忌这些小节?”他说着,继续举杯邀几人共饮。他知晓姑娘家不胜酒力,因此为她们准备的是不会醉人的果酿,滋味清甜。谢瑶音饮下半杯,侧目见谢凝玉的模样,轻轻皱了皱眉,从袖中取出一方干净的帕子递了过去。
谢凝玉似乎没想到她会这般,一时间愣住,许久才在谢瑶音示意的目光里,慢慢接过了手帕,擦拭着面颊和手背上的湿意。
另一边坐着的是谢如婉,曾经她全心全意跟随着的三姐姐,对她方才的狼狈视若无睹,毫无反应。反倒是一向不亲密的二姐姐,即使一语未发,却依然递给了自己手帕。
谢凝玉低头,轻轻叹了口气。正巧此时,众人开始依次向三皇子敬酒,她借机举起酒盏,长袖拂过,挡住眼底的酸涩。
酒过三巡,三皇子便告辞离开去了东暖阁,余下的姑娘们便自在了许多,热热闹闹地吃着酒菜。
姜清窈觉得那酒酿滋味很是可口,没忍住多饮了几盏,待再度放下杯盏时,只觉得双颊发热,竟不知是被这殿内的炭火熏烤的,还是染了酒意。她瞥了眼身边,谢瑶音正专心致志尝着一样点心,便扶着桌案起身,道:“阿瑶,我出去透透气。”
谢瑶音点点头。
姜清窈掀帘出来,顿时觉得一阵凉意席卷上眉宇间。她深深地吐出一口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