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压低了声音,“我知道。但,我之所以请旨前去江南,并非只为了此事。”
对上姜清窈疑问的目光,谢怀琤缓缓道:“此中缘故,或许你不信,但我心中却深信不疑。”
“如今浙东情形不甚佳,依我之见,怕是会发生大旱之灾,”他抿唇,“凡大旱过后,必会闹起饥荒,一旦水米供应不足,而当地的豪绅商人则会趁机哄抬粮价,群情激愤之下,灾民便会掀起暴乱。我想,若是我事先以采购皇粮的名义囤积足够的粮食,或许就能够避免出现此种情况。”
姜清窈蹙眉:“浙东那里确实已经许久不曾下雨,只是你能确信一定会发生旱灾吗?”
谢怀琤面色沉沉。他知道,前世浙东大旱爆发后数日,便会出现第一起百姓饿死之惨剧,在那之后,便发生了暴乱。而彼时以周安为首的太子党羽,却并未把黎民百姓的生死安危放在心上,反倒时刻不忘为自己谋私利,事后又百般遮掩,让皇帝以为一切无异。
他断不能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他一定要赶在那之前,带着粮食返回当地,如此才能够避免重蹈覆辙。
只是这等缘故,他无法一一说清楚,只能道:“窈窈,我将师父留下的著作读了很多遍,我相信师父的判断和经验。”
“你此次主动接下前去江南的差事,却还得分出些心神去做储粮之事。即便浙东真的会有大旱,待消息传到江南也需要时日,难道你要在所有人都不知情之时,便开始大量屯粮吗?这一举动落在他人眼中,他们会如何议论?”姜清窈心中一急,扯住了他的衣袖,“若是你事先屯够了粮食,浙东却并未大旱,你又该如何向陛下交代?他一定会恼怒非常,怨你擅作主张。”
“窈窈,你相信我,”谢怀琤握住她的手,柔声道,“我从不做全无把握之事。即便浙东没有大旱,我也会妥善处理好此事,不会让父皇因此而发怒。”
姜清窈心乱如麻:“此事一旦出一点差错,太子那边一定不会放过参你的机会,你有把握能在陛下面前全身而退吗?”
谢怀琤道:“你放心。”
这三个再平常不过的字一出,姜清窈禁不住深吸了一口气,只能竭力说服自己相信他。大概是她愁容满面的样子太过明显,谢怀琤眸光一晃,低下头,凑近贴了贴她的额头,依偎之间,吐息缱绻:“我不在京中,你要好好保重。”
她抬头看向他眼底,轻轻点头:“我明白。”
谢怀琤不舍地伸手触了触她的面颊,一个蜻蜓点水的吻擦过她唇角,随即很快地直起身来,道:“你该回去了。”
他松开手退开几步。姜清窈望着他,想到他此去不知多久才能回京,前路迷雾重重,崎岖遍布,处处都是未知和不安,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话:“阿琤,照顾好自己。”
“我等你回来。”她眼波盈盈,柔声软语。
*
谢怀琤走后,宫中一如往常风平浪静。姜清窈每日同谢瑶音一道上学念书,闲暇时则望着窗外出神,心中想着,不知谢怀琤在江南一切是是否顺利。
日子照常流逝着,却始终没有浙东大旱的消息传入京城。姜清窈默默估算着,若是如谢怀琤所言,此时他应当已经开始设法采买粮食了。
她心中浮起忧虑,一颗心如坠了千斤重的巨石一般,几乎要喘不过来气。
与此同时,以谢怀衍为首的部分朝臣开始频繁在皇帝面前进言,渐渐的,皇帝对修建水利工程之事有些不甚认可,便派人传旨给谢怀琤,命他察访完毕便可以尽快回京,不必停留太久。
然而谢怀琤却并未遵旨而行,反倒迟迟未曾启程归来。皇帝心存疑窦之下,顿时添了几分不满。
便在此时,一道急报传入京城。
浙东大旱。
一时间,皇帝顿时顾不上其他,急召众朝臣议事。核心要义,便是要对旱情有所研判,同时钦定人选,前去赈灾,安抚民众,避免出现动乱。
而这赈灾的人选,皇帝虽尚未明言,但朝中人人心中都如明镜一般。
姜清窈虽非朝臣,但受父兄耳濡目染多年,对时局也有所了解。往年,此等较为要紧的赈灾之事,除却皇帝亲自指定之外,几乎都会落到太子一派的身上。
自然,太子虽为储君,但朝堂之上也并非所有官员都是一边倒地拥护他的,亦有很多大臣是忠实的保皇派,只忠于天子。只不过多年以来,太子安分守己,皇帝也多加恩宠,所以这两方并不会针锋相对,大多数时候还算是和睦共处。
兹事体大,不出两日,皇帝便择定了户部周安及其他几位官员,命他们即刻启程前去浙东赈灾,务必要将此事做得妥当。
这道旨意并不令人意外,对东宫众人来说是司空见惯了的。
东宫议事书房内,谢怀衍悠悠然举起茶盏,嗤笑道:“说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