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概申时的时候, 方三娘说饭做好了, 让孙小树把家里的桌子扛到院子里, 请王浮在院中用餐。
王浮看着一桌子菜, 都是些很普通的炖菜,有一碗黑乎乎的肉片, 方三娘说那是獐子肉, 盛上来的饭也是比较碎的大米煮的,
但王浮知道,这应该是他们家最好的东西了。
王浮让所有人都坐下来跟她一起吃,方三娘和孙小树都连连摆手口称“不敢”, 王浮突然想起来一件事,问方三娘“你们家其他人呢”
方三娘面露尴尬之色, 回道“他们还在地里锄草, 娘子先吃,等会我给他们送饭去。”
这都吃饭的时候了,怎麽可能还在地里不回来想必是怕王浮不喜欢人多,也怕王浮看到他们吃的跟自己不一样而生气。
王浮叹了口气,也不再坚持让他们跟自己一起吃饭,只端了碗筷默默吃饭, 等她吃完了,董阿大和音娘才拉了方三娘和孙小树一起,把桌上的剩饭剩菜都吃了。
王浮走的时候, 方三娘拿了个小竹篮给她,里面是半篮子青菜和几个鸡蛋。王浮没说什麽,
接了下来,只是方三娘回家整理厅堂的时候,发现茶盏下压着半贯钱。
王浮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去庄子各处巡视了。看过各处的田地之後,她有两个想法一,董阿大虽然有时迂了些,但人是忠心能干的,她的交代都执行地很好二,穷,一穷二白,什麽基础农业设施都没有,路都没有。
“要致富,先修路”,这可不是什麽假大空的话,尤其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一般来说,渡口和道路交汇的城市更容易发展起来,也比其他地方富裕,而孙家庄——暂且如此命名吧,孙家庄在矮山脚下,离最近的一条江也有五六十里远,既不能“靠山吃山”,也没有便利的交通。
王浮想了一夜,第二天把孙家庄的所有人叫了过来。
“从今日起,你们便不再是我王家的佃农……”底下的佃农一片喧哗,以为王浮不肯把地租给他们了,有几个都跪下来求她了。
“诸位莫慌,我还没有说完,你们不是我们家的佃农,你们是我家的雇工,自即日起,庄上田地全部种植蔬菜果木,桑树和茶树,庄上诸人,除日常照顾田地之外,十五岁以下孩童,不论男女,来此处读书识字十五岁至五十岁青壮男女,男子养猪,女子养蚕缫丝,病弱或年老者可自度其力,来这里领取任务。工钱按数量和效益计算,最低不会少于一贯钱一月,最高不设限……”
王浮又把庄上所有田地的安排都说了一遍,包括一些沤肥丶育苗丶药物除虫丶保墒排水的注意事项,她都不厌其烦地说了,至于养猪场,过几天青神的养猪场就会派人来接手,他们还会带来种猪,不用王浮操心。
虽然听不太懂,但佃农们知道,他们再次失去了土地,看向王浮的眼睛里,再没有了光彩和热络的情绪。“士农工商”,那劳什子“雇工”难道不是在折辱他们吗还要孩子读书,他们哪里有条件让孩子读书呢纸笔不要钱先生不要束修都是异想天开丶不食烟火的小娘子才想得出来的荒唐事儿。
王浮并非没有察觉,但她知道自己是对的。
董阿大送王浮回城之前,召集所有人又开了一个会,替王浮解释了她的所有安排,佃农们这才明白,他们的孩子可以不花一分钱就读书识字,而他们,如果认真做活,一人一个月最少可以赚到两贯钱,完全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买粮吃。所有的後患都被扫除了,人们这才明白王浮的苦心。
回到城里,王浮开始着手准备另一件更重要的事。
她需要钱。
从孙家庄回来後,她想到了一件很重
要的东西,水泥,因为还记得水泥的基本配方,她又想起了煤炭和小苏打,这两样东西都是现在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的。
她找来王家负责采购各种东西的大管家林洋,林洋家里是世代为奴的,只不过他的出身更好一点,一直都为高官和富贵人家服务。王家发展得越来越快,身为女子的音娘和识字不多的董阿大已经不能满足王家对外交往的需求了,所以王浮就在刘夫子的帮助下认识了林洋。
林洋的父母通过努力已经脱离奴籍,带着一大家子从东京搬回祖籍所在地益州,可终究是生活不易,不似以往在富贵人家不愁吃喝还有各种赏钱赚,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也因为一次投资失败而花光了,一家人挤在益州城中一间狭小的院子里,孙子出生都没有地方住。林洋今年四十二岁,他的妻子朱氏三十九岁,都是宅院里的一把好手,可终究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上层社会,不懂得下层人民群衆的生存之道,才走到这般落魄的地步。
山穷水尽之时,王浮通过他们昔日认识的刘夫子找到了他们,因为打算重用他们一家,王浮不得不按照这个时代的方法,让他们签了卖身契,以防家里的秘密泄露。如今林洋是家里外院的大管家,他妻子朱氏是内院的大管事,与音娘平起平坐,林洋的几个儿子儿媳妇也都在王家各处就职,他的长子林舟很有才干,跟着王方在外行走,各种事务都安排得极好。
对待这一家,不像本来就忠心耿耿的音娘夫妇,有情义羁绊,也不像外头雇的书籍铺掌柜,直接发丰厚的工资就行了,王浮决定,将王家总收益的百分之一给予林家一家,只要王家还在,林家永远会是王家最忠诚的夥伴。
对,王浮用的不是仆人,而是夥伴。在她看来,林家拥有对这个社会主流最深刻的认知,他们也各有技能和长处,是王家人所没有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向是王浮的原则。既然王家想在这个社会扎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家族,一定少不了林家这样的拥趸。
林家刚开始听说了王浮的打算,还以为她在开玩笑,结果王浮真的与他们立了契书,并且用一对玉佩为信,表示这个承诺世代延续,王家後人不得违背。丰厚的报酬之後就是需要他们努力工作,他们干得好,自然得到的就多,这就跟分股份是一样的,有利于提高手下的忠诚度和积极性。
果不其然,林洋一上任就给王浮提了许多有用的建议,整顿了乱糟糟的後院和赵家书籍铺学堂。
“林叔,如果我要派你去开封府另置産业,你愿意吗”
“十娘子,如今我们家还依附眉山程家,他们在开封府也不是什麽大户人家,若是要打开局面,还是得一步步来,首先就是要脱离程家而自立门户。”
“没错,我如今要同你商量的就是此事。虽然程家二房对我王家不薄,但求人不如求己,王家终有一日需要独立出来。我有一件大事,必须要你这个经验老到的人去做。某日我读了一本野史,看到书上说‘南阳有石,色灰丶黄丶白各有之,其用甚广’,虽然书上没有明确写出这种石头的用处,但我隐约觉得,这石头是一种天然碱,用处极大。我现在需要你立刻动身,前往邓州南阳,帮我找到这种石头。”
王浮说的是後世河南南阳桐庐县的天然碱矿,南阳是中国古代天然碱的重要産地,有着中国储量最大的矿床,碳酸钠含量极高。她只记得桐庐县的大致位置,也不知道这时候的桐庐县是否叫“桐庐县”,而且这时候地图是受到严格管控的,持有地图者很容易被人说成是想造反,想通敌卖国,所以王浮只能在一本书上找了个大致地图,把南阳盆地的位置指出来,尽量帮林洋缩小寻找范围。她隐约记得南阳的碱矿主要在吴城和安棚,因此嘱咐林洋多注意这两个地名。
既然到了河
南,也可以去找一下煤矿,这时候煤矿已经得到少量开采和利用了,只不过煤炭太难烧,大块的烧不着,小块的冒黑烟,只有特别穷苦,用不上木炭的人家才会捡回去烧。但王浮完全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她可以做蜂窝煤和蜂窝煤炉,而且,她打算在农庄上装试畜力和水力的水车,如果有煤炭,她可以直接用热力,将来发展到一定地步,她还可以把蒸汽机捣鼓出来,说不定大宋就直接进入蒸汽时代了。
说来她以前完全没想到可以这麽做,这一次看到了底层人民的穷苦艰难,让她起了修路的心思,又引出这一连串的奇思妙想,也是让她感慨万分。
既然定了计划,林洋第二天就雇了镖局的人,带着一些货物,以考察开封市场的名义出发了,只不过他的最终目的地是南阳。王浮吩咐他,一旦找到了露天的天然碱矿和煤矿,不要声张,先以买地的名义把矿産所在区域买下来,这一点如果他做不到,可以带着王浮手书去找范仲淹帮忙。
稍後为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