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宋穿之东坡妻 > 第76章

第76章

得到实验结果, 范仲淹父子已经彻底相信了林洋, 因为煤矿和天然碱矿不同于金银铜矿, 朝廷没有法令不许百姓开采,

他们的所有行动都必须在暗中进行,以防私人以此牟利。

验证水泥和蜂窝煤确实可用, 范仲淹派出心腹, 到邓州各地探查矿産所在, 绘制地图,如此忙碌了两个月,又派人带着实物和图纸赶往东京,

请求宋仁宗颁下特令,准许南阳地方自己采矿。

因为王浮的特别请求, 范仲淹表面上隐去了王家的存在,

只在密函里说明是青神乡贡进士王方奉上蜂窝煤和水泥配方,以解朝廷之忧。王家顾念家国大义,不求私利,但范仲淹认为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赏赐,最好能够允许王家人采矿和制作蜂窝煤丶水泥等物售卖,因为范仲淹认为,

王家人既有如此才华,应当使他们努力钻研,做出更好的蜂窝煤和水泥, 甚至是其他东西。

此时仁宗也在为各地相继报上旱情而忧愁,身边的宫女为他添茶, 一个不小心,茶水溅到了某位大臣的奏表上。

宫女骇然,立刻跪下求饶。她是临时代替一位奉茶宫女前来上茶,没想到太过激动,惹了祸事。

仁宗却只是挥了挥手,让她下去,并没有责罚于她。

这就是宋仁宗赵祯。

仁宗揉了揉眉心,脑子又开始剧烈疼痛起来,正当他准备休息片刻时,殿外跑进来一个小太监,又奉上了一份奏章。

他只好坐下来接着批阅奏折,打开那份新来的加急奏折,竟然是许久都没有上过奏表的范仲淹写的。他赏识范仲淹的才华,也认为他的庆历新政有很多可取之处,但现实并不允许他继续支持范仲淹进行改革。范仲淹在邓州无声无息,可能就是对他的一种抗议吧

仁宗看着这份密折,不由得全身紧张僵直,微微立起上半身,等他看完,竟拍案而起,连连叫好,身旁的内侍晁安微微一动,便听见仁宗开心地说“晁安啊,没想到这范仲淹到了地方,虽然老病缠身,却还是壮志未改,他这份奏折,虽不能解旱情之急,却解了百姓冬寒之苦啊!”

“能为官家分忧,也是范大人的福气,范知州为官地方,自然要为百姓做实事。”

“朕是真的开心,你可知范仲淹为我献上了何等宝物来来来,咱们一起出去看看。”

“是。”晁安虚扶着仁宗,与他一同去殿外看范仲淹手下带来的东西。

只见侍卫擡上来一只奇形怪状的炉子,又从箱子里取出一团团黑色带孔的东西放进炉子,点燃了大把松片扔进去,很快那又黑又硬的“石头”就泛红,升起了幽幽火焰。

仁宗皱眉,他也见过柴火燃烧,比这个火大多了,难道范仲淹在夸大其词

侍卫看出了仁宗的犹疑,躬身行礼道“蜂窝煤不同于柴火,范大人已经试过,烧火做饭时,需要两块煤球,能使用一个时辰,封炉慢烧可以使用五个时辰,若是换作柴火,则需要五到六斤。这还不是石炭的最大,石炭燃烧所産生的热力比柴火更高,利于打铁铸剑。”

“热力”这个词就是表面意思,很好懂,仁宗一下子就听明白了。但侍卫的解释他之前的想象还是有差距,不禁令他有些失望。

晁安看出了仁宗心中的失落,上前安慰道“民间早有使用石炭者,若是此物比柴火丶炭火好过百倍,前人早就将之开采出来了,怎会等到此时官家您看,这蜂窝煤的黑烟是不是比柴火小得多,而且看起来比炭火要暖和,如果采出来,还是有人愿意用的。”

仁宗一想也是,又打起精神看侍卫和水泥,为了让仁宗看到

效果,他们还背了之前做的水泥砖过来,用刀枪试了试,只留下浅浅的痕迹。

这下子仁宗就开心起来了,尤其听到侍卫们说,水泥砖不惧雨水,坚固耐用时,他一下就想到了史书上记载的水困围城,泡烂墙根攻城的做法,如果用水泥砖砌墙,就不用再担心了,尤其黄河堤防,能用上这种水泥砖,或者用水泥把石块间的缝隙填上,应该就不会那麽容易溃堤了,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事!

仁宗立刻决定封赏范仲淹和那个献上配方的王方,范仲淹好说,让他升官,回到汴梁来就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王方该如何封赏呢仁宗决定依照范仲淹的奏折来,王家不欲谋取声名,只愿小富即安,而且愿意继续为他钻研蜂窝煤和水泥的技术,那就赏他们两处矿産,给他们一个虚挂的官职,继续为朝廷效力。

这可是诸多坏消息中难得的好消息,仁宗回到後宫,立刻就跟曹皇後分享了自己的快乐。

仁宗的皇後贤惠能干,她也懂得兵坚城固对于饱受外族侵犯的大宋来说,是件值得载入史册的大好事。

但她还有一点私心,于是她对仁宗说“官家,如今国库空虚,内府也没什麽钱财,您一向节俭,几次放宫女归家,闲置宫殿,但必要的皇家威仪还是需要维持的。既然范仲淹密折上奏,本意就是不欲为人所知,不若将蜂窝煤和水泥直接归在国库和内府名下……”

仁宗明白她的意思,也体谅她的辛苦,毕竟内府是真的空得能跑马,他自己的龙袍都好几年没换过了,连皇後的凤袍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虽然范仲淹密折上奏很可能是为了保密,毕竟这事如果传开,那些吸血虫般的商人就会蜂拥而上,到时候别说是内府了,就是国库也得不了好。

仁宗叹了口气,范仲淹还在折子上请求降低商税,本朝商税已经够低了,如果再降,普通百姓一定会有怨言,他不敢冒这个风险。更何况,商人不事生産,靠投机取巧获利,税定高一点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对了,范仲淹还献了一堆‘邸报’上来,不知他这是什麽意思,皇後,你来同我一道看看吧。”

范仲淹看过了王浮寄给他的《和乐小报》,看得津津有味,连晚饭都忘了吃。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上面的许多文章都很青涩,但趣味性很强,写美食的,仿佛字句间还冒着饭菜的香气写志怪的,偏偏又不止是写志怪,与现实是相通的写简单医学常识的,虽然只是寥寥几条,但看过之後,便知生水不能饮用,因为水中有看不见的脏东西写那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算学题的,常常有让人豁然开朗之感,惊喜连连……

等他全部看完,思索了很久,突然明白了王浮的深意,就连他这样经历丰富丶意志坚定的人都能被这小报吸引住,可见这小报有何等威力,能够在不知不觉间使人沉迷,受到它的影响。如果能够用小报来教化世人,寓教于乐,应当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仁宗和曹皇後才看了一份小报,便各自沉迷,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板块,翻开了下一册。等他们回过神来,宫中已经灯火通明,宫女们都开始摆膳了。

“唉,宫中为何没有火锅呢这位放鹿翁写得真好,好似那热气腾腾的火锅就在眼前,还能闻着香气呢!”

“这有何难”

仁宗吩咐晁安去找了个铜锅,又搬来火盆,用昂贵的银丝炭煮起了火锅。

“官家,这……”

仁宗朝她眨了眨眼,他们夫妻二人一向简朴,吃饭也很简单,这还是第一次这麽大张旗鼓地麻烦御膳房,好在也只放肆这一次,不妨事。

两人第一次自己动手煮菜,兴趣盎然,一顿火锅下来,酣畅淋漓。

“这小报,还是先

送给那些翰林学士看看,让他们作个阐释,有些算学上的东西,太过艰深晦涩了。这王方,还真是个妙人,竟然想出这样的东西。”

晁安附和着说“如今京中似乎也有这样的小报,上次奴婢奉命出宫传诏,就听着手下人闲谈,聊起益州府的和乐楼。据说和乐楼珍脍如云,一道菜能做出百般的花样,尤其他们家的饮子和茶点,每天刚出炉就被人抢光了,买都买不到呢!”

曹皇後来了兴趣“和乐楼与这《和乐小报》同出一家麽”

“回禀圣人,《和乐小报》最早是和乐楼附赠给客人的,因着内容有趣,渐渐传到了东京。如今要是谁手上有这《和乐小报》,大家都抢着去借来抄写呢!”

仁宗看他说得兴起,咳嗽两声,觑了他一眼“既然《和乐小报》早在京中传扬开来,怎麽没见你早说”

晁安讪笑“奴婢寻思着这都是升斗小民取乐的玩意儿,不登大雅之堂,怎敢轻易在官家面前胡说”

“这就是你‘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原因,”仁宗用手指了指桌上范仲淹的奏章,“范仲淹说,这小报做得好,可以教化百姓,使人明理丶懂法丶向善。朝廷律令若是刊登在上面,可在数月之间广达乡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看得到朝廷邸报的,可是少数人。”

曹皇後十分聪明,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问仁宗“范大人是建议朝廷自己办报可是官家,不说主持办报的贤才能手,就说这纸和雕版,耗费之巨,国库可承担不了。”

仁宗愁上眉头,显然他已经考虑过了,朝廷的确不可能像《和乐小报》一样,卖报纸吧,官府威严何在要是白送的话,那岂不是血本无归

愁归愁,仁宗还是让晁安把《和乐小报》送到了馆阁,让那些翰林学士解读。

稍後为你更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