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宋穿之东坡妻 > 第99章

第99章

三娘心不在焉, 陪着她的王浮倒是兴致勃勃, 拉着她的手在各个杂耍摊子前看表演。

她今日穿了一身绯色浣花锦纹夹袄, 脖子上围着兔毛领子, 头上还戴着狐狸毛做的小红帽,显得可爱俏皮。三娘则穿着撒金纹荔色滚边袄, 也围了毛领子,

头上梳着双鬟分髾髻, 戴了两朵浅粉色的绒花,整个人清新淡雅。王浮从小就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所以姐妹俩都长得比较高, 三娘站在人群中,一枝独秀,

亭亭玉立的如同出水菡萏一般, 十分惹人注意。

“三娘,你看那,看那!”

“嗯,看到了。”三娘无奈地笑笑,周奕注意到她精神不佳,不动声色地靠近, 悄声问她“三娘,累了吗”

周奕穿着一身青衣,风度翩翩, 很有书生气,说话轻缓动听,

很容易就博得了王浮和三娘的好感。三娘见他关心自己,连忙回答“不是,就是不太习惯这般热闹的场合。”

“那我们去看看大慈寺后面的碑林吧,那里也有摆摊卖小食的,还有猜谜套环的,也挺有意思的。”经过周孟琦提点,周奕当然知道今天出门的目的,相较于其它不知根底的小娘子,他觉得王家三娘就很好,温婉端庄,不光有一手绝佳的厨艺,还懂得调香插花,作为妻子是再好不过的了。

王浮正跟王瑜和周栾说笑,眼角馀光瞥见两人拐过院门,进了大慈寺的后院,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周奕是磊落君子,懂得保持分寸,和三娘谈话,既透露出亲昵的意思,又不会让三娘觉得不舒服,两人一路徐行,走在历史悠久的碑林之中,听着周奕讲的故事,气氛十分融洽。

逛完了庙会,周家兄弟把她们送回家,赵氏立刻找了王浮去问话。

“怎么样”

“人挺好的,儒雅随和,进退得宜,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才学也过硬,想必高中进士也是指日可待。”

“我不是问你周奕怎么样,我问三娘怎么样。”

“三娘不排斥他,跟他在一起很开心,但对着他也没有羞涩紧张的意思。”

“嗯”赵氏一脸茫然。

“就是说,三娘把他当亲近的哥哥,并不像对待梁文修那样,害羞丶惊喜丶开心丶失落丶牵挂都有,那才是‘喜欢’。阿娘,我有句话不知道应不应该和三娘说……”

“唉,早知道会这样,三娘看着温和,心里却是有主意的。你有什么话,该说就说。”

“梁文修失踪了,如今生死未卜——”突然门外“啪嗒”一声轻响,门被人推开,三娘煞白的脸出现在两人面前。

“十娘,你说什么”她的声音微微颤抖,咬着牙,浑身僵直。

“三娘,你别担心,只是失踪,并不是……”王浮连忙解释,给赵氏递了个眼神,赵氏会意,赶紧顺着她的话说“三娘,你不要多想,梁小官人那般人才,必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三娘眼里含着的泪水一下子流了下来,转身跑了出去。王浮和赵氏面面相觑,这可怎么办才好

王浮远远跟着三娘,看她跑到山上小亭子里哭了一场,不敢上前多说话,这种时候。安慰往往是无力的,要让她自己发泄出来。快到傍晚的时候,三娘终于擡起头,把脸上的泪水擦干,顺着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回了家。

回家之后,她对赵氏说“阿娘,不用再挑了,我心里只有梁文修。即使他现在生死未卜,我也不能违背本心与他人成亲,我要等他,等他回来。”

“可是,定亲之事,只是他一个人口头说的,梁大人和梁夫人还不知道啊!这怎么能

算婚约呢”

“虽然没有婚约,但我这颗心已经给了他了。阿娘,在他回来之前,请您不要再提我的婚事了,可以吗”

“要是——”

“他很快就会回来的!”三娘笑着,语气坚定,还自顾自地点着头。

赵氏一时无语,看着花期正好,青春俏丽的三娘,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候,那时庶姐想要抢夺她的婚事,她抵死不让,虽然每天晚上都会躲在被窝里小声啜泣,但天一亮,她就会描眉敷粉,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的,去与她那狠心无耻的姨娘丶庶姐相斗。只是,那时她并不知道王方长什么样子,品性如何,一心想要嫁给他,不过是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和不愿姨娘丶庶姐得意的一腔意气作祟。

爱一个人,是多么幸福的事,可以让一个柔弱的女子,如此勇敢。

赵氏扪心自问,如果是她,她也会选择和三娘一样,于是她答应了三娘,回头委婉拒绝了周家的暗示,只说希望多留女儿两年,不愿耽误周奕的大好年华。

周家人只是遗憾,并未多说什么。

王浮从这件事中深受震动,她前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母和其他亲人,从记事起,就是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也格外艰难,她自己是要强的性格,从不屈服于命运,一路成绩优异,各类比赛奖项不断。她把自己包裹在坚硬的外壳中,所有的柔情都随着奶奶的去世而消亡,甚至因为奶奶临死前透露的父母之间的纠葛往事而开始厌恶男性。苏世虽然背叛了她,可这件事对她的影响还比不上发不了论文,她打心底里就从未信过苏世。

再世为人,家人朋友对她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她竟然鼻子酸酸的,为三娘和梁文修之间甜美又带着酸涩的爱情而难过起来。

不行了,太难受了,她怎么可以相信爱情呢

王浮如同困兽一般,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停地打着转,忽然瞥见墙上挂着的一幅画。

那是去年四月,苏轼送她的生辰礼物。

苏轼在后世,以擅长画竹石闻名,他现在的画,虽然风格笔触与传说中并不完全一样,但也有了自己的特色。他自己也说过,喜欢画竹子和怪石,最讨厌画人,但这幅画上,却画着一对小花猫,一只白底黄斑的蜷在石头底下纳凉,一只白底黑纹的跳起来扑着飞蝶,旁边还有一丛开得正盛的牡丹花。

这不是苏轼擅长的文人画画风,这样生机勃勃,透露出来画家的愉悦心情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文人画的特色截然不同。

王浮看着那幅画,突然就笑了。她纠结这些还有什么意思相信了就相信了呗,难不成她这样心理强大的人,还能为情所伤

况且,苏轼都能厚着脸皮,每年送她自己的绘画作品省钱,在她送去瑶琴暗示自己第二年不想要书画作品之后仍死性不改,她还有什么可忧虑的

想到这里,王浮又给苏轼写了一封信,把三娘的故事讲给他听,顺便告诉他,今年年底,她给他准备了一样好吃的东西,待他生辰之日,便会送到眉山。

收到信的时候,苏轼正在听苏洵讲课,李伯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把东西放下就出去了。苏轼知道李伯没有直接把东西交给苏洵,就说明这是十娘寄来的,心中有些雀跃,便分了心,没听清苏洵的话。

“和仲,把为父方才教给你的背一遍。”苏洵屈指在桌上敲了一下,唤回了苏轼的心神。

苏轼一楞,看向身边的苏辙,向他求救。苏辙则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看着他被苏洵批了个狗血淋头。

不过下课之后,苏轼就拿着包裹跑回了自己的房间,把房门关上,不准苏辙进去。

看完王浮的信,他眉

头紧锁,想到十娘终有一日,也会有心上人,也会嫁做他人妇,忽然觉得一切都索然无味。

离别迄今,已有一年半多,虽然常有书信来往,却比不上当时同在一个屋檐下。苏轼常常给王浮讲诗文,两人就并肩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双腿悬空着晃晃悠悠的,一片温馨祥和。春风拂过,吹落满架的藤萝,王浮便突然停下,支起脑袋来,张望着那架藤萝。

她声音轻快又悦耳“哎呀,吹落的花儿白白做了花肥,还不如进了我的肚子,我给它施更多的肥料呢!”

苏轼拿了手里的诗集敲她的脑袋,惹得她回头一睨,龇牙咧嘴的抱怨道“苏哥哥,我也不小了,咱们不兴体罚这一套,好好讲道理成吗”

“你把这诗背下来,我就同你讲道理。”

“背不下来。”

“那我再给你背一遍——‘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记住了吗”

“记不住呀,我想吃藤萝花饼了,唔,蛋黄刷一层油酥皮,一层层剥开,包裹着香甜软糯的花馅,混合着芝麻糖,一粒粒在口中迸溅开来的感觉,呀呀呀,再配上一杯解腻的梅子酒,嗯……”她拖长了尾音,眼角馀光瞥着苏轼。

苏轼一只手按在诗集上,另一只手揉着眉心,沈默了片刻,忽然失笑“是我错了,哪里来的‘香风留美人’这明明是香风留馋鬼——”

“馋鬼勾住了书生呀!”

稍后为你更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