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再过了几日, 整个青神的人都知道王家人回来了, 他们这几年可没少听说王家的传奇故事, 都以为王家是在府城有了什么奇遇, 这才发了迹。
其实早在三年前,叔祖父传信给王方, 希望他能够收自己那一房的长子嫡孙做学生, 祖父便对他说“我们青神王家早几年也是一穷二白,
因为兄弟和睦,互为臂助,这才有了你们三兄弟的读书机会, 叔祖父他们家过得不容易,近些年田地里的出产越来越少, 恐怕将有大灾,
即使没有,你也应该多多扶持堂兄弟们,咱们这个家族越兴盛,越要拧成一股绳……”
王浮对祖父的话深表敬意,王方也表示会把他们这一房分到的公田归还给族里,将来族里所有孩童的读书费用, 都由他负责。
祖母却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把田地还回去,他们还是不懂如何耕种才能得到咱们家这样的收成,
孩子们也不必一味去学什么科举文章,我在家里的学堂外听了几天课, 觉得家里这样就很好,孩子们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都由他们自己决定,将来也不至于怨怼。”
于是王方就把族里的适龄儿童都接到了府城,让他们也在学堂念书。或许是王家人还没进化出学霸的基因,又或许是国人血脉深处的神农基因太过强大,最终陪同视察的叔祖父拍板决定,他们那一房的孩子主要钻研农学,尤其是王浮教给他们的选种育种丶套种沤肥等技术,他们觉得,“古籍”上提及的“杂交水稻”,将会成为他们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
王浮一听乐了,叔祖父真是个有先见之明的人才,不论什么朝代,粮食的地位不可动摇,他们只是研究种地的,任他外面如何改朝换代,也能够立刻凭借这一点翻身。于是她极其支持那些堂兄堂弟们学习农学,还偷偷教了他们酿酒的技术,等将来粮食产量上去了,酒这种“人见人爱”的奢侈品,会成为牟利的一大利器。
王家宗族闹出那么大的动静,稍微有些见识的其实都知道了,剩下的都是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不过王家族田里多了许多从府城来的,据说很会种田的农夫和学生,倒是引来了不少参观者。
秦嵘就是吃瓜群众中的一员,他对前几天苏轼那个嫌弃的表情始终耿耿于怀,忍不住要去问他本人。
苏轼正披了外衣要出学舍倒洗脚水,看见秦嵘过来,水一泼,将将溅在秦嵘身前一尺处,把他吓得上窜下跳。
“我阿娘新做的鞋子,弄湿了她要揍我的!”秦嵘嘟囔着,趁机挤进了苏轼的屋子。
“我要睡了。”
“我不困,咱们俩聊聊天呗。”
“明日有早课,朱先生布置的课业你背了吗”嘴里说着“要睡了”,手上却拿着书在看,他只是不想搭理秦嵘罢了。
“没背,但朱先生最好说话,他不会责怪我们的。我昨天去十娘家玩,她家多了好多新鲜玩意儿,早知道府城那么好玩,去年阿娘问我要不要去府城读书的时候,我就该答应的。”
苏轼睨了他一眼,虽然觉得聒噪,但想起他说过小时候跟十娘一起读过书,就默默听着了。
果然他一会儿就扯到王浮身上了“十娘小时候特别可爱!她出生月份不足,所以小时候呆呆的,反应很慢,我们最喜欢逗她玩了……听说叔父要开学塾,她就吵着要去,结果竟成了学堂里最皮的一个。现在想起来,还是小时候的十娘可爱,昨天我看见她带着瑾哥的孩子打秋千,忽然就有些伤感,想着她也会有嫁人的那一天,不知道她会嫁给怎样的人。”
“她的夫君,定是一个能够护她周全,让她永远保持如此天真的人。”两人一时沈默,有些
唏嘘。
突然,秦嵘靠近苏轼,把他手里的书抽走,神神秘秘地说“你觉得十娘好看吗我觉得她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小娘子。”
“……”苏轼把秦嵘赶出去,“啪”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四月,王浮的生日就要到了,她收到了三娘从秦州寄来的一大箱子当地特产,沈括从东京寄来的一大堆名人字画,还有文同夫妇新做的黑暗美食,听说他们的小女儿已经能认字了,随信寄来的竹石图里,石头底下卧着的大公鸡,就是她的小爪子印的。二娘送了她一件亲手做的新式襦裙,下衫是百褶样式,穿上旋转的时候,裙上的蝴蝶就会翩翩飞舞,栩栩如生。
王浮以为今年苏轼不会再送画了,结果苏轼还是给她画了一幅山水画,王浮总算是鼓起勇气问了一句“苏哥哥,你送旁人的生辰礼物,也都是自己的画吗”
“不是,只因为是十娘,我才年年送画,想来馀生漫漫,唯笔墨不朽,十娘日后不论到了何处,只要看到我画的画,都能想起我。”还有一句话他想了又想,终究还是没说。
王浮竟然被他说得有些感动“苏哥哥,我一直都在想一件事,你看沈括,他去年逼不得已回了东京,今年八月也要成亲了,听说沈夫人还一直催促他下场考试,到时候四处为官,再难回蜀地,想来你也是一样,将来离开了蜀地,就再也不回来啦!”
“不会的。”
“怎么不会呀”
“这里是我的家,有我的亲人好友。”苏轼瞧着她有些落寞的眼神,知道她应该是钻了牛角尖,亲人好友一个个成家立业,分散各地,值此生辰之际,因为思念朋友们,才患得患失,说出这样的话吧
王浮确实是因为朋友们一个个都离开了自己,感到了孤独,好在回到青神之后,昔日好友渐渐又开始熟悉起来,她的人缘一向很好,不多时,又能呼朋唤友,到处游乐了。
生日那天一大清早,音娘就捧着一件新裙子进了屋,把迷迷糊糊的王浮拉起来,洗脸刷牙,梳了十分漂亮的望仙髻,用珍珠梳子绾住头发,脑袋后面还别了一枝半开未开丶露痕未干的粉色芍药,戴了一对水滴型的红翡耳环,整个人宛若初发花信,透着少女的娇憨和灵动。
音娘对她的打扮满意极了,把她拉出去给大家看,所有人都笑着说“十娘长大了,终于有点小女儿的样子了!”
王浮抱着音娘的手臂,笑着说“要是天天这样打扮,我可不干,是音娘的心意,我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的。”
“鬼灵精,就你最与众不同,你们说说,我今天要给她盘头发,她非是不肯,说什么头发太长了,拿了把剪子到处比划。要不是我拦着了,她恐怕就得上房揭瓦了。”
李嫣刚查出来怀了第二胎,正有些孕吐,听了这话,也笑道“咱们十娘就是天生不凡,旁人梳妆要一个时辰,她呀,要两个时辰!”
王浮知道她在笑话自己睡懒觉,理不直气也壮,毫无羞耻之心,狡辩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我在床上计划好了一整天的事,起来再做就不会多耽误时间了,这叫做‘精打细算’,会过日子。”
“哟,还知道过日子的大道理了那你说说,昨日隔壁张家夫人邀你去赏花,你怎么推辞的”
“我说我月信来了肚子疼。”
“……”赵氏柳眉倒竖,恨不得把她揪住打一顿,怪不得张家夫人跟她聊起这件事的时候,表情那么奇怪,她就知道,十娘从不做“好事”,不论什么好事她都能给搅和了。
“阿娘!今日是我的生辰,也是您的受难日,您生下我太辛苦了,应当好好休息,不宜动手动脚!”王浮敏锐地察觉到赵氏的怒气已经积聚到了某个临界
点,赶紧脚底抹油跑了。
苏轼约了她在瑞藻桥相见,说要一起去踏春,她想着应该是把苏辙丶秦嵘他们也叫上了,可到了瑞藻桥头一看,只有一个苏轼站在石碑旁。
“苏哥哥,只有你一个人吗”
苏轼回过头,看她跑得气喘吁吁,额边有几缕碎发飘了出来,忍不住笑了“今日是你的生辰,我还能约什么别的人跑那么快做什么,难不成有野狗在追你”
“我以为你还约了瑜哥他们,辙哥哥要是知道我们出去玩不带他,不会生气吗”王浮掏出帕子,擦了擦额头的汗。
“他有什么好生气的爹爹昨日布置了一篇文章,他还在学舍里冥思苦想,就不打扰他学习了。”
“那好吧,我们去哪里踏春呀”
“去山上的白云寺,听说白云寺后山有冷泉,泉边有一株极罕见的兰草,这几日应该正好开花,便想约了十娘一起去赏花。”
“那好呀!”王浮展颜一笑,转身就准备向白云寺的方向走,苏轼跟在她身后,看着她窈窕的身姿和头上颤颤巍巍的粉色芍药,觉得她的行动举止格外潇洒自然,不自觉地笑了。
王浮走了两步,忽然觉得不妥,小心翼翼地转头瞥了苏轼一眼,看他嘴角上扬,心情甚好,便知道他没有在意自己走在前面,放下心来,专注地走路。
稍后为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