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宋穿之东坡妻 > 第103章

第103章

两人也不着急, 一路缓步徐行, 因是上山, 苏轼略微落后她一两步, 好在她偶尔踩中石子打了趔趄时扶她一下。

“苏哥哥,你知道吗小时候我和爹爹阿娘他们也经常去白云寺避暑, 那里的老方丈可喜欢我了, 总说我有福气。我还在白云寺门口吐过一个桃核,

后来长了一棵只开花不结果的桃树,上山求姻缘的善男信女见了,都要采一枝花回家……”

王浮对着苏轼, 总有许多的话要说,苏轼也很认真地应和着她, 还跟她开玩笑。

“白云寺的方丈是位能人。”

“啊”

“人们求姻缘, 却采了只开花不结果的桃花回家,毫无怨言,难道不是方丈巧言善辩”

“对哦……”王浮叹了口气,“我小时候就觉得方丈是个做销售的人才,他们寺里的桃木梳,阿娘买了几百把,

还是乐此不疲,有一段时间,音娘头上绾发的都是寺里的桃木梳, 可惜了如此人才了,要是方丈还俗, 完全可以去和乐楼做个大掌柜呀!”

苏轼见她一本正经的样子,完全不在意桃花开花不结果的寓意不好,深深觉得,她或许就是天生思维不同,根本不能用常人的思路去解释她。越是了解她,越感觉她才是真正心性单纯之人,世俗烦扰,对她来说只是过眼云烟。

王浮看见路边的大松球,提起裙角跑过去,把松球捡起来,又摸了摸自己身上,发现自己没有口袋,遗憾不已,只能把松球放下了,突然又有一只红尾巴的小松鼠一闪而过,她就兴致勃勃地跑去追松鼠,好似浑身精力怎么也花不光。

苏轼不得不跟着她跑了几步,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山坡上,王浮坐在枫树底下,笑吟吟地眺望着远方。

“苏哥哥,你累吗”

“还好。”苏轼天生火气旺,此时已经满头大汗,王浮从袖子里掏出来刚刚擦了汗的手帕,递给他。

幸好苏轼平日经常锻炼,不然还真跟不上活力十足总喜欢上窜下跳的王浮。他擦着汗,顺便在王浮身边坐下,石头不大,两人靠得有点近,可以感受到他身上的热气。

王浮悄悄挪了屁股,一个没注意,差点倒在地上,苏轼一直关注着她,反应极快,伸手就拉住了她在空中扑腾的右手。

他失笑“你怎么总是冒冒失失的”

王浮的脸“噌”一下变得通红,嘴硬道“哪有总是我只不过一时失手罢了。”说着就借了他手上的力度站起来,拍了拍衣裙,拢了拢后脑勺的花儿,昂首挺胸地走在了前面。

“歇息片刻不好么”

“不要,我冒冒失失的,若再出了意外,恐怕日落之前就到不了后山冷泉,看不到那罕见的兰花了!”

“小气鬼!”苏轼嘟囔两句,认命地站起来,脸上却笑眯眯的,丝毫怨气也无,甚至仍然小心翼翼地走在王浮身后护着她。

“苏哥哥,你看枝头有只黄雀——”

“苏哥哥,你看那块石头像不像兔子——”

“苏哥哥,你给我唱首歌吧——”

“……”诸如此类,一路上絮叨个不停,若是换了苏轼唠叨她,恐怕她早就逃之夭夭了。

“嗯,黄雀,抓来烤着吃应该味道不错。”

“嗯,石头不像兔子,你更像。”

“嗯,好。”他沈默片刻,接着林中响起少年刚刚度过变声期,开始变得醇厚成熟的歌声。

“问馀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他挺拔的身姿犹如庭前玉树,身上有一股让人感到愉悦温暖的

气质,声调悠扬,宛如浸透了三月的春风,把李白诗中那股缥缈闲适展示得淋漓尽致。

此刻风遏云止,仿佛天地间只有他们二人,行在寂静幽密的松林中,柔软枯黄的松针铺了一地,林间的小动物们好似听见了他的歌声,也变得动作轻巧起来。

王浮沈浸在他的歌声里,久久才走出那种空旷自在的意境,问他“苏哥哥最喜欢的诗人,也是李白吗”

平生最爱五柳丶摩诘,却愿意为了一个人,时时吟诵青莲居士的诗歌。

他点了点头,于是王浮高兴地蹦了起来。在偶像面前,她不免就变成了小孩子,时时求关注,废话也多,傻笑也多。

等两人到了白云寺,已经是午膳时分了。白云寺里的方丈还是那么能言善辩,大肚圆脸,满面笑容,从王浮和苏轼那里成功“诓”走了接近一贯钱。两人在寺里用了斋饭,清粥小菜,正对这两个运动过量,心火燥热的少年人的胃口。

拜别方丈,两人又沿着后山的小路向下走,这里人迹罕至,寺院里的和尚们除了打水,等闲不会往下走,兼之前几日下了雨,路上有点滑,于是苏轼就走在前面,好叫王浮滑倒时有个能抓住的可靠柱石。王浮也知道滚下去就糟了,这一次没再蹦蹦跳跳,而是规规矩矩地走了路。

冷泉在山谷里,顺着山路下去,因为这山谷的气温较低,外头开谢了的桃花在这里还盛开着,辛夷花飘然而落,铺在山路两旁,就像下了一场红雨。

两人走了半个时辰,终于到了冷泉边上,只见眼前潭水如弯月,上面有细小的水流汇入,叮咚作响,泉水上氤氲着薄薄一层雾气,清澈得可以看见水底的卵石和枯叶。泉边一株兰草舒展枝叶,两枝绿色的花茎亭亭玉立,花苞欲开未开,姿态动人。

苏轼忍不住赞叹一声,开始细细观察起那株兰草,王浮看了看花,没什么太大的兴趣,跑到水边捡卵石去了。

“十娘”苏轼突然喊她,王浮撩水撩得正开心,回头一看,他竟然把兰花摘下来了!

“苏哥哥……这样不好吧”

苏轼的脸上泛起了可疑的红色,好像也有点不好意思,犹自镇定着把花递给她,道“送你。”

王浮伸手接过,心底有股莫名其妙的感觉。她按了按心口,轻轻地晃了晃脑袋,笑着说“苏哥哥今日也当了一回‘采花大盗’了,我可得回家大肆宣扬一番。”

“随你。”苏轼看了看天色,“我们回去吧,还可以在寺中多转转。”

王浮捏着花,依旧走在他前面。只是回家的时候就没有来时那么无忧无虑了,她脑中多了许多繁杂的思绪,在上一个较为陡峭的石坡时,脚下一滑,向后倒去,苏轼连忙张开双臂,在后面托住了她的腰。

王浮跌入苏轼怀中,眼睛瞪大了,仰面望着他的下巴,只见他喉结一动,扶在她腰上的手放松了些许,怎料她头上那朵已经蔫耷耷了的芍药突然松动掉落,苏轼没回过神来,分出一只手去捞,可怜的王浮腰一软,摔了个屁股墩。

她轻呼一声,觉得脚好像扭伤了,钻心地疼。苏轼一脸愧疚,把她拉起来,关切地问“怎么样有没有哪里摔疼了”

“我的脚好像扭了,有点疼。”苏轼闻言,就想把她的鞋袜脱了看看情况,反应过来不妥,只好收了手,在她面前蹲下。

“我背你回去。”

“不不,这不妥呀……”王浮还没来得及反驳,苏轼就说“你我是好友,又如同兄妹,哥哥背着妹妹,有什么不妥的,更何况你的脚受伤了,单凭你一个人下不了山,听话。”

这一句“听话”又暖又酥,直接击中了王浮的小心脏,她乖乖地蹲下来,双手圈上苏轼

的脖子,趴在了他的背上。

苏轼后背一沈,身形晃了晃,很快稳住,把她背了起来,双手分别圈住她的大腿,将她往上颠了颠,十分艰难地往山上走。

没想到苏轼看着挺瘦弱,后背却那么宽厚可靠,王浮趴在他的背上,感到无比安心和舒适,甚至开始哼起了歌谣。

“蛙声催来树荫,池塘午梦初醒,无赖困人天气,日光懒散夏庭,酒曲配当糯米,等到甜香镇一镇冰,浓稠了诗意,神女悄悄动心……”

少女清脆悦耳的声音回荡在山林间,虽然听不太清她哼唱的词曲,却能感受到她的意思,大概又是什么好吃的丶好喝的丶好玩的。苏轼不禁随着她的曲调在心中附和,耳边她的碎发轻扫,惹起一阵酥麻的感觉,然而她却毫无知觉,自顾自点着小脑袋瓜,一只手上握着的兰花随着苏轼的步伐,上下颤动,抖飞了几朵花苞。

若是刘夫子那样的爱花人士在此,肯定要批评两人一句“暴殄天物”。

苏轼背着王浮,好容易上了山,到了白云寺中休息,可天色已渐渐黑了,如果他们此时下山,恐怕会受到山中动物的攻击。再说了,王浮的脚已经肿起一个大包,她自己就懂医术,检查了一番后,拿了寺里的草药包扎上,也不好走动了。于是两人决定就在寺中住下,请了大和尚帮他们下山传信,说明了他们的情况,好让家人不至于担忧。

寺里经常留宿香客,也有地方住,只是和尚们一向只吃两餐,他们上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人家的晚饭。

王浮腿脚不便,苏轼主动去了厨房,为她煮了一碗阳春面。那碗热气腾腾的面摆在王浮面前的时候,她终于想起来苏轼的另一重身份——美食家。

稍后为你更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