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很多人结婚之前都会有焦虑症, 连性格沈稳的苏辙都没能幸免。对于要娶谁为妻, 他原先是不在意的, 但看到苏轼努力争取了十娘为妻,婚后又琴瑟和鸣, 过得惬意无比, 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一味听从父母安排, 将来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史六娘他小时候见过几次,瘦瘦小小的, 躲在她的继母身后, 只在有人叫到她的时候才说几句话,声音也是怯生生的, 仿佛惧怕着什么人似的。定亲之后,程氏安排他们见过一次面,当时苏轼和王弗已经出了门, 所以不知道。
那时春寒料峭, 程氏约了史家母女去清水寺上香,由他护送。程氏和史家叔母进殿烧香去了, 留下他和史六娘在殿外等候。史六娘一袭素淡的浅粉衣裙,披着暗红色的披风, 戴着兜帽, 身材瘦长苗条。她眉如远山,清淡得仿佛没有,一双眼睛也是浅褐色的, 看着院中的石像,神色渺远,不知思绪落在了何处。肤色白皙,宛若透明的白瓷,鼻子和嘴唇都十分小巧,配着那张巴掌大的鹅蛋脸,格外和谐。
她无疑是一位美人。
苏辙鼓起勇气,问她:“冷吗?”
史六娘一惊,仿佛才回过神来,退后两步,向他行了一礼,声音有些沙哑:“谢过小官人,奴家不冷。”
“奴家”?何等疏离的自称,看来她还是和小时候一样怕人,苏辙多少猜得到一些内情——失去了亲生母亲的女孩子,终归比有亲母呵护的女孩子心思纤细敏感些。她的亲生母亲是生她的时候难产去世的,随后一年不到,史家叔父就娶了现在的妻子,这位叔母一进门就怀了孕,随后更是接连生下了三个儿子,而史六娘的母亲,只生了四个女儿,一直被婆母嫌弃,听说六娘出生的时候,被传克死了母亲,她的祖母就连乳母都不肯给她请,一直由好心的下人用羊乳丶米糊养大,到了继母进门,发现她衣食无继,才有所改善。
她的几个姐姐年纪比她大得多,都出嫁了,所以她是由继母带大的,其实她的继母比她大姐的年纪还要小。她继母生了三个男孩,于是对她这个唯一在室的女儿视若珍宝,悉心教导,可到底不是亲生母亲,家中其他人对她的态度,外人的风言风语,或许都对她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她不怎么爱说话,待人也礼貌疏离。
“六娘,我能这么叫你吗?”苏辙也心疼这个命苦的女孩,想到她将来要做自己的妻子,于是不折不挠,想要多了解她一点。
“请便。”
“你平日里都做些什么?”
“女红,看账。”
“读书吗?”
史六娘忽然僵直了身子,四下看了看,欲言又止。但思索片刻之后,她又无奈地叹了口气,或许是出于和苏辙同样的想法,毕竟面前人是自己未来的夫君,想要多了解自己也很正常,于是小声说:“看些小报和话本。”
“她是个机警聪明的女子。”苏辙暗暗在心中下了论断,对史六娘的好奇又多了几分。
“我家嫂嫂的陪嫁就是上万本藏书,你若是喜欢读书,同她一定聊得来。她也是个爱读书的,懂得许多旁人不懂的东西,任何人接触了她,没有不佩服她的,你可以跟她学到很多东西。”
从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得出来,苏辙完全是个感情上的楞头青,在自己的未婚妻面前,如此盛情夸赞另一个女子,纵使那是他的嫂子,也显得很不知分寸。
史六娘神色仍是淡淡的,看不出什么异样,低声答道:“那再好不过了。”
她一句话截断了未尽的所有话题,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苏辙也不知能再说些什么,只好搓着手,在一边踱着步子,等他娘出来打破这令人尴尬的僵局。
史
六娘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咬了咬嘴唇,摸着筒袖中暖和的手炉,几番思索后,终是把手炉拿了出来,喊他:“你把这个拿去用吧。”
苏辙连连摆手:“我不冷,不冷,你用吧!看你身体单薄,恐怕十分惧寒。”
史六娘拿着手炉走近他,把手炉塞到他手里,一言不发,往他身后的大殿去了。苏辙拿着手炉,多少感受到了史六娘的情绪不佳,至于为什么不好,他那榆木脑子可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的。
如今他纠结的,正是这桩不久前发生的旧事。
和王弗成亲之后,苏轼才知道,即使心上人再聪明懂事,在男女之事上,都是要靠哄的,譬如这种初识时候,就要让对方知道自己已经对她上了心,提及别的女子,那是万万不行的。
血泪教训啊!
当苏轼对此侃侃而谈时,苏辙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说:“你当我如你一般后知后觉?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了,后来我还特意写信解释过——”
“……”苏轼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同情,“这种事你还敢解释?最好的办法,应该是避而不谈。你倒是说说,怎么解释的?”
“我就实话实说了……她还挺开心的。”
“你从哪里看出来她‘挺开心’的?”
苏辙从怀里取出来一张纸,递给苏轼,那是一张《和乐小报》的剪报,内容是苏辙三年前登的一篇文章,很有文采,连苏洵都十分满意。
“她给了我这个。”
苏轼沈默了,怎么感觉苏辙的感情路比他顺得多呢?感觉哪里有点不爽……
“那你愁什么?”
“我并没有为此事发愁,我只是觉得,她是个可怜的姑娘。”苏辙与史六娘定亲后,学了苏轼,也经常送一些小玩意儿给她,六娘投桃报李,每一次都会还他一些自己亲手做的小点心,苏辙舍不得吃,攒了一大盒子。因为总觉得六娘郁郁寡欢,他还和史家附近的人打听过六娘在家的生活。
六娘生母去世,仰赖继母照料着长大,她有三个异母弟弟,最大的才十三岁,但都没什么才能,几个姐姐嫁的人家也都很平凡,而她的祖母又一直想着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史家门庭光耀,便总想把她嫁给自己娘家的一个侄孙,因为她觉得那个侄孙将来必有一番大的作为。但那人花天酒地,只有一张巧嘴,擅长哄骗老人,其实一事无成,只因为看到六娘貌美,起了龌龊心思,想把她骗到手罢了。
她生性纤弱,又从小受到祖母欺压,不敢反抗,继母因为家世不好,也和她一样,受到祖母的刁难,母女俩的生活其实一直不太好,她爹爹又是不问家事的,从来不知道护着妻子儿女,是个愚孝之人。
至于和苏辙的婚事,乃是她继母听了族中一位长辈的劝告,言道史家有这么一个亲戚,家中幼子读书很好,家风也严谨,更重要的是,曾受过史家极大的恩惠,若是提起婚事,以苏洵那样有恩必报的脾性,必会答应。继母觉得不能耽误了她的婚事,于是求着她父亲,觍着脸面来苏家谈婚事,没想到苏洵真的答应了。
六娘知道自己的未来夫婿就是在《和乐小报》上登过文章的苏辙,欣喜之馀,也有些担忧,她们史家的家境并不算好,自己本身的条件也不出色,所以一直担心自己配不上苏辙。
当日苏辙那句话,更戳中了她心中最在意的东西,她听说苏家的长媳陪嫁上万本藏书,还带了大批的产业和奴仆,更听说这位未来的嫂嫂相貌出众,天资聪颖,极受苏家人的喜爱,相比之下,她仿佛就是个笑话。
这也不是六娘小肚鸡肠,妯娌之间,常常会被拿来比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于这样的闲言碎语,两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男人肯定
理解不了,这才是苏辙烦恼的地方。
“你觉得十娘会欺负你娘子?”苏轼的手已经摆在半空中了,作势要揍苏辙,“十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外人不知,你还不知道?她若是会和那史六娘争风吃醋,那就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我当然不会这么想!”王弗对苏辙也是很好的,几人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彼此都清楚对方的品性,“我就是怕六娘想不开,自己暗中比较……”
“你对史六娘就那么没有信心吗?她若真是个好的,当知我们不会因为她与十娘的出身丶嫁妆多少不同而薄待她,她若自己看不开,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你给不了她足够的安全感……”
“‘安全感’?什么‘安全感’?”身后传来王弗的疑问声,苏轼这是跟着她处多了,满口超前词汇,以后再在他面前说话,可得多注意一点了。
“没什么,闲聊几句。”两兄弟对视一眼,都咳嗽起来,自觉地闭了嘴。
“还坐在这么凉的石板上,生怕不得风湿是不是?”王弗习惯性唠叨几句,“吃饭了,阿娘叫你们呢!”
苏辙临走之前,多看了王弗几眼,王弗眼观鼻鼻观心,早已明白了他们俩到底在说什么。程氏方才已经提点过她了,她这位未来的弟妹,恐怕是个心思纤细的,让她平日里多照顾照顾史六娘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