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龙吟曲
比赛虽然输了, 但王弗并没有什么损失,蓝凤反而显得比她还不开心,从蝴蝶泉回去后, 她就一直站在龙家的院子里,不说话, 也不动, 就看着王弗发呆。
王弗与龙香兰做了晚饭, 所有人聚在院子里吃饭, 她还是没走。王弗使了个眼色给阿弃,他就走过去问:“姐姐,你还有什么事?”
“我……”蓝凤欲言又止, 表情十分纠结。
阿弃拉着她在王弗身边坐下,热情地给她安排了碗筷,道:“那就一起吃个晚饭吧, 我阿娘做饭, 天上地下一绝,就是太忙了,很少有时间给我做饭吃,唉!”
之前比了厨艺, 蓝凤知道王弗的厨艺很好,但一个女子,不应该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才是正理吗?她还会忙些什么呢?
王弗揪了阿弃的小脸蛋一下,笑骂着说:“就你爱吃,自己去学啊。”
“吃饭吃饭!”阿弃连忙敷衍过去, 众人一阵哄笑。
吃过晚饭,蓝凤还是没走,站在院子里徘徊了几圈,终于坐在处理药材的王弗身边,鼓起勇气说:“你能跟我说说,外面是什么样子的吗?”
王弗略诧异了一下,旋即笑了笑,道:“你自小生活在山里,从来没有出去过?”
“去过山下的市集。”
“官话是怎么学的?”
“阿娘教的。”听得出来,她的官话并不算标准,夹杂着许多本地用词。
“识字么?”
蓝凤摇了摇头,望着天空突然叹了口气:“我识得一些药名,其他的都不认识。”
“外面的世界很大,一生都不能走遍,但也很小,就像这个小村寨,触目所及,便是你的亲朋好友,很少有人走出自己生活惯了的地方,去到陌生的地方。你问我外面是什么样子的,我不能回答你,因为那需要你自己去看。你知道,大宋有几路几府几州几县吗?”
“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如我一般,我生于益州府,成亲后随夫君到开封府居住,又到凤翔府丶泉州府为官,从西至东,自北而南,看似走过许多地方,令人歆羡,但其实,我眼前的世界就只有那么一小块,此心安处即是吾乡。看得出来,你对外面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我非常鼓励你走出去看看世界,你是不是在害怕什么,所以才踯躅不前,整天在我面前晃悠?”
蓝凤红了脸,但还是点了头。她就像一个迷茫的小镇青年,向往外面的世界,却有着种种顾虑。
王弗微笑:“不走出去看,哪知道世界多大呢?”
“原来海外竟有如此多的国家,这么多奇人异事!”仁宗捧着苏轼代李书文等人总结上奏远航海外一事的奏折,与张贵妃闲聊着。
张贵妃却没有向往常一样及时接话,仁宗向她看去,发现她手上也捧着一本册子,正看得津津有味。
“早知道苏家小儿聪颖绝伦,没想到他的胆子这么大,竟然敢独自深入虎穴,仅靠口才,便制住了大半远岛海盗。”张贵妃又翻了一页,露出小人书上精美的插画。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失笑,原来朝野上下,宫廷市井,都被这对父子的事迹迷住了。
“神鲲之说,我倒希望是真的,只不过这么多年来,看惯了《和乐小报》凡事先问合理性和究竟,听到海边出现大鲲时,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所谓鲲鹏,其形之巨,到底是吃什么长那么大的。”仁宗又感慨道。
“谁说不是呢?当年人都说《和乐小报》乃是消遣之物,华而不实,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但长久以来,我连变戏法的都不敢相信了。许多事,小报上写了,起初所有人都不相信,但时日久了,却
能感受得到,小报所说,确实更像是真相。就拿苏迈智计降伏海盗一事来说,若换了东京人士,怎么看不出来其中蹊跷?”
“你可知,王十娘派出去的那一支船队,带回了多少个海外小国的国书,又带回了多少奇珍异宝?听说十娘还找到了可以用于纺织的棉花,打算在岭南种植,只愿大庇天下寒士的日子早点到来。”
“官家诚心,日月可鉴,那一天总不会太晚的。”
随着苏轼奏折到达东京的,还有王弗精挑细选的一船海外货物,其中各种香料丶珍珠宝石丶羊毛制品极受欢迎,宋人的生活中从不会缺少香料的身影,海外质美价廉的香料,甫一登场,就引发了大量关注。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风言风语在东京传扬开。有人不明就里,以为李书文等人是朝廷派出去的,于是诟病苏轼利用朝廷公事牟取暴利,甚至有御史上书弹劾他贪污腐败。
仁宗亲自在朝会上为苏轼解释:“苏轼的夫人王氏,乃是一代义商,多年以来,创办《和乐小报》获利甚丰,却将其资产用于改进造船技术,培养工学丶医学丶农学丶外国贸易学的人才,我不光早有耳闻,而且一直非常支持她。这一次远航,是王氏上报于我,因朝廷海船与人才不足以远航,便以王氏所派船队为先锋,到海外诸国递交国书,联系贸易,此次船队所获,皆是王氏诸学生出生入死得来,十娘已经将其获利用于名下济世医学院丶安济坊丶慈幼局等,作为奖学金发放给了学生们。我认为,王氏族学为百姓所需治学,颇有创造,实为万世师表,赐匾额一块,令王氏学堂潜心治学,为国为民培养人才。”
不仅如此,仁宗还宣布了另一个决定,他要广告天下,大开广州丶泉州丶福州等地港口,重视市舶司,鼓励富贾豪商丶沿海诸民与外国交易往来,取消部分小国的朝贡,以便他们直接在当地交易。港口交易合理抽成,外国人进入港口,受大宋律法约束,允许通婚,外商定居者给予户籍。
此时,等待已久的司马光走出行列,向仁宗进言:“诚然开港口,重外贸乃国之大事,但眼下还有一件与王家相关的事。日前,苏子瞻所做诗文,为东京一书者观之不忍,感同身受。早在十年前《和乐小报》二月刊,就曾提出过‘专利权’一说,所谓‘专利’,即人们应该对自己所创造的东西依法享有一定期限的独占权。比如苏子瞻写出的诗文,他应该有权将之托付何人刊刻出版,收取多少稿费,至少在三十年内,他的书不应该由他人私自出版获利。”
朝堂上议论纷纷,有人站出来问:“天下为文者众多,如何才能将所有人写的每一篇文章授权何人刊刻记载下来呢?”
苏洵竟然也站出来了:“这就要谈到专利权的另一大类——发明成果的专利权,当年赵家书籍铺及益州印刷行会改进印刷技术,十几年来,渐渐传遍大宋,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这种技术,赵家书籍铺本可以独享,借此获得巨利,他们无偿告知他人,这是义举,却不是必须要做的事。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如果一个人酿造了一种风味独特的酒,他想要借此独自获利,并且不希望旁人窥探他的配方,也是合情合理的,当有人窃取了他的秘方获利时,朝廷应该有一部律法,惩罚偷取配方的人。”
“盗窃钱财获罪天经地义,盗窃他人的文章想法也会获罪?简直荒谬!”
“此言差矣。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独家配方发家,其他人窃夺了他的配方挤垮他的产业,这难道不是打击了人们创造新事物的热情吗?如果所有人都因此多了顾虑之心,那么像印刷术的改进丶海船技术的改进,永远不可能进步,我们也会停滞不前。”
苏轼在外做官,苏洵与王家的感
情倒是愈加密切,他常到王家做客,与王方丶王瑾交谈,这些东西,都是王弗曾告诉过他们的,苏洵也因此耳濡目染,知道了许多新鲜名词。他还看过王弗少时写的笔记,里面天文地理丶医学药理丶思想政论无所不谈,令他茅塞顿开,获益良多,对王弗也是衷心佩服。
“臣认为,苏子所言有理,当立‘专利法’。‘专利权’一说虽然听着新奇,但只要把人的思想也当做个人所有的田地财产,那么旁人不告而取,则谓之‘盗’,应当受到惩罚。”
王安石斟酌一番之后,也站了出来,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其实非常强,《和乐小报》早已成为他十多年来必看的刊物,还会针对其中提及的某些新奇言论专门研究,写出自己的感想。最爱写日记的王安石,可有不少篇幅提到王家人为大宋带来的种种变化。
“更何况,许多新奇的东西,本来是前所未有,一旦出现,人们渐渐的也会习以为常,譬如纸笔,古未有之,今则人人皆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本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