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宋穿之东坡妻 > 第191章 庆宣和

第191章 庆宣和

王弗在小河寨住了半个月, 每日与雷云娘丶蓝凤等人上山采药, 也留心观察了当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 发现此时的武夷山地区, 可谓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尤其是当日在蝴蝶泉旁见过的那种动人心魄的蝴蝶, 数量非常多, 动辄成群飞过丛林, 宛如一场朦胧梦境上演在现实之中。

虽然她对本土的野生动植物没什么了解,但也知道,像这样美丽的蝴蝶,日后或许也会成为濒危物种。

小河寨的村民从开始对他们十分好奇,带着敬畏之意,不敢过多与他们接触,到现在, 阿弃每日都会带着陈留和邓阙出去和村里的孩子玩耍, 不过几天时间,就能用简单的土话和龙香兰交流了。龙家的门口,日日都会莫名出现新鲜野果, 小的猎物,都是村民送给他们的礼物。

王弗过意不去,每日都会抽出一些时间, 带着小许给村民看病,最常见的,便是先前见过的“大脖子病”, 他们患病的程度并不严重,补充盐分,辅以药物治疗,很快便见了效,蓝姑和蓝凤看得目瞪口呆,对王弗十分佩服。

像其他的常见疾病,王弗都教了蓝姑和雷云娘如何医治,她们也学得很认真,还想拜王弗为师。只是王弗觉得不好意思,婉言推辞了。

“那凤儿和香兰呢?她们年纪小,悟性高,可以从今天起,努力学认字,学官话,苏夫人能不能收她们为徒?”

王弗感念两人一片慈母之心,便收下了蓝凤和龙香兰,先教她们读书识字,学讲官话,慢慢地再加上药理医理。

随着王弗在小河寨住的时日愈久,周边的村寨也知道了她的到来,纷纷前来求医。王弗每医治一个病人,便对这神秘的武夷山多了几分了解,知道山中零星坐落着不少村寨,都是需要扶持的。

为此,王弗特意与雷云娘商量,将来药圃建起来了,由她负责整个武夷山地区的药材收购工作,不光自己种植,也可以低价售卖种苗散卖给村民种植,然后以合理的协议价回收药材,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如此也能更快地步入轨道。

雷云娘听得云里雾里,但听到低价出售药材种苗,就一下子来了精神,他们世居山中,本就没什么积蓄,要种植药材,本钱很重要。王弗答应第一年可以赊种苗去种,收成之后再还钱,这就打消了大部分人的顾虑。果然,她到各家各户一通知,大家就跃跃欲试,恨不得苏夫人家的商队早日到达武夷山,好让他们可以尽快开始种药材。

巧合的是,同一时间,竟不止王弗一个人在试行这种救济贫苦地区的方式。

另一个如此做的人是沈括。一年前,他被任命为齐州知州,刚一上任,就整顿了当地的水利工程,修建了不少新水渠,将他与父亲研究出来的新式水车,用赊购的方式,在齐州境内大力推广。去年秋天,齐州的粮食收成提高三成,这还是在水车未能全境推广的条件下达到的。新式水车既能灌水又能磨粮食,甚至还有人想到,可以与纺车结合起来,并且已经开始初步设计,希望在不远的未来,能够做到诸葛亮“木牛流马”的境界,不必使用人工,便能纺织。

虽然只是一个美好的畅想,但令人欣慰的是,人们已经开始往自动化的方向思考,并且认为,改进工具和技术,也是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农药丶肥料在王弗的推波助澜下出了名,人们也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地力,增加产量,不止是泉州府,许多地方也开始了农业上的大规模探索。也可以理解为,经过《和乐小报》等报纸十多年的宣传和潜移默化,过于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已经慢慢为普罗大众所接受,王弗个人迈出了一大步,终于等到了千万个百姓迈出的一小步,然而,这一小步的力量,却远比她个人的一大步更大。

仁宗在五月宣布即将制定《大

宋专利法》的消息,更将民间发明丶发现和创作的热情推向了高潮,不论是官场儒林,还是市井百姓,都认为这一律法,将会成为一个跨越时代的里程碑。

不论如何,这个时代的科学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并且势不可挡。

六月,王安石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兼侍讲,深受仁宗器重,多次召见入内,探讨如何摆脱大宋目前面临的经济丶政治危机,如何进一步发展海外贸易,以及如何应对辽丶西夏侵扰的问题。

王安石以一篇长达五万字的文章回覆了仁宗的问题,这篇文章,后来公开,经过有识之士对比发现,引用了许多《和乐小报》上旧有的观点,融合了王安石自己的理解和改进,王安石还屡屡以苏轼与其妻子王氏在凤翔府丶泉州府施行的政策作为引入,深刻讨论了其中的政治丶经济道理。

此文一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王安石是《和乐小报》的忠实粉丝了,《和乐小报》也很给面子,在下个月的本刊上全文刊登了王安石的文章,并且邀请文章里涉及的各行业专业人士进行点评,对王安石文章的亮点丶缺点丶谬误,讨论丶指出并改正。

一时间,文学界刮起一股探讨国家兴衰丶政策法规的风气,几乎所有文学家丶政治家都发文讨论了这一问题。如欧阳修对于文学发展的总结预测,司马光对史学发展的思考建议,韩琦对军政及对外战争的建言,苏洵对于大宋官制的批评……还有许多后起之秀,也都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发了言,如苏辙丶范纯仁丶沈括丶王雱甚至梁文修,都在其中。苏轼远在泉州,慢了一拍,但好在大部分文章都通过《和乐小报》发表,他得以总览全局,于是另辟蹊径,写出了一篇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结合发展的畅想。

这样的大势所趋,好似人人都有话要说,一时间洛阳纸贵,《和乐小报》主刊及各个副刊全部空出来登载这样的文章都不够,《太平廷报》及其他报纸亦是如此,借此机会,报界又迎来了一次大爆发,原本混乱的标准体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从业人士提出“报刊界急需整顿”的口号,预备配合将要推出的《专利法》,建立良好而规范的报刊体制。

不和谐的声音也有许多,民间颇有些保守人士认为,言论太过自由,对于朝堂的影响太大,或许会有人借用报刊煽动百姓,妄图造反。

仁宗听说朝野上下对此议论纷纷,也觉得有必要对报刊进行整顿和管制,借此树立起官报署的威信。但出于对王弗的信任和依赖,他还是认为,民间刊物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可以约束,却不能扼杀。

《和乐小报》屹立于风暴中心而不倒,也让人们更多关注到了它背后的人物,一直以来,它都是由益州印刷行会印制,自庆历五年十二月于益州发行第一刊开始,历时十八年,几经改版丶分刊,才形成了如今的样貌,成为民间最受欢迎的刊物。岁月荏苒,似乎它一直在变,却又一直未曾改变。

《和乐小报》的缔造者,民间相传是益州印刷行会名誉会长王方,赵家书籍铺的主家,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仁宗口中频频提及的王氏,一个女子,为何能让仁宗屡次提及呢?经过诸多猜测和讨论,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王氏更可能是《和乐小报》的初创者。

王弗的名声也就因此传了出去,不过,这一次她并非作为王方之女,也不是苏轼之妻,而是作为“王氏十娘,名弗,年二十五”,这样一个如同寻常男子的名字,被人提起的。

不久便有民间传闻道:王氏十娘,白鹤降世,生而有知,如其名“弗”,避祸而趋福,三岁始言,四岁读医,五岁能诊,六岁经商,七岁创《和乐小报》,十数年韬光养晦,常居人后,不言其功。年十六,嫁与眉山苏氏二子轼,轼天资聪颖,极善属文,嘉佑二年进士及第,尝以

其文采轰动一时,朝野称颂。轼为官凤翔签判,弗从之,二人为救疾疫,以身涉险,又创济世医学院,得御赐之名,广收有志学医者。试制策,以为百年第三等第一人,以其政绩,进泉州知府,爱民如子,常与民同乐,为诗作文,当时一绝。轼与弗唯一子,亦聪颖绝伦,陷盗,弗改装救之,竟灭其盗。轼为官,颇有德政,传闻乃是弗从中指点,以其财襄助。

大致故事如此,其中许多细节都是由熟悉王弗的人补充完整的,更有甚者,将她的生平编得神鬼莫辨,完全不像个人。但“王弗”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符号,甚至鼓励了不少女子,让她们有勇气追求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王弗自山中重回人间,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连她也觉得匪夷所思。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