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141章 如果巅峰留不住,那就重走来时路

第141章如果巅峰留不住,那就重走来时路

这是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则是,整个府兵制,其实是建立在均田制的授田人家的。

到了开元年间,朝廷都没法往下授田了,没有授田的人家,你上哪去征兵?

自以为找到问题的朱元璋跟刘伯温,旋即便重新总结起了经验教训。

府兵不是自备武器吗?

咱大明的卫所制,是卫所里统一发兵器,这兵刃一直是公家的,总不能被人给占了吧?

至于兵器怎么来.....朱元璋倒是提出了一个,比较先进的办法。

卫所的军户,没有自己的私产,全都是卫所的屯田。

田里的产出全都要交给卫所,而后每个月这些军户,再去卫所领月粮食,而富裕的粮食,再去换成兵器!

另外不是找不着人来从军吗?

那也甭找了,就你们这一家,世世代代只要还没成绝户,就是你们这一家子了!

同样,为了防止土地兼并,朱元璋还设立了一套完备的制度,将卫所的屯田与大明民间,可以自由买卖的田地切割开来。

甚至连地方各郡县,对卫所的屯田,都没有权限弹劾,只有兵科给事中,跟都察院,以及五军都督府,有权限弹劾!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得意洋洋的,跟任以虚又重新的描述了一遍,大明的“卫所制”跟大唐的“府兵制”有有何不同。

任以虚虽然看不见,但仅仅从语气上,就能猜出老爷子眉飞色舞的模样,不由得长叹了口气道:“老爷子,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的下一代不想当兵?”

“再或者说,如果您是这样一个百户,总旗这样的一个小官,您会不会对些,下级交上来的粮食,动歪心思?”

朱元璋整个人都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不敢?

他们可太敢了!

同时,朱元璋不由得猛地打了个寒颤。

这些卫所的混账,万一真的打起注意来,他们能只对这些粮食动歪心思?

关键是自己将卫所的屯田,这么一切割,在外面郡县上的卫所,连当地的县令、知府都管不着!

虽然有什么兵科给事中、都察院、五军都督府,这三大衙门可以监察。

但是这仨衙门都在京城啊!

自己这么一搞,那卫所自治,不就成了那帮,喝兵血的混账们的护身符了?!

一切的意识形态,都是取决于经济基础的。

就像是明初的军户,其实不仅不是后世人以为的那般贱户,甚至是比寻常的平民,还要高一些的,正儿八经的人上人。

同样朱元璋更不能昏聩到,去禁止军户后代,参加科举。

像是李东阳、张居正、海瑞这些名臣,都是军户出身,而且在军户内部,其实建立了,远比普通民户,更为完善的社学制度。

尤其是在弘治十五年壬辰科,军户出身的进士就足足有八十八名,这还不包括,十四名官军户(世袭军官出身)的进士。

如果将这些人全都算上,军户出身的进士总数,就已经达到了,每科录取进士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上下。

即便是在军户逃籍,还未泛滥成灾的明初洪武年间,军户在人口总数里,也不过就是占了百分之十。

到了弘治年间,军户出身的进士,能够达到百分之二十五的数值,且不说当时的军户经济条件如何,教育水平,绝对是远朝其他所有行业的。

到了万历年间,军户出身的进士,更是维持在三成上下。

单单从科举方面来看,军户不仅没有受到歧视,甚至是还获得了超出平民的优渥待遇。

这个数字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明代卫所制的崩溃。

因为甭管你老朱,口头上给了军户什么样的承诺。

但是说白了,你这帮军户就是一群没有田产,给自家百户、千户的免费长工。

就算是你老朱说破大天,又能怎么样?

军户的社会地位,终究会逐渐的回到,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的位置上。

随着明代中后期,军户的地位逐渐下降,这才有了这么多的军户,参加科举,谋一个好出身。

不然的话,人家好好的正六品世袭百户,闲着没事去考科举,弄个进士从七品,重新干起干嘛?

还不是因为,你个正六品的百户,还不如七品的文官?

打不过就加入呗!

如果巅峰留不住,那就重走来时路。

确实很土,但是也同样有一定的哲理...

人性这个东西,其实是最禁不起推敲的。

从朱元璋的初心上看,设计这一整套制度的初心,其实就是将大明的军户,与其他的百姓切割开。

但是任以虚稍稍换了一个角度,就彻底将朱元璋的这整套制度给击溃。

任以虚深吸了一口气道:“还有就是,您觉得不花钱的这个事情。”

“虽然我不知道,您给村里这些乡亲们划了多少地,但是您有没有想过,这些土地,真的能一直养活这些人吗?”

朱元璋整个人登时便愣在了原地,不敢置信的看着任以虚。

如果是在以前,朱元璋一定会毫不犹豫坚信,这些土地一定能够养活这些军户。

但是自从听了任以虚的土地承载能力极限,这个事情之后,朱元璋彻底的动摇了。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看着任以虚问道:“您的意思是,大明的军户制度,后来也养不了这些军士了?”

“可是朱元璋不是划拨了一大批的土地,按理说,军户即便是有土地兼并的事情,那也应当比外面的土地兼并,来的慢啊!”

像是中原这样庞大的农业国,是不可能,落地一套,一眼看上去就千疮百孔的制度的。

任何制度,都是经历过千锤百炼的。

朱元璋也不是不知道,土地兼并的事情,因此朱元璋就悄悄的设立了一个时间差。

那就是让军户屯田北方,而明初由于元廷的原因,北方有着大批的荒地,这样一来,军户们控制的土地,按照每户耕种的土地来算。

每一户军户的土地,是比寻常民户要多的!

因此即便是真的会发生土地兼并,彻底崩溃,也会比外面的百姓崩溃的晚。

这样一来,军户跟民户,两个互不统属的土地系统,就会出现一个时间差。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当外面的百姓,因为土地兼并活不下去的时候,军户们的土地兼并,应当是还没有到那么严峻的程度。

但是军户内部的土地兼并,会给这些军户们一股,杀敌立功的动力。

这样反而能使得军户获得一个,战斗力加成!

从而使得大明即便是出现危机时,仍有一支劲旅可用!

任以虚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了一抹苦笑,激动的说道:“我的老爷子,军户都已经成这样了,那些千户们,还用得着去搞土地兼并吗?”

“这些屯田,是不是他们家的私产,重要吗?反正产出的粮食,都归他们管!”

“明代的卫所制,单单把哪一项设定拿出来,都是应对单个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案。”

“但是朱元璋从来没考虑过,把这些东西全都拼起来之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啊!”

依任以虚对明代的卫所制的了解,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是一个人,每一个五官单独看,都绝对算得上是完美。

但是把这些五官,全都拼到一张脸上,怎么看都觉得丑!

大明的这个卫所制,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既要,又要的思想下,强行逼出来的一个畸形。

虽然战斗力,比宋代的那种废柴募兵制度强,但是经过这一番魔改之后,反而不如唐代的府兵制了。

任以虚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个大鼻兜,狠狠的抽在了朱元璋的老脸上。

这么一搞,朱元璋把屯田交给这些军户的时候,那就是一大片已经兼并完的土地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没有了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