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军事 > 抗战:传奇医生的谍战生涯 > 第49章 和贝熙业的交流

贝熙业很早以前就关注到陈安仁。

陈安仁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三篇文章他都仔细研究过。

但是他关注的内容和其他人不一样,别人关注的是这个手术可以给患者带来什么好处,贝熙业关注的是作者陈安仁在手术过程中蕴含的思想理念。

很多时候,医生水平不一样,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

普通医生关注的都是手术结果,手术结果良好那就说明这个手术是有用的。

贝熙业关注手术结果,但是更加关注手术的过程,他希望在陈安仁的手术过程中发现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顶尖的的医生,他发现陈安仁虽然年轻,但是他的手术意识是非常先进的。

在下刀的时候,其他医生喜欢把切口弄大一点,因为切口越大视野就越好。

尽量切大切口,这个手术仪式甚至持续了几十年。

这也是为什么请医生做手术的时候不要去找那些五十岁以上的1医生,最好去找那些四十五岁左右的医生,因为那些所谓的老主任,他们的手术操作早就已经过时了。

不过现在还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国内现在还不存在过时的东西,一切西方的技术来到中国,那都是先进的东西。

现在还没有微创手术的说法,大家做手术的时候追求的都是完成手术,而不是如何保障手术的质量。

切口越大对医生越有利,因为可以帮助自已更好的完成手术,但是这对于病人以后的恢复是非常不利的。

首先就是伤口难以愈合,大切口会让病人增加在病床上卧床的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

还有就是在手术中的出血量问题。

现在的输血技术还不是那么完善,医生选择大切口就会面临失血量过多的问题,切口越大,失血量越多,做手术的时候也就越危险。

但是陈安仁做手术却力求避免这样的情况。

就算是他的脊柱手术,也是能把切口缩小就把切口缩小。

如果是自已上台做手术,贝熙业的第一反应也会是直接在背部切出一个十多公分的大口子,将支架直接放进去,但是陈安仁是切出两个三厘米长的切口,从切口中塞入支架。

看似只是几厘米的区别,但是陈安仁做手术时候的失血量就是其他人做手术失血量的一半都不到,手术结束以后的恢复也会比大切口的要快上好多。

“我仔细研究过你的文章,我研究之后发现,你在做手术的时候总是喜欢尽可能缩小自已的手术切口,我想知道你是如何思考的。”贝熙业突然问道。

这其实是陈安仁上一世养成的习惯,医学界经过发展,已近从简单的治病救人变成全方位的考虑。

以前从来没有美容针,因为美容针并不符合急救,所以经常看见以前很多人手上会出现蜈蚣大的疤痕。

但是这种缝合已经不符合现在社会的需要,所以发展出来美容针。

而小切口也是一样的道理。

经过长时间医生们的努力,手术操作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简化,同时手术的切口也会越来越小

切口越小恢复越好,甚至现在已经发展成微创介入手术。

“我一直认为医学并不仅仅要考虑治病救人,还要去考虑生活质量,恢复质量。”陈安仁很难遇见这样懂行的医生。

“所以我做手术时不会为了扩大一点视野去扩大切口。”

“当然也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比较好。”陈安仁补充道。

实际上陈安仁现在就追求小切口是不符合医学潮流的,应该说他的思想已经领先现有医学界两代。

更重要的是他的想法在现在还并不值得去推广,因为普通医生还没有陈安仁那样变态的记忆力。

陈安仁在做手术前就能在脑海里模拟出来手术台上患者身体情况,所以下刀没有误差。

更重要的是他的医术也是练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贝熙业以为陈安仁的手术思维是值得推广的,但是经过陈安仁的解释后才明白,他的小切口并不值得现在医生去推广。

但是贝熙业的医学教育理念确实是非常先进的。

以前的医生更多的是全能的,从头到脚都能治一治,只不过就是学艺不精。

在贝熙业的领导下,震旦大学医学院最先剥离出牙医学科。

这确实是一大创举,虽然牙医学科与普通的医学存在很大的差别。

但是贝熙业并不认为这样是足够的,很多时候胸腔和腹腔的手术都有各自的注意点,他希望在医学院让医学生们分别对胸腔和腹腔进行专门的学习,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样混在一起。

陈安仁对贝熙业的想法感到惊讶,他没有想到现在国内就有人想要这样改变医学教学。

不过陈安仁非常赞成这样的划分。

医学学科划分的越精细,医生就会越专业,做手术也就越专业。

陈安仁继续跟着贝熙业在校园里参观。

震旦大学现在是一所私立大学,但是教学质量确实还是相当不错,特别是有贝熙业这样一大批来自国外的教授教导下。

陈安仁看了一圈,各种设施都是齐全的,自已培训班的学员一过来就可以在学校里直接入住。

平时上课在校园里,有手术的情况下就分批次带着他们去自已的诊所在旁边观察。

现在的医院条件和自已的诊所其实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几样在陈安仁看来非常简陋的设备。

原本陈安仁希望借用一下他们医学院的实习医院,但是在参观完医院的环境之后,陈安仁发现有些地方甚至还不如自已的小诊所。

在一切都准备好之后,陈安仁就给自已选好的六十位学员发去录取的通知书,要求他们在一个月之内赶到上海,进行培训。

陈安仁这次的培训班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主要就是对脊柱畸形矫正进行一些基础的认识,然后就是陈安仁亲自带着他们进行一次到两次的手术。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