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来就诊的病人大多为太阳伤寒,宋恒所用之药大多为大青龙汤或小青龙汤,所谓青龙就是麻黄,因其色青细长故有此名。因宋恒平时不怎么出门问过夏至才知道,最近新起一种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很强,她身边朋友大多都中招了。
这时门口进来三位病人,是一对夫妻和自家小孩。宋恒检查后发现三人症状都相同:发烧怕冷严重,全身疼痛,这种疼不是肌肉的疼痛反而是骨头关节疼痛,不流汗,舌苔干黄,伴随有咳嗽和黄痰。
宋恒告诉夏至这一家三口都是大青龙汤症,大青龙汤在古代是用于治疗时疫的,恐怕最近的流感就是这样。关于大青龙汤夏至这几天已经很熟了,麻杏甘石桂姜枣。麻黄六钱、桂枝炙甘草各二钱、石膏五钱、杏仁三钱、生姜三片、大枣十五个,共抓两副,煮药时九碗水先下麻黄,煮至七碗水后再下剩余的药,煮到三碗就煮好了。
麻黄宣肺发表力量很强,要加杏仁和石膏,原方中石膏用四钱杏仁二钱加起来等于麻黄的六钱,但病人发烧温度较高,且有烦躁,这时可以加重石膏去里热,会产生烦躁是因为体内病邪已经化热,伤到肺中津液,造成肺中大热,要用石膏去肺热;杏仁能够润肺补充津液。明白作用后就可以放心使用了发肺中津液同时补充新的津液,这样就不会出问题,通常使用麻黄时大多会配合等量的杏仁,还是不放心的话杏仁可以加重,比如麻黄汤中麻黄用三钱,杏仁可用到四到五钱。
在服用时要趁热用小勺小口服药,感觉背后有汗意后就要停药,大青龙汤发汗力量很强,服用过度会发汗太过,若汗出的比较多,可以用龙骨、牡蛎、糯米打粉外敷,或者直接用爽身粉,都可以止汗。
提到大青龙汤就不得不提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简单来说治症就是表寒里热,而小青龙汤则是表寒里寒。表寒就是有发热怕冷、身体疼痛、无汗的症状,里热和里寒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道。小青龙汤的里寒会有咳白痰、口不渴、舌苔白而不干、小便色淡等情况,大青龙汤的里热正相反,痰为黄色、口渴、舌苔黄、小便色深等,很好区分。
小青龙汤症的病人在咳嗽前会有喉咙发痒和干呕的情况,喉咙发痒是因为有水汽上升,所以小青龙汤中会用到半夏和细辛。其中半夏排水涤痰但偏重于祛痰,也有止咳作用,而细辛的去水偏重于去水气;而干呕因水饮停于胸隔,胃本身是没问题的,用。
小青龙汤共八味药:麻黄、白芍、干姜、细辛、桂枝、五味子、炙甘草、半夏。五味子是主止咳的,半夏止呕涤痰,细辛与干姜都性热,能去水气回胃气,且干姜能温肺去肺寒,炙甘草补充津液,桂枝白芍作用就是加速全身血液流动,帮助排汗。剂量上除细辛外其余药可相等,都用三钱,细辛用一到二钱,如果病人咳嗽严重,五味子和杏仁用量可加重,痰多多加半夏。服用小青龙汤后里寒和水气会通过小便和流汗排掉。
小青龙汤在使用时还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病人有口渴,去掉半夏(半夏利水力量很强)加入三钱瓜蒌根(瓜蒌根能生津止渴);若有“噫气”(打嗝呕气,就像电影嗝嗝老师那样),去掉麻黄加炮附子一枚(约三钱),因噫气原因是胃中太冷,用附子加热;病人有轻微下利则去麻黄加入芫花一到二克,这里下利是因为胸腔特别是肺中水太多,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水从肺中移转大肠,用芫花能去掉肺中的水,使用前需放入锅中炒至黄色;病人有小腹胀满小便不顺畅时可加茯苓三到五钱利尿。
大青龙汤因其发表力量很强,还可以用于排湿,体内湿盛时会有身体沉重的感觉。使用时要确定病人无少阴证,少阴证最明显就是脉沉在下面,需要重按才能摸到,而且脉象很细,病人会有嗜睡的情况。
大小青龙汤还可用于治疗因节气变化引起的喘咳,当外界温度变化时,身体内部也会有反应。病人平时与喘咳,只有天气变热才会有用大青龙汤,是因为体内本就有热,当天气变暖,体内热与外界相呼应引起气喘咳嗽,同理平时正常,一到天冷就气喘咳嗽则用小青龙汤。
除了用药,针灸对于咳嗽气喘的效果也很显著。首先就是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和云门穴,下针时直刺中府穴容易扎到肺,所以用斜刺一针透两穴,以咳嗽时间长短判定虚实,再决定下针使得方向是顺着肺经还是逆着肺经。确定虚实之后还可下尺泽穴(肺经合穴,属水,为肺经子穴)或太渊穴(肺经俞穴,属土,是肺经母穴),若有炎症下孔最穴(肺经郄穴,有消炎作用)。
太渊穴和孔最穴还有其他治症,炙甘草汤的脉结代(脉跳跳停停,就是心律不齐)就可以用太渊穴,因脉会太渊(八会穴之一,)所有脉病都可在此治;孔最穴可帮助确诊痔疮,痔疮病人在孔最穴附近会有压痛点,直接在压痛点处下针即可。此外足少阴肾经的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彧中穴和俞府穴都可用于治疗气喘咳嗽。
大青龙汤和麻杏甘石汤的治症非常接近(按西医来讲都是肺炎),都是因为太阳表证拖时间太久,病邪已经入肺,造成肺中发热,病人会咳嗽严重。不同之处在于大青龙汤发热温度高且病人无汗;麻杏甘石汤则发热温度不高且有汗。麻杏甘石汤中因无桂枝,所以病人并不会流汗,病邪是从小便解,且二者虽然都有咳嗽,但麻杏甘石汤的病人有胃口而大青龙汤无胃口,因大青龙汤症的病人平时肠胃就不太好。
甘草为甘味,甘能缓,不仅能缓和诸药相冲突的药力,也能放缓整体药力,使之能在需治疗的部位多挺留一会。就比如麻杏甘石汤的病灶在肺,加入甘草能让药力在胃里多停一会,不至于喝下后很快的跑到肠中。而需要急下时就不能加甘草了,中医所谓“急下存阴”,例如大承气汤症,严重时病人会神志不清,此时需要很快的将大肠中挺留的宿便排出避免对病人造成更大的危害。
大小青龙汤用的是汗法和下法,是中医经常用的排病邪的方法。例如在治疗肺积水时,刚开始水只停积于肚脐之上,在皮肤表面,此时用麻黄汤发汗将水排掉;当水更进一步进入肺中,这是积水还不是很严重,病人虽然会有咳嗽但还能躺下,可以用小青龙汤通过排汗和小便两种途径排水;积水非常严重时甚至连肺泡都充满水,就要用排水很强的十枣汤,病人服后四个小时内会不断的上吐下泻,将水全部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