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针灸治疗疾病时,下针后通常需要留针十五到二十分钟,如果是十四岁以下的孩童就不用留针,直接单刺就好。
针灸选取穴位时用的同身寸,一寸就是病人大拇指的宽度或者中指弯曲时第二关节上下的纹路之间的长度。三指平行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之间的长度是两寸,三寸就是四指平行的距离。
若要在躯干选取穴位,就不用同身寸,而是均分选择,比如在身体正面的任脉,从耻骨上方到肚脐,均分为五段,有六个穴位分别是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阴交穴和神阙穴(肚脐),每两个穴位之间的距离就是定义为一寸,与在四肢选取时不同。
在胸腔取穴,也是均分选取,胸骨最上方的凹陷处是天突穴,最下方凹陷处为鸠尾穴,将两穴之间均分为七段,也就产生了八个穴位。选取膻中穴时有说位置是两乳头连线与身体中线交点,但这种方法在体型较胖或者女性身上选取是不太准确的,用均分法更为合理。
小儿发烧可直接在少太阴肺经的少商穴和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穴或者督脉上的大椎穴点刺放血,退烧效果立竿见影,药都不需要很快就能恢复。
如果是婴幼儿,针灸中用手指替代针,也就是所谓的“指针”。婴幼儿发烧时,可以在幼儿的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穴揉一揉,然后用手指向下推到四肢末梢,这称为“开天河水”,如果是男婴就在左手上按,女婴则相反用右手。
重症时如果表现为寒症,脸色苍白,开天河水后男婴从指尖向身体推,热症(脸色潮红)就向着指尖推,女婴相反,热症向身体推,寒症向指尖推。开了天河水同样需要散天河水,推完之后在婴儿的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穴按一按就好。
人体手心面的手腕处有六条筋,从大拇指到小指方向依次为:心、小肠筋,肝胆筋,脾胃筋,三焦筋,肺、大肠筋,肾、膀胱筋。还有一条心包筋,在脾胃筋和三焦筋的中间,很难摸到。
在这六条筋上也能用于治疗,比如小孩子生下来有黄疸,可以在肝胆筋上向身体推;小儿吐奶则可以在脾胃筋上推。
除了治疗,针灸在日常保养身体也有很广的用处,比如孩子平时不爱吃饭,身体瘦小,可以在足阳明胃经的太乙穴滑肉门穴和督脉上的身柱穴这三个穴位上艾灸,艾灸的同时再服用小建中汤,可以开小孩胃口促进吸收,帮助长高长壮。
在中医看来脑膜炎的症状与“痉”病类似,都会有抽筋,身体拘挛,角弓反张,胸腔挺起肚子凹陷,嘴巴咬的很紧,眼睛上翻等症状。
痉病的原因是因为体内水不足,无法滋养筋,就会抽筋发高烧,体内里寒盛时,水不能气化,会直接排出,无法补充。
痉病又分为“刚痉”和“柔痉”两种,简单区分,柔痉病人表虚,会有汗;刚痉病人没有汗。
柔痉的病人发烧,有汗,不怕冷,此时用桂枝汤为基础加入生津止渴的瓜蒌根,组成了瓜蒌桂枝汤,处方重用瓜蒌根六钱,桂枝和芍药各三钱,再加炙甘草,生姜和红枣。六味药用九碗水煮成三碗,分三次服用,服后喝一点热粥帮助出汗,以出微汗为佳,有的病人不会出汗但会小便变多,也是同样的功能,将病邪排出体外。
刚痉的病人不会出汗,小便很少,嘴巴紧咬,感觉有气冲上胸,治疗刚痉用葛根汤。葛根在此能升提太阳寒水然后将之发散。因背后本该出汗时受到风寒,皮肤毛孔被束缚,汗水已经成为冷水,无法流出也无法回到汗腺,会停在皮表与肌理之间,而水性向下,时间久了,就会渗到肌肉中,造成后背僵硬酸痛。
刚痉的病人热闷在里面,并且无法通过流汗和小便排热,病邪会顺着督脉进入脑部,就会造成牙齿紧咬气上冲胸的情况。
葛根侧重于脖子后背一带,而瓜蒌根偏向全身性的血脉神经。
脑膜炎的病人一定会有高烧,脉象细长,跳动很僵硬弹性很差感觉是直上直下的,治疗时依据症状选择葛根汤或瓜蒌桂枝汤。
在给病人服用发汗药时,如果用药太过,病人汗流不止,就要用桂枝加炮附子汤固表止汗;若发汗过后病人脉象沉细,代表体内已经虚寒,则用真武汤;若已经有手脚抽筋,发烧的症状,此时需要用附子汤。
身体有疮的人多因血不足,治疗时需多加祛湿补血的药,疮家是不能发汗的,如果发汗会造成水也不足,会因药造成痉。
皮肤会生疮流脓水,是因为有湿堵塞在血中,造成血液循环不顺畅,疮家得到痉病,可用大剂的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重用一两以上,炙甘草也需要重用,如果疮又痒又痛还发炎,芍药甘草附子汤只能去痛,还需要加固表的药(如炮附子)才能祛湿,同时再加入寒凉解毒的药,比如黄连黄芩。
疮家发高烧或者脑膜炎后期,虽然能用打点滴的方式去热,但只能治一时无法根除,若打点滴,从后背到脚部会发白疹,代表病邪到达皮表。一代名医傅青主有个很好用的处方,用一钱蝉洗(去掉头足)与两碗黄酒煮,煮成一碗后服用,用此方法发汗后高烧会退,病邪排出后全身粘粘的。
痉病患者肚子凹陷是因为病邪和肠胃津液一起上行,如果突然腹部胀满,这是将要痊愈的征兆,痉病的人湿热本来在上面,腹部胀满代表上焦湿热向下进入中焦。
还有一种痉病的原因是便秘,大便浊气上冲入脑,病人胸口胀满,角弓反张严重到躺着背后挨不到床,脚抽筋牙齿紧闭,此时用大承气汤攻下。
用大承气汤治疗痉病时可将大黄和芒硝重用,厚朴枳实略少,因病邪在脑,需取药的迅捷。可用大黄五钱,芒硝三钱,厚朴枳实和四钱,四味药先煮厚朴枳实,用十碗水煮成五碗,去掉药渣后再煮大黄,五碗水煮成两碗,过滤后再化入芒硝,分两次服用,服药以后若开始排便剩下的药不可再服。
癫痫,小儿脑膜炎,角弓反张时病人的翳风穴和颅息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位置在耳后)会有青筋,这时可以在青筋上点刺放血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