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谊众人也是跟着一起喝了点稀粥,他不敢铺张浪费,毕竟这点粮草太少了。
一直到深夜,秦谊一直没睡着,杜夫人心疼的看着自已的夫君,劝慰道:“夫君,先早点休息吧。”
秦谊闻言,心中一暖,他现在所能想到的,就是粮食不够了,就去借粮,就跟刘勋借。
次日,一早,天刚微微亮。
正如秦谊所想的一样,县衙外又多了三百多饥民,这一次,三百多人中,居然有几名青壮还有十几个十一二岁的孩童。
并且还有很多些许饥民一瘸一拐的赶来。
就连周震也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照这样下去,饥民越来越多,就这么点粮草,根本不够吃的。
周震此时有点后悔了,昨日不应该仁慈建议施粥。
立马禀告秦谊,“秦将军,这饥民越来越多,我们就这么点粮草,怕是支撑不了多久啊!”
秦谊缓缓道:“百姓苦啊,本以为淮南是富足之地,没想到民间却如此疾苦,连徐州的百姓也不至于如此啊。”
周震闻言又是一震,尴尬道:“或许陛下也不想这样吧。”
秦谊叹了口气道:“谁也不想这样,这历阳乃是江淮水路的要冲,紧挨巢湖入口,这么重要的重镇,居然无人据守。”
“你发现没有,历阳城高两三丈,还设有子城,且建在高阜上,还有环城沟壕,这么强的防御体系,可想而知,以前守历阳城的人该多么用心。而陛下却让其荒废。”
秦谊故意将这些话说给周震听,因为他已经确定周震是袁术的心腹之人,定是来监视自已的,也希望他将这些话传给袁术,说不定袁术重视起来,又会给自已送粮。
周震一时语塞,静静的听着,无话可说,他心中也很纠结,他不敢抱怨袁术,毕竟这个时期的忠君思想还是很根深蒂固的。
毕竟能成为袁术的心腹,其待遇定也不差。
秦谊见周震不说话,随即又道:“你去跟这些饥民说,就说我这个县长,现在需要修城墙,凡是能帮忙修城墙的,每日都可以喝一顿稀粥。这叫以工代赈,我们的粮草有限,暂时还做不了慈善,只要他们愿意出工,就饿不死。”
“当然帮助清理街道,掩埋尸体,也可以算工。如果什么事也干不了的人,那就让他饿死吧,除非他有特长,只得我们相救。”
周震闻言,也觉得有道理,忙诺了一声,出去安排了。
秦谊又想了想,凭这些老弱病残的饥民修城墙,估计是不可能的,让他们清理街道,掩埋尸体还差不多,只期待未来几日内的饥民中有青壮才好。
随即喊来魏越,吩咐道:“你认识汝阴的刘辟和龚都,现在让你去一趟汝阴,带一千青壮回来,帮助我们修城墙,记住,暂且不要让他们全部过来,来了我也养不起。让他们好好在汝阴县和慎县待着,等我传信于他们。”
魏越当即抱拳诺了一声,转身离去。
随即又喊来王奇,吩咐道:“你带两个人出去,在那些饥民中,询问,哪些以前做过渔民的,或者哪些做过工匠的,岁数大没关系,只要有经验就行。”
“诺!”王奇当即领命而去。
秦谊安排完魏越和王奇,立马找来县衙里仅存的一块地舆图看了起来。
随即喊来跟着魏越杀出来的仅剩下的六名骑兵,吩咐道:“你们六人以后就是历阳县的哨骑,归魏越将军统领,今日便派你们去庐江郡内打探消息,离我们历阳最近的就是襄安县,你们六人给本将军先去打探一番,记住,一定要注意安全,切不可轻举妄动。”
六名骑兵忙诺了一声,转身离去。
秦谊想过了,若真到那粮草吃尽的那一天,就去襄安县借粮,若不借,就打进去。
一直到傍晚,历阳城中的饥民百姓达到了一千一百多人,算算青壮只有十几人,十岁以上的孩童有二十几人。
当王奇回来时,统计的人也出来了,曾经做过渔民的有一百多人,都是住在淮水边的百姓,基本都会一点,还有十几名曾经做过工匠的,可惜现在老了,手无缚鸡之力,有十人居然会造船,但只会造渔船,其余剩余的基本都是农民,大部分都是在世家大族家里做苦工和佃农的,可惜由于袁术的奢靡和收刮,以及自然天灾,很多大族都迁走了,只带走了一部分青壮,留下来的都是老弱。
秦谊想谋出路,那就必须先解决吃食,历阳城周边水系交错,想要吃的,得去江河里捕捞,现在已经错过了春耕时间,所以粮食是肯定种不了了。
在淮南这个地方,除非去抢寿春,其他的郡县基本都一样,遍地都是饥民,这就是历史上大仲氏最终灭亡的根本。
又过了三日,历阳城的饥民已经达到了两千人,后面来的多了很多青壮,只是都饿得骨瘦如柴,或许养一段时间也能恢复过来。
如今仅靠着秦谊每日施粥一顿勉强裹腹,但是身体也在慢慢恢复精神。
这三日,历阳城中的尸体骸骨,都清理的差不多了。
还别说,自从秦谊实行以工代赈,大部分能动的饥民都愿意主动做事,很是积极,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参与做事,就有稀粥喝。
第四日,秦谊挑出仅有的一百多名青壮,让他们帮助修葺城墙,条件是给他们每人每天加一个馍馍。这一百多名精壮,立马激动坏了,主动向那十几名老工匠学习修葺城墙的本领。
这人只要好学,那就学得快。
不是青壮之人,能动的就帮着搬东西,哪怕两人抬一块土砖,那也是积极参与。
另一边,派去襄安的六名哨骑也回来了。
襄安县驻军八百人,都是县兵,城池规模只有历阳三分之二大,但整个庐江郡受灾情况不是太大,百姓至少能吃得上粮。
十日后,魏越也回来了,带回来了一千黄巾青壮,值得秦谊高兴的是,当初救下邳时的二十条大小渔船,被刘辟龚都又回去带到了慎县,这次居然一下子全带到了历阳,停靠在淮水与长江的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