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解甲归田后,被招婿了 > 第41章 迎亲

第41章 迎亲

崔筠将李姨娘安排在别业的彩翠院。

这院子本就是崔父生前用来安置李姨娘的, 因其院名所用的正是李姨娘的名字——李彩翠。

李姨娘原叫李三娘(在家姐妹中行三),“彩翠”此名是她陪嫁过后来崔父给起的。

崔筠贴心地询问她是否要联络母家报平安。

李彩翠犹豫过后拒绝了。

她陪嫁过来时才十一岁,如今十九年过去, 她早已成了崔家妇。

期间她也未曾与李家有任何往来,李家对她而言太过陌生。

李家是商贾之家, 李彩翠的父亲在外经商, 常常一出门就是一年半载。

而长期的离别,与他喜新厌旧的本性,他在洛阳另置产业养了好几个外室, 还生下了几个庶子。李母对此一无所知。——他当初之所以求娶李母, 是因为李母的出身能带给他地位的提升。

后遭逢战乱,李父为盗贼所杀, 洛阳的那些家业皆被外室及外室子瓜分,等李母知道想要追讨时,那些钱财早被转移丶藏匿或挥霍殆尽。

李母只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和次女都已经出嫁,但没有兄弟帮衬,又在跟异母兄弟的家产争夺战中没讨得什么好处,她们在夫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好。

李母无奈, 将年幼的李彩翠往窦家一塞, 随后便削发为尼,出家了。

彼时窦家正在为窦良之妹窦氏筹备与崔元枢的婚礼之事。

窦氏的身子弱,窦家担忧她嫁过去后生产困难,准备给她找一个陪嫁。

正好十一岁的李彩翠也快到了说亲的年龄,在征得李母的同意后, 李彩翠就跟着十五岁的窦氏一起嫁到了崔家。

……

崔筠没有勉强李彩翠,说:“起居物什皆已添置好, 姨娘看还需要些什么,尽可去找夕岚采买。”

李彩翠欢喜地应下。

重回故土,她最想要的就是独自平覆心情,缅怀故人与回忆往昔。

崔筠走到前院,瞧见张棹歌的身影依旧在堂上,不知怎的,心里的小石子轻轻落下。

张棹歌大抵是饿了,正端着一个精致小巧的竹编盘子,从里面挑出似是油炸过的蚕豆,一颗一颗地往嘴里扔。

崔筠脚步一顿,回头吩咐朝烟:“去准备饭食……丰盛一些。”

朝烟看了眼时间:“可现在才未时。”

“嗯?”崔筠转头看她,表情不怒自威。

朝烟立马噤声,忙不叠往厨院跑去。

张棹歌听到动静,起身朝穿堂门伸长脖子看了眼,对上崔筠的目光,二人相视一笑。

崔筠进来后,目光落在了她手上的竹编盘子上。

张棹歌将盘子带蚕豆都递出去,说:“尝尝,椒盐蚕豆。”

崔筠不饿,但看她吃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拈了一颗吃进嘴里。

被油炸过的蚕豆变得十分酥脆,一口下去满腔豆香,若不仔细查看都发现不了这外头裹了层薄薄的花椒与盐。

崔筠说:“没想到蚕豆也能当零嘴吃,不过这会儿才刚播下蚕豆,怎么这么快就有了?”

“咱们这儿的蚕豆是春播的,可江淮那边是秋冬播种春夏采收的呀。”

隋州近着大江(长江)又毗邻淮南,往北是蚕豆春播的地域,往南则是秋种的区域,所以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蚕豆。

张棹歌见崔筠明明很喜欢但碍于礼节不方便主动抓来吃,便说:“张嘴。”

崔筠一楞,下意识微微张开小口。

下一秒,张棹歌投喂了颗蚕豆进去。

崔筠脸颊微鼓:“你——”

蚕豆的滋味在舌尖弥漫,她到底没有说出什么批评张棹歌之举的话来,闷声嚼着蚕豆。

张棹歌说:“好吃吧?以后凡是蚕豆的时节,你想吃了,我就做给你吃。”

她本不是这么主动的人,可想到崔筠每个月给她五千钱,她再怎么喜欢摸鱼也绝不是一点活都不干的人。

而且把老板伺候好了,说不准还会有更多福利。

哪怕不考虑利益,她跟崔筠也算是朋友了,有好吃的零食当然是要跟朋友分享的啦。

崔筠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将她这话给记到了心底去。

又吃了好几颗,直到喉咙有些干,崔筠才停下端起碗喝了一大口凉白开。

她说:“棹歌应该知晓我们的婚期已经定下了吧?就在四月廿七。”

现在已经四月中旬,距离成婚那一天只剩十天。

张棹歌点点头:“戚秧已经同我说过了,不过我不太懂婚礼的仪式,届时还请你多多包涵。”

崔筠觉得她坦诚得有些可爱,便起了逗她的心思,掩笑说:“棹歌忘了,妾也是头一回成亲。”

虽是有意逗趣,眼神却在无意中温柔下来,眼波流转,带着一丝青涩和羞赧——看得出来,她是第一次做这种事。

张棹歌的心像是被静电电了下,又像是得到了绒毛的轻抚。

她目光游移。

遭不住。旋即又嗔想,这姐妹俩怎么都一个德行。

被窦婴戏弄多了,张棹歌已经锻炼出一颗面对撩拨也能麻木不仁的心……才怪!

崔筠喊的可是她的名字,不是大郎,也不是郎君!

明知不该当真,偏偏忍不住胡思乱想的她只能通过吃蚕豆来掩饰自己不争气的心跳。

她说:“……嗯,那就相互包容。”

堂上的气氛暧昧,朝烟在门外踟蹰,生怕贸然进去会破坏她们的氛围。

匆匆赶过来的青溪对此一无所知,他看见崔筠,便立在门外,禀报说:“小娘子,有一个僮仆毛遂自荐,说略懂木工,并且按照小娘子的要求,做了一些耕犁的部件。”

朝烟没能拦住他,懊恼地跺了跺脚。

崔筠的眼神一收,神情又变得同平常无异。

张棹歌心道:她刚才果然是在演戏。

崔筠说:“让他进来吧。”

青溪带了一个长得面黄肌瘦的少年进来。

少年一看到崔筠,脸上就露出了谄媚的笑容:“小的故林,见过小娘子丶郎君。”

“正巧大郎也在,帮忙掌掌眼如何?”崔筠看向张棹歌。

张棹歌拍了拍吃蚕豆沾了不少椒盐的手,崔筠抽出一方巾帕递给她,她微怔。

崔筠说:“当初大郎赠我一帕擦血,如今还大郎一帕。”

张棹歌没问当初那张手帕的下落,她笑着接过,擦干净了手,才凑到故林按崔筠要求打造的耕犁前头去看。

“有几分相似了。”张棹歌说。

众人一听便知道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故林高兴之馀,又忐忑地说:“请郎君指教。”

张棹歌思考了会儿,说:“这里加犁壁,翻土之时,犁壁才能将土破开分推到一旁,还有……”

看到这个模型,她对记忆中的曲辕犁的印象愈发清晰,又照着记忆添加了几点意见。

青溪问故林:“你听懂了吗?”

故林说:“小的都记下了。”

他不仅记下,还消化理解了张棹歌的话,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小的斗胆,这犁壁是否可以做成圆盘状?犁铲翻出来的土才不会堆积在前面增加重量……”

四四方方的犁壁的确容易增加阻力,没想到他能考虑到这个问题。

张棹歌夸他:“干得不错。”

随后将没吃完的蚕豆,连盘子一并给他。

面对他惊讶又局促的目光,张棹歌笑说:“你刚才瞄了好几眼,是想吃吧?拿去吃。”

故林发黄的脸登时红了,想接又不敢接,嗫喏说:“小的只是看到那个圆盘想到了犁壁……”

张棹歌说:“这不正好,给你带回去研究。”

早日研究出来,她的任务才能早点完成嘛。

直到崔筠点头,故林才欣喜地接下,说:“多谢郎君,多谢小娘子!”

他一手端着蚕豆,一手扛着他造的木犁,欢喜地离开。

张棹歌吃的那点蚕豆压根就不能饱腹,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也准备回去做饭。

崔筠挽留她说:“大郎为救姨娘奔忙了一个多月,我焉能心安理得接受你的付出?大恩大德来日再报,今日就先准备一点薄酒,聊表心意吧!”

能蹭饭为什么还要回去煮方便面?

张棹歌欣然留下。

……

张棹歌此番回汝州,没待多少天又得出远门。

但这次她是跟崔筠一块儿出的远门——回邓州崔家祖宅举行婚礼!

鉴于张棹歌没有房产,也没有亲属,因此迎亲前后的流程是:崔筠从崔家祖宅待嫁,张棹歌前往迎亲,通过种种仪式,接到崔筠后再一起返回汝州。

流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危机。

这种危机是有性命之忧的那种。

最先遇到的挑战是“下婿”阶段,即在迎亲当日,女方家安排人捉弄女婿。

文雅的婚闹方式就是调侃女婿,要求女婿作诗或说好听的话。言辞激烈一点的就辱骂丶诘问女婿。更粗鲁要命的做法则以棍棒杖打女婿——这要说没有一点恶意,只怕没人相信。

张棹歌深深怀疑崔家已经安排好了打手。

对此,她也有准备。

“你们冲在前头,谁敢亮棍棒,直接拔刀干他!”张棹歌吩咐戚秧跟邱斛。

他们二人还有八十八名牙兵,是杜秉骞特意安排的傧相,为的就是让她的婚事顺利办完。

迎亲当天,张棹歌出现在崔氏祖宅大门前,早已准备好要借此机会教训她的崔锡丶崔钧两兄弟还没亮出棍棒呢,看到门口身穿甲胄的牙兵,腿脚登时就软了。

这武人不讲武德啊!

谁迎亲是带着这么多牙兵来迎的啊?!

不知情的还以为崔家犯事被官兵给围了呢!

崔氏其馀族人脸色也十分微妙:看来今日是很难在“他”身上讨到什么便宜了。

张棹歌嘴一咧。

她虽然没什么大唐生活常识,可也知道防患于未然。

毕竟婚事不是她操办的,她不知道会不会被人设陷阱,因此她得带着“这场婚礼必定会有波折”的设想来应对这次的婚礼。

至于如何应对?

有句话说得对,在绝对力量面前,任何形式的婚闹都只是笑话。

张棹歌没有财力,只能动用武力了。

迎亲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挑战是崔筠出门前,张棹歌要作“催妆诗”。

崔家的人仿佛回到了主场,纷纷要求张棹歌作诗,而且每过一道门丶每遇到一个障碍就得作一首诗,作不出诗,哪怕天黑了也不能将崔筠接走。

张棹歌说:“可你们想过没有,是七娘招我为婿,这催妆诗难道不该她来作?”

崔氏族人:“?”

围观的亲友:“???”

崔元峰的妻子韦燕娘说:“哪有让新妇作催妆诗的,是你要催她出门,并非她催你出门。”

张棹歌恍然大悟,说:“那她应该作催我接她出门的诗,嗯,以后就叫催门诗吧!”

邱斛和戚秧等人气势如虹地喊:“请新妇作催门诗。”

这声音喊得后院房中的崔筠都听见了。

后院的女眷们一头雾水,直到有人将张棹歌的骚操作转述给她们听。

众女眷:“……”

崔七娘知道她即将要嫁的人如此奇葩吗?

崔筠知道,而且她不仅没生气,还笑得花枝乱颤,旋即让朝烟取纸笔来写了一首诗送出门去。

张棹歌得了诗,就进一道门,然后继续等。

作诗根本就难不住崔筠,很快,张棹歌就来到了宾客齐聚的堂上。

由于大唐的婚礼一般都是在晚上举行的,因此,崔筠出来时已至深夜。

这会儿城门和坊门已关,但之后还得举行奠雁礼。

待这些仪式结束,崔筠终于可以登车与张棹歌一起返回昭平别业时,天色都已经亮了。

得亏张棹歌身体好,熬得住。

她对崔筠说:“你困了就在车内睡一下。”

崔筠睡不着,因为迎亲之路最大的危机这才开始。

一般情况下,新郎接了新妇在归家的路上,迎亲或送亲的人设障碍拦车索要钱财,这就是婚俗中比聘礼还要破财的“障帐财”。

张棹歌这边的牙兵自然是没有胆量拦车索要钱财的,而崔家的送亲队伍也不敢跟牙兵们干上。

但并不是迎亲丶送亲双方都安分守己,这个劫就能渡过去的。

这世上还会有许多强盗丶豪强,会借这个机会拦路抢劫,拿不出足够多的钱,新妇被带回自家事小,遇到那些本就有歹心的人直接将新妇劫走辱杀才是真要命。

好在,她们这一路十分顺当。

可崔筠不知,这一路并非无人设障拦车,而是张棹歌提前派人去探路,将那些人都驱逐了。

直到回到鲁阳关。

崔筠已经熬不住伏在车中假寐了起来,摇晃的车子忽然变得不再摇晃,甚至慢慢停下,她当即就醒了过来。

透过帷幔,她看到了镇守鲁阳关的镇兵们。

暗暗叹了口气。

她担心的正是这些跟张棹歌不对付的镇将及镇兵们,稍有不慎就会变成军事冲突,届时杜秉骞那边也不好交代。

胖副将一瞬不瞬地盯着马背上意气风发的张棹歌,后者正等他出招呢,岂料他退到了一边,说:“放行。”

别说崔筠与暗中窥视的郑和义丶孟甲岁派来的耳目了,就连张棹歌也颇有些吃惊。

他居然没有借此机会勒索一番?

张棹歌虽然猜不出他的心思,但还是朝他拱了拱手,说:“今日我大婚,得空的话不妨来喝杯喜酒。”

这回轮到胖副将惊讶了。

他之所以选择让步,是考虑到汝州如今归曹王节制,而张棹歌又入了曹王的眼。他在张棹歌大喜之日刁难她只能逞一时之快,哪天张棹歌被召还军中,又立下战功,地位必然在他之上。

他们之间有此大仇,以张棹歌的性子怎么可能不报覆?

再说,他跟张棹歌其实本来没多大的仇,当初只因张棹歌是外来的人,又比他能干,他有些嫉妒罢了。后来受孟甲岁怂恿,而上司郑和义对他排挤张棹歌的行为也是采取放任的态度,他才会越发明目张胆地挤兑她。

上次他找茬张棹歌,听了她那番话,一个激灵,耳目就清醒了许多。

他以为张棹歌不会买他的账。

张棹歌是当着众人的面邀请的,可谓是坦荡赤诚,不掺半分虚情假意。

他忽地生出一丝羞愧尴尬。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