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解甲归田后,被招婿了 > 第45章 礼物(有增补删改)

第45章 礼物(有增补删改)

崔筠心想, 张棹歌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出现到底给她带来了多少改变。

不过这些矫情的话没必要跟张棹歌说。

再抱下去崔筠脸颊的热意就掩饰不住了,正好雨停,她结束这个短暂的拥抱, 借口天热要去冰窖取冰,逃似的离开了书房。

张棹歌当了两秒木雕, 随后把雕刻过的木板捡回来, 但没有再动刻刀。

心不在这里,握刀也无用。

——

造纸术虽是无人不知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知道制作工艺的人却不多。

即使短视频时代涌现一批打造古法技艺视频的手艺人, 让更多人可以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古法造纸的工艺, 但不同的纸张,制作工艺不同丶手法也不同, 很多关键的步骤依旧鲜为人知。

张棹歌家所在的村庄在拆迁前是长安十分有名的楮皮纸产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造纸作坊。

哪怕后来受到机械造纸工厂的冲击,越来越多村民放弃了古法造纸,也仍有几家造纸作坊在坚持。

昔日这些造纸作坊就是张棹歌跟玩伴们的游乐园,她发小家也是坚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造纸作坊之一。

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张棹歌学会造纸工艺是顺理成章的。

不过,不同用途对纸张的要求不同:

书画用纸要求薄且柔软, 纸面细腻易吸墨, 还得防蛀虫。

官府文书用纸要求纹理细腻丶洁白有光泽,渗墨均匀不走墨,还有韧性要好。

刻书用纸,即用来印刷的纸张,由于雕版印刷所用的墨跟书写用墨有差异, 纸张的要求跟书画用纸也有区别,它相对要厚一些, 韧性也得好,否则容易在印刷的过程中弄破。而且为防止印刷较小的字体时会出现晕墨的情况,纸张的质地必须平滑匀整。

除了以上用纸,还有一些用来包装食物茶叶药材丶制作雨伞扇子丶糊窗丶丧葬等杂用纸。

张棹歌是为了让崔筠在印刷佛经丶字帖和医书时可以节约成本才提出造纸的,在她看来,至少得是经过二次加工的熟纸才勉强算精良。

而她只懂造纸的主要工序及纸药等关键用料的配方,对把生纸加工为熟纸的技术一知半解,因此无法向崔筠保证能造出质量精良的纸张来。

忽然,张棹歌问系统:“你怎么不发布任务了?”

凭什么在她所擅长的领域,系统就不发布任务了?

系统:【该任务不可重覆发布。】

张棹歌正困惑系统什么时候发布了一样的任务,突然想起在她提出改进耕犁前系统的任务要求:

【为老板分忧,提高企业效益。】

张棹歌:“?”

所以往后她不管给崔筠出什么赚钱的主意,都算在这个任务里面了?

“我跟你说,你这样会打击员工积极性的。哪有公司在员工完成了几个项目之后,只按一个项目来发奖金的?”

系统更新了任务奖励:【完成任务可获得三倍奖励。】

这是把雕版印刷的奖励也算在内了。

张棹歌十分满意系统的自觉,但下一秒系统就打了补丁,任务的界面变成了:【提高企业效益(0/3)】

这代表她得把这三件事都办好了才能一次性领取三个奖励。

张棹歌:“……”

知道系统德性的她懒得在这上面纠缠,走出书房,找到正在劈柴的故林了解曲辕犁改良的进度。

天气炎热,故林单薄的短褐已被汗水打湿。

张棹歌问话,他忙不叠放下手里的活,擦了脸上的汗,说:“小的在阿郎的提点下已经打造出大部分部件,但缺少了关键的部件,还不知道使用的效果如何,小的不敢贸然将它拿到阿郎和娘子面前邀功。”

张棹歌问:“缺的什么?”

“还缺少一个犁铧。”

张棹歌指着不远处闲置的耕犁,说:“可以先将那上面的犁铧拆了拿过来用,反正试用江东犁没发现问题的话,旧的耕犁就可以淘汰掉。”

故林讪讪地说:“没有娘子丶阿郎的许可,小的不敢擅自做主。”

张棹歌眉头一挑,琢磨过味来了。

她说:“你现在去拆,谁有意见让他来找我就行。”

故林谄笑:“等小的干完手上的活就去办。”

张棹歌这一等就等到了晚上。

此时她跟崔筠已经吃完晚饭,正在书房商讨造纸和印刷的事,故林带着曲辕犁跟在朝烟的身后来到外面的院子。

崔筠疑惑:“他怎么会在这个时辰过来?”

张棹歌放下笔,神情玩味,说:“我让他过来的。”

说着,把她去找故林时发生的事告诉了崔筠。

崔筠隐约明白张棹歌为何会露出这耐人寻味的神情来:

故林早就完成了耕犁的改良工作,可他却迟迟没有拿到她们面前邀功,原因并不是他所说的缺少犁铧无法检验成果。

——真有困难,他可以跟她们提,哪怕找不到她们也能找青溪。青溪知道轻重,不会忽视他的需求。

他之所以按兵不动,就是在等她们哪天想起这件事,主动去找他。

这么做并不是在故意拿乔,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她们意识到他的价值。

张棹歌找他的时候他正在劈柴,说明他在崔家一向是干这类粗活的,粗使仆役的地位和待遇最差,也很容易被欺负。

他想改变现在的处境,唯有提升自家在崔家的地位。

决定这一切的人是崔筠和张棹歌,帮她们改良耕犁也是他眼下唯一可以出头的机会。

崔筠说:“我原想等他把耕犁改进后,赏赐他一些钱财。如今看来,他想要的未必是钱财。”

张棹歌说:“我瞧他头脑灵活,又擅长木工,或许可以把雕版印刷之事交给他去办。”

崔筠微笑着说:“棹歌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既然故林有向上爬的决心,又有配得上他野心的能力,她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故林没有让崔筠失望,他在张棹歌的提点下打造出来的曲辕犁,不仅让耕犁变得更加灵活便利,还多了个能调节犁辕跟犁底距离的“犁评”。

有了犁评,操作者可以进一步控制耕地时的深浅,一个人丶一头牛就能轻松地翻好一块地。

在很多人看来,曲辕犁和长曲辕犁只有犁辕长短的区别,崔筠要求将所有的耕犁改成曲辕犁纯属是吃饱了撑的。

只有长年在地里干活刨食的农夫能明显地感觉到曲辕犁的便利之处,所以别人在笑话崔筠时,崔家的部曲都默默地干着自己的农活。

笑呗,到时候崔家部曲一个人就能耕三十亩地,而他们只能耕二十亩地的时候,看他们还笑不笑得出来。

……

耕犁的改进提高了耕作的效率,也减轻了崔家部曲的负担,使得崔筠可以抽出一部分人手来开展造纸和雕版印刷的工作。

不管是造纸还是雕版印刷,从它们的选材到投入使用,整个工艺制作耗时都要大半年以上,因此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准备。

首先是造纸的选材。

据崔筠所说,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纸是以苎麻为原料的麻纸,其中以黄麻纸最常见。崔家很多藏书丶官府文书丶寺庙经文抄写用的都是黄麻纸。

但随着苎麻的减少及苎麻生长季节的局限,使用皮纸的人越来越多。皮纸的原料更加丰富,桑丶楮丶藤丶青檀等植物的皮都能用来加工制作,窦婴从长安寄回来的信笺就是江南地区进贡的藤纸。

最后一类纸种是竹纸。这种在张棹歌生活的年代耳熟能详的纸种,因现在的造纸工艺局限丶纸品质量过于粗糙劣质,如今还没什么知名度。

张棹歌所熟悉的造纸工艺是楮皮纸,崔筠便让人去砍伐崔家山林中的楮树。

张棹歌在一旁补充说:“树皮剥下来捆在一起放去水中浸泡,树叶丶树汁和结出来的楮实子不要扔,我看医书上说它们可以入药,能补肾丶明目。”

崔筠微微侧目,待她说完,问:“大郎将《补养方》看完了?”

同样被迫学习了《补养方》的崔筠记得关于楮实子能入药的内容在第一卷的末尾,她由此推断张棹歌是看完了第一卷。

“看完了。”张棹歌有些自得,她白天没什么事干,除了看《补养方》,就是满山溜达,去找实物来加深自己对这卷内容的印象。

崔筠又问:“那大郎可知具体要如何入药?”

《补养方》上没写,但难不倒张棹歌。

她说:“我不知道,但三伯父肯定知道。”

又说:“咱们把楮叶拿去喂羊喂牛,楮实子就收集起来。很多百姓都不知道楮实子可以入药,我们也不懂将它炮制成可入药的药材的方法,因此直接卖给老百姓行不通。”

崔筠问:“大郎的意思是三伯父懂炮制药材,所以可以卖给他?”

张棹歌瞬间就读懂了她的意思,说:“直接送给他吧。你的三伯父就是我的三伯父,更何况,我是因为他才有学习《补养方》的机会,不会那么拎不清的。”

崔筠莞尔:“大郎做事向来周全,叫人安心。”

她又转回头吩咐不远处十分自觉地假装自己是一根柱子的青溪,说:“造纸和刻书一事不可外泄,我可用的人不多,只能辛苦你经常盯着了。”

青溪精神一震,立马表态:“小的定不会叫娘子和阿郎失望。”

他一走,没了旁人,崔筠对张棹歌说:“这些日子辛苦棹歌了。”

张棹歌心情不错,她调侃说:“我看青溪比我还辛苦。”

“这不一样。”崔筠说,“我有一份礼物要送给你。”

张棹歌心生期待:“什么礼物?”

崔筠故意卖了个关子。她让张棹歌随她出门,连一个随从都没带——对她来说,张棹歌一个人带给她的安全感抵得上十几个部曲奴仆。

她们进了山,张棹歌认出那是去峡谷温泉的路。

虽然隐约猜到了崔筠的礼物是什么,但张棹歌不想破坏了崔筠期待看到她得到礼物时的惊喜表现的心情,因此会佯装不解地问:“你的礼物该不会是带我去沐浴更衣吧?”

崔筠嗔说:“不是。”

很快,她们就来到了峡谷的深处。

昔日露天的温泉此时已经被竹木给围了起来,并加了一扇竹门。

推门进去,看到的是一块竹子和草席制成的屏风,绕过它则可以看到温泉向低处流去而形成的小溪。

至于张棹歌原本修筑的温泉池,上面盖了个草棚,周围还多了一圈既可以挡风又能增加私密性的草席。

张棹歌故作惊讶地看向崔筠:“你让人盖的?”

“嗯,你喜欢泡汤,我便买下这里修建个草堂,以后只要你喜欢,随时都可以来这儿泡汤。”

张棹歌说:“只有我泡会不会太浪费了?我们可以一起泡。”

崔筠不知是被烈日晒晕了脑袋,还是被张棹歌的“大胆邀请”给弄得面色涨红丶脑袋发胀,她说:“你……太孟浪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