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旧有制度的规定,新继位的朱厚熜本应尊崇自己的叔伯朱佑樘,为其父亲,而非承认自己的血缘之父。”
“自然,朱厚熜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并坚决要求认可自己原本的父亲,而非认他人为父!”
“但朝中诸多重臣,却表现出极为强烈的反对态度,无论如何都不肯让他达成心愿。”
“这样,双方矛盾不断加剧,直至演变成所谓的‘大礼仪之争’,核心议题在于是否认同皇帝的认父行为。”
听了这话,朱棣忍不住爆发出阵阵笑声。
“哈哈,真是太搞笑了,人都不在了,又即将成为皇帝,认个父亲这么复杂么?等真正坐稳天下之后,再处理不就完了。”
朱元璋嘴角微微颤动了一下,瞪着朱棣严厉地斥责道:“老四啊,咱可觉得,你真是个乖孩子啊,你……”
朱棣脸色大变,顿时意识到了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赔笑道:“父皇,我不是针对你说的,我只是感到这个情况,有点可笑而已。”
朱元璋冷冷哼了一声: “傻瓜蛋子,你以为此事只是单纯的可笑?只因你看不懂这里面隐藏的人心算计!”
闻言,朱棣愣住了,挠着头不解地问:“父皇,这里面,还有算计?不就是认个爹么?”
朱元璋严肃地说:“张北玄已经解释得十分清楚了,你居然还没懂?看似名义上的认爹,其实背后是皇帝与官僚体系间,对于权力的争夺!”
“正如父皇所言。”朱标接过话题,“若朱厚熜真对那些大臣们低头,相当于给这些人一个错觉,让他们觉得新任帝王可以所以拿捏;”
“后面,一个连亲爹都不认的皇帝,被扣上了不忠不孝的帽子,今后即便想挺直腰板,怕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张北玄附和说:“没错,这场认父行为,不仅是嘉靖与保守势力之间的初步较量,同样也是官场的生存法则。”
“小小棣啊,你现在可能不明白这种,无形之战的重要性。”
“打仗依靠武器,政治斗争则仰仗心智、权术乃至手段,毕竟在权力博弈里,没有丝毫退让的空间,谁退谁死!” 张北玄强调。
听完此言,在场所有人心中均起了极大的波澜。
特别是对于朝廷局势,那残酷本质的形象描绘,让他们印象深刻。
朝廷如战场!
无论是哪个时期, 政治斗争总是比刀光剑影更加险恶。
为了目的, 许多时候只需轻巧设计,便能置对手于万劫不复之地。
朱元璋就是这人,种擅长隐于幕后,摆弄全局的人!
深吸了口气,张北玄笑了笑,如今的朱棣虽然不起眼。
但是未来的朱棣,在这方面同样了得,操控着自己的三个儿子,让他们在为他奔走效力的同时,也不会萌生异心。
这正展示了他们作为帝王的手腕!
而张北玄仅凭几句言辞,便将权力的本质,剖析得淋漓尽致。
每一寸的权力,都是争分夺秒、你死我活的战场!
这话犹如惊雷轰鸣般,发人深省!
“说得真好啊!张北玄,快接着往下说,这个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交锋究竟是怎么的?”
朱元璋赞叹道,并催促张北玄讲下去。
朱棣也立刻专注起来,认真倾听。
张北玄点头同意,“好的,那我就给你们讲述一下,这场事件的来龙去脉。”
“当时,朱厚熜以兴王身份接见使节,并接受了太后的册封,在其王府内受诸臣行礼之后,随后携使团前往京师。”
“当朱厚熜及其随从抵达良乡时,与朝廷代表之间爆发了第一次争执。”
“负责礼仪的官员,他们提议,朱厚熜尊称孝宗为皇父,并改口呼其生身之父兴献王为叔父,引北宋时期的濮议案例,试图说服,但朱厚熜未予认同。”
“依照宫中规矩,请朱厚熜以皇储的身份承袭帝位,可他坚决反对。”
“遗诏明示吾承大统,并非皇子身份,这是他对右长史袁宗皋所说的话。”
“首席大学士杨廷和等人,建议朱厚熜接受上述仪式性安排,并从东安门进入,居于文华殿择日登基,依旧遭到了朱厚熜的拒绝。”
“双方均不让步,最后由皇后下旨,令众官员呈上谏书,邀请朱厚熜进京,朱厚熜则选择直接经大明门步入奉天殿,举行即位典礼。”
“朱厚熜初到北京时,原定年号拟为绍治”
“最终确定采用的是‘嘉靖’两字作为新年号。”
听到这里,朱棣不禁感叹:
“实在是牛呀,双方丝毫没有退让之意,每个环节都是生死相搏啊。”
“若不够机智的话,很容易就会输给这群文官了。”
“那么这个大礼仪争议,就这样结束了吧?”
张北玄笑着摇了摇头:“小小棣啊,你未免有些过于单纯了吧?有关权柄的争斗哪有一朝一夕就能平息下来的呢?”
“此番较量远不是尾声,而仅仅只是开端罢了。”
这让朱棣颇为愕然。
明明已经如此紧张激烈了,居然仍处在第一阶段么?
简直难以置信!
不仅朱棣感到吃惊,连朱元璋和朱标两人也露出了惊讶之情。
虽说早就预见到嘉靖会与文臣之间产生剧烈摩擦。
可是万没想到,眼前这一幕不过是序曲而已……
既然初始之争都这般火热非凡,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呢?
“举行朱厚熜即皇帝位的当天,他第二年开始用嘉靖为年号。”
“成为天下主宰没多久后,他就开始讨论起,如何定位生父地位,以及相关称号等事宜。”
“关于应该尊何人为皇考,也即是名义上的父亲身份认定问题,还有皇帝本人亲爹的封赏规格等问题,引发长达两年半的时间讨论!”
“这段历史,在历史里被称作大礼议之争。”张北玄进一步解释道。
朱棣眼睛瞪得溜圆,满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什么情况?因为这么一个小事,扯皮争论竟持续了超过两年半?”
喜欢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