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标也都感到相当吃惊。
这场权力斗争,竟然延续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
他们既对那些文官们的坚持感到惊讶,也对嘉靖皇帝那无穷的精力表达了钦佩。
要知道,
虽然嘉靖身为帝王,但他只有一人之身,然而面对的却是千千万万、源源不断且接力不断的文官们。
嘉靖陛下几乎是一人之力,迎战整个庞大的官僚体系!
在这种情势下,双方便持续了这样长时间的冲突,令人不得不赞叹。
张北玄微笑着说:“确实如此。”
“七月份,张璁提出进言,请求允许明世宗继承皇位但不直接继承子嗣,并希望在京城内建立兴献王的祠堂。”
“对此,明世宗命官员进行集体商议。”
“尽管杨廷和其他人极力反对,明世宗却没有同意他们的观点。”
“不顾朝中大臣的异议,同年十月,嘉靖决定追尊自己的生父为帝号、祖母为太后称号,并将生母提升至皇后位置。”
“随后在嘉靖统治的第一年初,他就宣布孝宗为自己的父皇形象,慈寿皇太后则作为圣母;至于其亲身父母,则被称为真正的父母。”
“这一系列争论,一直延续到十七年的秋季。”
“在此期间,兴献帝正式被追封为睿宗文献皇帝,并且其灵位也在国家祭祀中的位置得到了调整,超过了前任皇帝的次序;”
“同时,原先属于亲王级别的坟墓也被重新命名为显陵。”
“经过了漫长岁月,大礼议事件终以明世宗胜利而画上句号。”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仅是近两年半年度内的激烈辩论,实际上自始至终,在这整整十七年间,嘉靖始终与其手下精英群体保持着对立关系,直至后者彻底落败。”
啧啧!
听闻这些后,三人等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
这么多年的抗衡之路,普通人根本难以企及。
毕竟有的皇帝,即位后连十多年光阴都没有度过就结束了生命旅程,
比如说最着名的例子之一就是朱棣自身了。
如果不是有张北玄施予援助,历史上记录显示他实际执掌政权仅有不足一年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嘉靖能统治达到十七年之久,已经超越了许多时代中的统治者们。
“切!依咱看来, 这位名叫嘉靖的人也没有多少优点吧? 为了争夺对自己父皇的尊敬程度居然折腾长达近两旬岁月?”
“我认为更主要还是因为个人爱好使然,并非要真正实现什么宏图伟业。”
听到这里时,一向强势的朱元璋表现出了强烈不满情绪。
对于朱元璋的看法,张北玄只是点头并微笑回应道: “老朱你的评价总是那么深刻入里。”
"你说得非常正确,与其说是与文人士大夫阶层间存在着利益纠纷, 更多意义上应该是他沉迷于斗争本身。”
"结局也正如所预料的一般, 一方面成功制服住了反对派别, 另一方面却培育出了一批新兴势力, 并有意制造分裂让他们互相制衡,彼此消耗力量,从而保证了自己的绝对领导权。”
'现在我们面前就有三种不同背景的人物: 清正廉洁的知识分子、严酷无情的政治集团以及宦臣团体。”
“刚才提到过这位天象观测机构负责人,即是被清白一系,推向前台用于抵制其他两股势力增长速度的关键棋手之一。”
“而之前出现过名叫冯保的那个侍仆,则是目前最高级别太监吕芳认作义子的身份象征。”
经过一番详细分析之后,朱元璋仿佛突然间茅塞顿开:“原来如此,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
此刻他认为,张北玄选择此时刻,带大家穿越过来,肯定是有深意在其中。
“通过刚才这段描述,不仅清晰地揭示了三路军队各自的立场,也让所有旁观者有了初步认识。”
"走吧,跟着我去下一个目的地。"
说着话的同时,张北玄便领着身后一群随行人员朝向宫殿深处前进去了。
当前乾清宫里头。
分别是以吕芳为代表的宫廷服务系统成员、以严嵩和他的儿子为核心人物组成的强权组织再加上徐阶、高拱以及张居正为首领带领着倡导廉洁清明风气的新锐团体,都已经全部聚齐在这里。
唯一缺席者,恰恰是今天主角—嘉靖!
漂浮于空中的朱元璋观察着下面聚集着等待召见的各路人马, 很快便明白自己为何会被邀请来到这里的目的,低声说道:
"看着样子像是年末总清算开始了?"
张北玄颔首道:“确实,这些都是朝中重臣,按惯例每年岁末之时会被召集进宫内,总结去年的国库开销,并对明年的预算进行筹划。”
朱元璋冷声道:“如此重要的会议,嘉靖那厮竟还装模作样,真是不可理喻!”
关于朱厚熜的心思,怎能逃得过朱元璋的眼睛?
其不愿现身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制造些神秘感,让人揣摩不出他的意图罢了。
,!
这等小伎俩,在朱元璋眼中自然是不入流的行为,令他颇为不满。
张北玄笑道:“老朱你何需动怒呢?玩弄虚实不过是他的一点小小癖好罢了。”
“他最为人所知的事迹,还要数那段长达二十五年之久,从未亲自参加早朝的光辉历史,位列明朝历史上缺席时间第二长。”
闻言,朱元璋几乎被气炸了肺,“什么!他竟能整整二十五年都不亲政?而且还不是最极端的一个?”
他简直要昏厥过去。
连想都不敢想象能有谁敢如此荒唐行事,身为一国之君,自己连一天早朝都没有错过过,唯恐国家管理不佳。
而这败类,居然可以连续四分之一世纪都无视朝政,简直是荒谬绝伦!
“咱的鞭子哪儿去了?咱要把他狠狠教训一番!”
朱元璋因愤怒而颤抖不已,恨不得马上出现,在现场把对方揪出来暴揍一顿。
幸好边上站着的朱标,及时劝住了他。
“父皇息怒,请你先听张北玄说明这些人的情况,辨别其中忠奸之后再作决定也不迟。”
朱元璋想了想觉得颇有道理,于是点头答应。
张北玄接着说:“那么就容在下向几位介绍一二,除开三杨外,现在是整个大明排名第二强大的内阁团队。”
“那位白发老者,表面上似睡非睡坐在那里的是目前朝廷里的首席辅政大臣严嵩。”
众人顺着指的方向望去,看见了正闭目养神的老翁。
此时正值嘉靖年间,严嵩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但仍占据最高职务的位置。
虽然体弱多病,但偶尔睁开的眼睛,却散发出惊人的光芒。
“令人称奇啊,一位年逾八十之人竟然还稳坐百官之首。”朱元璋感叹道。
张北玄补充到:“他是孝宗弘治十八年的进士出身,经过多次升迁最终成为礼部尚书以及翰林院成员。”
“到了嘉靖二十一年六十岁时,进入内阁担任副相并兼任太傅、太子师傅及大学士等职。”
“他在朝廷中的专制统治,持续了整整二十年之久。”
“擅长通过谄媚逢迎上级以谋取私利,排斥异己势力、贪污腐败行径极为严重,加剧了当时社会矛盾。”
听到这里朱元璋怒火中烧。
“这家伙简直就是个祸害!稍后必先除之而后快!”
张北玄笑指了一下严嵩旁边较年轻的人继续讲解。
“其实严嵩能够长期掌握实权,直至老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儿子严世蕃的支持。”
朱标也注意到了那个人的存在:“这位便是那个关键人物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张北玄描述起来。
“虽不具备治国安邦的大才智,但极其精明能干,可以说在整个王朝,里很少有人比他更机智的了。”
“由于深谙帝王心思,所以经常能正确预测到天子真实目的,从而获得赞赏;”
“甚至可以说在过往数十年里,最理解圣意的人并不是皇帝本人,而是这位公子世蕃。”
“当然喽尽管聪明至极,却也同样是个十足的恶棍。”
“那时,严氏父子掌控着朝廷官员的任命和升迁。”
“无论官职大小,都有相应的价格,不问官员的政绩与才能,一切都取决于他们能付出多少贿金。”
“严世蕃运用各种方法大规模敛财,积累了巨额财富,几乎可以与国库相比。”
“相传,严世蕃打算将金银埋藏在地窖中时,想起这些财富皆是靠他父皇的地位得来,便请严嵩前来欣赏。”
“见到如此庞大的财富,严嵩不禁震惊不已,连身为当朝宰辅的他都感到震惊,可想而知严世蕃拥有的财富有多么庞大。”
朱元璋怒不可遏,“这两个混账东西!简直是一群祸害国家的蛀虫,败类!”
这对父子已经垄断了朝政,令人无法容忍。
没想到他们竟然还将官位明码标价出售,将国家视为可交易的商品。
想到此处,朱元璋就感到愤怒至极。
他这一生最憎恨的两种人便是贪官污吏和富商巨贾。
而严嵩父子二者皆占:既是腐败官员,又是富豪权贵。
喜欢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