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朱棣毫不迟疑地抽剑而出,在众人目瞪口呆之际准确无误地将武器贯穿那大臣的脑袋。
霎时间,血溅四散。
所有人都愣住了!
特别是万历更是如此。
这般血腥的画面他们中没有人亲眼见过,尤其是在象征大明心脏之地——紫禁城内!
“还有何人要反驳咱?!”
朱元璋语气平和扫视一圈,但其背后隐藏的强大压迫感却让在场每一个人都感到窒息般沉重。
没有人敢于与其眼神碰撞,甚至连空气仿佛都因此变得寒冷起来。
只听朱元璋一声低哼后便缓缓走向龙椅,并当着所有人之面坐上去了。
那种凌驾于一切之上、充满帝王威严的模样,无不在昭示着他作为千年一帝的辉煌与强大。
仿佛这张王座自诞生起就是为了等待此刻一般。
那一刻。
再也没有一个人对其身份存有疑问。
当前这位年迈之人定然就是开国英雄——太祖朱元璋无疑!
"万历,快滚过来见咱!" 一声吼叫吓得年轻的皇帝连忙小跑过去。
朱元璋满脸不悦地说:"难道你以为咱看不透吗?你之所以在他死后想动手脚,只不过是出于私欲而已,是也不是?"
“并不是这样,太祖……” 万历急切辩解,
“小时候张居正常教导我要做一个清明廉洁的好皇帝,可他自己呢?”
家中妻妾众多且违法乱纪,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居然还强加给我?
激动之下,万历皇帝声音逐渐高昂。
只见朱元璋拍桌怒斥道: “瞎扯淡!因为这点破事儿就杀人不算什么,但废除了考核法与一条鞭策到底又是为何呢?”
实际上,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对于万历皇帝诛杀任何一个大臣并不持有异议。
只要对皇权构成威胁,无论此人曾经立下过多大的功劳,都难逃一死!
洪武时期的胡惟庸和被其盯上的李善长,他们的贡献可谓卓越。
然而,一旦触碰到了皇帝的权力底线,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同样地,张居正的事也是一样的。
即便他曾挽救了大明于危难之中,但也不应因此而独断专行、架空君主。
这位功臣的伟大事迹当然可以流传下去,但如果成为了朝廷的隐患,那么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了。
朱元璋总是严格区分功劳与过错。
他对万历心中可能有的恨意并未感到不满。
但他更关心的是,无论个人品行如何低下,只要他的政策有助于天下民众的生活安定,就应该坚持执行下去。
显然地,万历对此却抱有不同意见。
“太祖爷爷,这样做难道不对吗?”他满怀期望地看着朱元璋问道,眼神里充满了困惑,
“张居正在位时如此飞扬跋扈,差点让我这皇帝毫无尊严可言。”
“难道我就只能忍受这些侮辱继续实行他的政令吗?难不成我还得永远受这份罪不可?”
朱元璋顿时火冒三丈,一把推倒了面前的万历,咆哮道:“简直是胡言乱语!只是为了自己不受委屈,就要让全天下百姓跟着受累吗?”
他怒斥道:“咱终于明白了,难怪张北玄总是说,大明朝最终衰亡的责任并非完全归咎于那些末代之君,更多的是因为你们——特别是你那不争气的爹。你们父子二人这样乱来,再坚固的基础早晚会被败坏光!”
听到这句话,万历一下子懵住了。
大明覆灭?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怎么还能责怪我们呢?
“太祖爷爷,这话是什么意思啊?”万历不解地追问道。
朱元璋只是冷冷一笑,并没多做解释,“算了,不用跟你说太多。既然张北玄了解古今一切变化,就由他来讲讲后续发生的事吧。”
一直默默无言的张北玄此时点点头,开口讲述了历史进程:
“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在其执政早期十年期间......”
“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带领下,朝廷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改善和发展,从而迎来了所谓的‘万历年间的复苏’......”
“军事上增强了防御体系建设,成功镇压了西南部发生的骚动局势,重新启用名将戚继光管理北部边疆训练事务,使得大明整体稳定局面显着提升。”
“在这一阶段达到了自中期以来前所未有的最佳状况。”
朱元璋带着一丝无奈看向身旁的人质问,“瞧见没有?这一切美好景象就是由于张居正所带来的结果!”
尽管万历没有立即回应,但心里头却是相当不服气:
这又如何?即便是没有张居正相助,我照样能够缔造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王朝!
察觉到这种想法后,张北玄略带嘲弄地笑了笑,
“然而不幸的是,这段黄金时代并没有持续很久。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一切都戛然而止。”
此话似乎深深触动了万历心底某根弦,后者急切反驳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可能的!就算失去了这位首辅的支持,我也绝不可能任由整个政权滑向深渊!”
面对对方激动情绪下的抗议,张北玄平静答曰:“并非无端揣测,我只是根据过往事实进行阐述罢了。”
朱元璋再度勃然大怒,“闭嘴!认真听着就好。”
于是,万历只得忍气吞声,接着往下听。
“在真正接手朝政之后,万历发动了几场重要的对外战争,被称为三次重大战役。”
“它们分别发生在西北地区、南部边陲及朝鲜半岛,包括平定蒙古部落的叛乱、对抗日本入侵军力保卫半岛安全、以及制服地方武装反叛维护国土完整等方面均取得了胜利。”
“但是,频繁的战争消耗掉了大量资源。”
“据传,尽管表面上看来尚有一定结余,但实际情况表明,财政体系已遭受严重冲击。”
“从这一刻起,万历皇帝开始显露出穷兵黩武的迹象……”
“万历十四年,朱翊钧开始沉浸于饮酒作乐之中,身体日渐衰弱。”
“因此,在朱翊钧统治的中后期,几乎不再亲自出席朝会。”
“处理政事时,他主要通过谕旨向臣下传达命令。”
“在“万历三大征”期间,边疆大事都是以谕旨的形式处理,而不是大臣们所期望的召对方式。”
“这三次重大军事行动结束后,朱翊钧对待大臣们提交的奏章变得越发冷漠。”
“同年,礼部主事卢洪春进言说:朱翊钧终日放纵享乐。从此时起,关于太子册立的问题也逐渐演变成了一段漫长的争论——国本之争。”
听闻此话,朱元璋已经怒火冲天,牙齿咬得嘎嘎作响。
“你这个无能之辈!竟还有脸声称没有张居正你也能复兴大明?”
“你也配?”
刚亲政不满五年,就已经开始沉溺酒色,并且不上朝,甚至忘了咱定下的继承规矩!
“逆子,若不重罚于你,咱就不是朱元璋了!”
愤怒中的朱元璋不知从哪里抽出一条鞭子,用力地打在万历脸上。
万历的脸立刻裂开出血,火辣辣的疼让他脸部扭曲,咬牙切齿。
现场的所有官员全都惊呆了。
毕竟万历是现任的君王,竟然被老祖宗当着众人的面施暴,实在难以置信。
“太祖,这绝不可能,绝不可能是我做的!”
万历仍在坚持辩解。
正在这时,乾清宫突然响起一道紧急军报:“报——宁夏传急报,赫尔拜叛变,请圣上速发兵马救援!”
这一消息瞬间使所有人震惊不已!
方刚才谈到万历时期的几次征战,还没过去一个时辰就真的发生了。
朱翊钧嘴巴张得大大的,脑子嗡嗡响,不敢相信地看着比自己还年轻的少年。
朱元璋冷笑:
“现在信了吧?”
“太祖……”
“好了,别说那些废话了。看来你还不及你爷爷嘉靖。”
“既然知错不愿改正,那咱只好执行家法了。”
“从今天起,你就不要再当皇上了。”
满朝哗然。
大臣们惊愕地看着朱元璋。
皇帝被罢黜?
朱翊钧震惊异常,激动地反驳:“太祖,您不能这样,这是万历年间!”
“嘿,还想威胁咱?”朱元璋笑道,霸气毕现,“睁开眼看看我是谁吧!”
“就算是在你的朝代又能怎样?难道这不是咱的江山么?”
“这是老子的大明,不是你这种废物的地方!今日这话就说定了,你以后不能再做皇帝,有谁反对吗?”
说完,目光如炬地扫视大殿。
所有文武大臣都吓得直哆嗦,低着头默不作声。
面对这样的老祖宗谁都不敢吭声。
“太祖,我错了!!”万历跪在地上,脸色彷徨。
“错哪里了?”朱元璋脸色凌然问道。
“大错特错,今日起,我必将亲贤臣,求太祖给我一次机会!”
朱元璋见他如此模样,冷哼一声,再看向自己身边的朱棣时,叹了口气。
“算了,咱再给你一次机会,若咱下次来,你还如此模样,你就退位吧!”
“多谢太祖爷爷!”
处理完所有事务后,朱元璋终于松了口气。
喜欢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