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日。
晨曦初露。
曹操便带着华佗,与荀彧、郭嘉等人一道,赶赴许都郊外,为即将兴建的医学院寻觅合适的地址。
“元福,且停下车驾,某要下去瞧瞧。”
行至南门口,曹操忽然命人停下了前行的队伍。
眼前是一片新近平整出来的空地,此处有两处工地正干得热火朝天。
工匠们来回忙碌,砖石和木料堆积如山。
这两处工地,一处是铜雀台,另一处则是大汉书院。
自曹操颁布招贤令的次日起,铜雀台便开始动工了。
如今,铜雀台的一层的大致框架已初步呈现出来。
铜雀台的图纸,乃是曹操亲自参与构思设计,再由公输御负责完善具体的构造细节。
按照设计规划,铜雀台共五层,每层高两丈,整体高度达十丈有余。
底层由九座裙楼相互环绕簇拥,占地约九亩,以此应和天子九之尊数。
有人借此散布谣言,称曹操选用九之数,实则暗藏篡汉自立的不轨之心。
曹操听闻后,对此等谣言嗤然一笑。
他于朝堂之上对群臣怒喝:“招贤令本就是陛下颁布,而铜雀台因招贤令而建,采用九之尊数,岂不是顺理成章乎?”
曹操一脚就把皮球踢给了汉帝。
而汉帝,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曹操迈步走到铜雀台跟前,仔细端详着每一处木制结构。
不得不说,这时期的能工巧匠就是牛逼。
全靠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就能撑起十丈高楼,并屹立数百年不倒。
如果是后世的话,哪怕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不过二三十年时间,就能变成危楼。
看着眼前造型古朴厚重,气势不凡的铜雀台,曹操忽然想起唐代杜大诗人,为缅怀赤壁之战作的一首《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曹操想到此诗的一些趣事,不禁讶然失笑。
原本,杜大诗人只是对赤壁之战,另外一种结果的假设。
假设若赤壁之战,曹操是最后的胜利者。
那好人妻的曹贼,应该会把周瑜、孙策的大小二乔抓来,囚禁在铜雀台中,供自己寻欢取乐。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后世的一些不学无术者,竟然说曹操真的把二乔给抓来了,且此诗就是证明。
这不纯纯胡扯淡嘛!
就问曹贼冤不冤?
念及此,曹操会心一笑。
他这一世,或许杜大诗人的假设,大概率会变成事实。
因为,赤壁之战,即便会发生,输的也肯定不是他。
但是,大小二乔,曹操可没打算让她们成为人妻再抢来。
他对人妻可并不感兴趣。
曹操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趁周瑜、孙策没得手之前,就把二乔抢到手。
然后,他可以把二乔养在铜雀台。
这不就等于间接成全了杜大诗人的一番美意嘛。
还有一点,曹操真的会让赤壁之战发生吗?
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
现在是建安二年,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
若十年后,以曹操目前的发展构思,还没有扫平天下的话。
那他可以现在就退位,让曹丕上了。
曹操不会让刘备跟孙权,有羽翼丰满的那一天。
一切的不稳定因素,他都会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北方一统之日,就是他全面南下之时。
届时,曹操会水陆两军齐上,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碎孙权跟刘备,想跟他曹某人三分天下的幻想。
铜雀台的对面,就是大汉书院。
目前,大汉书院才刚刚打好地基。
对于大汉书院的设计,曹操并未加以过问。
他让荀彧前去征求荀爽、郑玄等大儒的意见。
这群学富五车的大儒们,提议大汉书院的建造风格,仿照曾经的稷下学宫来修建,以此来追念春秋时期的稷下学宫,那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他们期望建成后的大汉书院,能够成为大汉文化传承、培育人才的神圣之地。
对此建议,曹操欣然应允。
在他看来,建筑修成何种样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汉书院创建的宗旨不偏离,那一切便不成问题。
曹操所期望的大汉书院,应当是一座公平且公正的学术殿堂。
任何人,不管身份高低贵贱,哪怕是出身贫寒的普通百姓。
只要愿意努力求学,都能够在此获得知识,并实现鲤鱼跃龙门式的阶层跨越。
而绝不能成为那些世家子弟混日子、粉饰自身之地。
在未来,如果有可能的话,曹操还计划把大汉书院开设到大汉十三州。
甚至,要把低一等的学院,开到每一个郡县之中。
念及此。
曹操负手站立在大汉书院的地基之前,胸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或许,就是他这一世要做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这时,
一群文士模样的人,在不远处议论纷纷,似乎在讨论着书院的规划布局。
忽然,人群中一声“子敬”清晰地传入曹操耳中。
曹操心中一动,转头看向身旁的郭嘉,递过去一个眼色。
郭嘉当即心领神会,快步走向那群文士。
不一会,郭嘉与一位身穿青色文士长衫的儒雅青年,有说有笑朝着曹操方向走来。
儒雅青年在曹操面前站定,拱手行礼说道:“扬州鲁肃,拜见曹司空。”
曹操目光打量了一番眼前之人,微微一笑说道:“哈哈,某久闻鲁子敬之名,今日一见,果然神采非凡啊。”
站在曹操身前的,正是鲁肃,鲁子敬。
原史轨迹中,未来的江东首席谋士,唯一当过江东大督都,却没被孙十万弄死的人。
要知道,江东大都督,与刘备的媳妇,曹操的儿子,并称为三国‘三大高危职业’。
而鲁肃却得以善终,压根没给孙十万任何机会,足见其牛逼了。
历史上对鲁肃的评价:“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之一!”
在曹操看来,或许鲁肃的军事谋略,略有不及荀攸、郭嘉、贾诩等人。
但是,鲁肃的综合能力,又要远胜此三人。
甚至于,鲁肃的有些方面,还要比被曹操自己誉为‘王佐之才’的荀彧,犹胜三分。
如果说荀彧的内政能力,天下无双。
那鲁肃则是内外兼修,罕有对手。
聪明绝顶的周瑜,连诸葛亮都有点看不上,却唯独对鲁肃推崇备至。
周瑜临终前告诉孙权,鲁肃之智不在诸葛孔明之下,可任江东大都督。
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孙刘联盟。
而没有孙刘联盟,就不会有火烧赤壁之千古绝唱。
就更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三分天下了。
喜欢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