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145章 永明学宫

“诶,小少爷,你去哪?”

没走出几步,李国助就听到身后传来赵贞雅的声音。

李国助愣了一下,像是才发现赵贞雅在自己身边。

“找人。”

但他并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便继续迈步走去。

赵贞雅和金顺姬只得小跑跟上。

其实今天要塞里有头脸,或者与要走之人相熟的人都有来到码头送行。

只是99%的人在船刚驶出金角湾口时,就几乎是一哄而散了。

因为心里惦记着给蒸汽机设计冷凝器,廉司南基本上是走的最早的一个。

只有李国助依依不舍,又跑到要塞西北角的棱堡上目送三条船远去。

赵贞雅和金顺姬原本是过来送虞明珠的。

但作为李国助的贴身丫鬟,她俩也不便擅自离开,只好跟着李国助来到城上。

现在又不得不跟着李国助去找人。

李国助一下城,就径直来到位于永明要塞中部的一座宏伟的建筑之下。

从外面看,这是一座形如希腊神庙式的建筑,只是南北两端各有一座塔楼耸立在顶部。

南端的是一座方形尖顶塔楼,北端的是一座八角圆顶塔楼,前者比后者要高大不少。

这座建筑的位置和规模使它成了永明要塞里的地标性建筑。

它在南北方向上,正好位于永明要塞的中间,

但在东西方向上,则略微偏西,恰好位于永明要塞南北中轴大道的西侧,

与永明要塞的官邸,也就是李旦父子居住的那幢楼房之间相隔百余米。

而在百余米的空间内,还有五幢排列紧凑的小型楼房。

七座建筑在永明要塞西侧共同组成了一片建筑群。

实际上,这里正是永明要塞,乃至未来整个永明城的行政区。

而那座顶上有两座塔楼的宏伟建筑,是永明要塞中最晚完工的一座大型木构建筑。

从其建筑形式和位置来看,它应该是一座宗教建筑。

如果永明要塞是某个欧洲国家所建,那这座建筑就必是教堂无疑。

但永明要塞是中国人所建,所以这座建筑即便是宗教建筑,也不可能是教堂。

实际上它现在的名字,叫做永明学宫,是永明学会的集会和教学场所。

在永明学会成立之前,这幢建筑其实就已经完工了。

这就说明,李国助在设计这幢建筑的时候,

要么就是为永明学会而建,要么是有别的用处,要么就是压根没考虑用途。

然而永明要塞内的空间其实并不算大,

再加上为了防范建奴和巩固地盘,急需加强防御。

所以其外围防御工事的建造、维护和改建才应该是第一位的。

至于其内部的建筑,只需先用木构建筑满足基础需要即可。

比如水井、粮仓、医院、兵舍、校场、弹药库就是最基础的建筑。

这些建成以后,可以酌情建兵工厂,最后才应该是行政区。

甚至兵工厂和行政区都可以暂时不建,而是直接开始改造木制城墙,

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改建成砖石复合,或夯土包砖等更坚固的结构。

总而言之,要塞内部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好用途。

而不应该在建成以后随意更改用途。

至于在设计阶段连用途都不考虑,就更是不可取了。

之所以要在改造城墙之前建造行政区和兵工厂,主要是因为人手不够。

要快速改造城墙,起码得有三千劳工。

至于这幢建筑,李国助在设计它的时候,还真就是没考虑用途。

这主要是因为,他在设计永明要塞的时候,

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以俄罗斯建于18世纪初的彼得保罗要塞为蓝本的。

他认为欧洲人对棱堡内部的空间规划是最合理的,毕竟这就是人家搞出来的玩意。

但他却忽视了一点,就是欧洲人对宗教的狂热。

尽管从军事用途上来看,教堂并不是必须的,至少应该是优先度最低的建筑。

但欧洲人建要塞,却往往都会优先建教堂。

所以当李国助意识到这幢建筑没有必要时,已经晚了,建筑都快要落成了。

幸好他后来想到了要成立永明学会,这座建筑便顺理成章的成了永明学宫。

这反而使它比欧洲要塞里的教堂更有价值了,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不过考虑到永明学会拥有给学者、工匠、发明家立生祠的决定权,

永明学宫其实也是拥有一点宗教功能的。

不管怎么说,对这个年代的人而言,宗教还是拥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的。

李国助推门进入永明学宫,只见里面的空间非常宽敞,根本看不到一根梁柱。

这说明它也是一座大跨度的木桁架建筑。

其内部的布局有一些像现代的大学课堂。

有人正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演讲,更多的人则像学生一样在台下听讲。

要不是李国助在学会成立之初就规定,学会一般不在白天授课的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几乎以为现在就是在上课。

不过此刻在讲台上下的人几乎都是他认识的,永明学会的会员。

这说明,他们现在八成是在开学术研讨会。

这些人也都是去过码头,送过行的。

所以他们这个会应该刚开了没多长时间。

李国助推门的动静,显然惊动了里面所有的人。

唰的一下,全场人的目光顿时全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诶,小少爷!你怎么来了。”站在讲台上的李德惊奇地问道。

“不好意思,打扰各位了。”

李国助怀着歉意,龇牙一笑,说道,

“有两件事,我想找人商量一下。”

李德莞尔一笑,说道:

“没关系,我们只是随便讨论一下经济学而已。”

“我们也是刚从码头回来不久,这会其实才开了两刻钟不到。”

“小少爷有什么事,尽管说吧。”

李国助含笑点头,说道:

“我来是想问一问咱们学会里有懂得放养山蚕的人吗?”

参加研讨会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都没有回应。

最后还是李德说道:

“抱歉,小少爷,在座的各位都是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没人懂得放养山蚕。”

说到这里,他一脸疑惑地道,

“颜老大这次去山东,不就是为了这事吗?”

“小少爷为何又要在我们之中找这方面的人才?”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