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助苦笑摇头。
他没想到今天好巧不巧,在永明学宫开学术交流会的偏偏是一群经济学家。
跟英国皇家学会一样,李国助创办永明学会的初衷是为了促进自然科学的研究。
但是当李俊臣草拟出章程以后,在与大家的讨论中,他突然意识到经济学的重要性。
实际上,明朝之所以会灭亡,根源就在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
明朝但凡是有钱,能给士兵付得起工资,能买得起先进的火器,
又怎么可能会亡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
中国又怎么可能会被满清入关?
于是在李国助的坚持下,经济学便成了永明学会目前唯一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不过当时别说是中国,就是欧洲都没有明确的经济学概念。
所以“经济学”这个名词,自然还是由李国助提出的。
只是他并没有一下就提出来,而是先在会议中一步步引导大家建立起对经济学的概念。
然后才开始引导大家对这门学问进行命名。
期间有人提出了“富国策”、“平准学”、“理财学”、“资生学”、“生计学”等多种名词,倒是给了李国助不小的惊喜。
因为这些名词在清末都曾是英文“economics”的译名。
不过大家当时对这些名词都没有形成共识。
直到李国助恰如其分地提出“经济学”时,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也许是因为永明要塞现有的成员中,大都是商人出身,
以至于经济学委员会竟然很快成了永明学会中成员最多的委员会。
委员会制度也是李国助从英国皇家学会取来的真经。
在学会创立之后,随着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各类事务日益繁杂,为了更好地组织特定的科研项目、管理相关事务以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就逐渐开始设立委员会。
比如,早期为了规范科学实验、评判科研成果以及确定相关科研资助方向等事宜,就组建了相应的委员会来承担这些职能。
像在组织天文观测相关重大项目时,会设立专门的天文观测委员会,负责协调人员、调配资源、把控观测进度以及对观测成果进行评估等工作。
在面对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时,也会召集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临时委员会来统筹推进相关研究工作。
不过李国助提出在永明学会中采用委员会制度的时候,并没有提过英国皇家学会。
因为后者是1660年才成立的。
所以他只能从其它方面,向众人推荐委员会制度。
实际上,委员会制度在欧洲的历史非常悠久。
其核心理念,是多人参与,共同处理事务。
其发展脉络大致如下:
在古代希腊的城邦政治中,就存在着类似委员会的组织形式。
雅典的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选出的代表组成,承担着诸如筹备公民大会、处理日常政务等诸多职能。
这可以看作是早期具有集体商议、决策性质的一种制度形态,
为后来委员会制度中多人参与共同处理事务的理念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欧洲一些城市的行会组织里,为了管理行业事务、协调内部成员间的利益以及制定行业规范等,会设立相应的委员会。
这些委员会通常由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具备相关经验的成员组成。
大家共同商讨并决定关乎行业发展的诸多事宜。
虽然其范围局限在特定行业领域,却体现出了集体决策、分工协作等委员会制度的典型特征。
17世纪初期,荷兰在东南亚的各处殖民据点就采用委员会制度进行管理。
英国在日本各地的商馆也使用委员会制度进行管理。
所以在商讨永明学会管理制度的会议上,李国助向大家推介委员会制度的时候,考克斯和廉司南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代议制民主逐渐确立,议会成为国家重要的政治机构。
在议会内部,为了更高效且专业地处理不同领域的事务,各类专门的委员会也应运而生,如财政委员会、外交委员会等。
它们负责对相应议题进行深入调研、审议法案草案等工作,
然后向议会全体会议提供参考意见,助力议会更好地履行立法、监督等职能。
政党为了更好地组织内部事务、制定政策以及协调竞选等活动,也纷纷设立委员会。
如政策委员会负责研究社会形势、制定符合政党理念的政策纲领,
竞选委员会专注于筹备竞选活动的各项事宜等。
这些都使委员会制度在政党政治层面不断丰富和细化。
1566 ~1609年的尼德兰革命,是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所以荷兰人算是17世纪上半叶把委员会制度玩的最溜的国家,
17世纪也是荷兰人叱咤风云的世纪。
考克斯和廉司南虽然是英国人,但对荷兰非常熟悉,认识的荷兰人也不少,
所以也能为大家举出很多荷兰人成功运用委员会制度的例子。
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则要等到1640年才能开始。
这场革命反反复复,旷日持久,一直到1688年爆发光荣革命才成功。
最后还搞出来一个折中的君主立宪制。
这使英国失去了17世纪,却使她得到了18世纪,到工业革命之后一跃成为“日不落帝国”。
直到20世纪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英国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日不落帝国”的光辉才逐渐褪去。
不过这就是后话了,李国助也不可能拿这些去说服大家接受委员会制度。
但前面那些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何况中国古代的行会也是由德高望重的人开会商讨行业大事的。
所以大家也都很快就接受了委员会制度。
到目前为止,永明学会里到底有多少委员会,连李国助都搞不清了。
他耸了耸肩,无奈地笑道:
“要是颜叔能把所有事情都搞定,我也不会找你们了。”
“实际上,这就是颜叔走之前叮嘱我的事情。”
“他让我带人,把他选定的那些伐木场改造成山蚕场。”
“等他一回来,就要能在里面放养山蚕。”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