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黄昭顿了顿,又举例道,
“假设咱们要逆风航行100海里,”
“如果风向与航线的夹角为120度,可能需要航行150海里左右,航程增加五成左右。”
“如果风向与航线的夹角为150度,可能需要航行200海里左右,航程增加一倍左右。”
说到这里,他忽然话锋一转,
“不过戗风性能好的船和驾驶技术高的船员,可以把夹角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确保航程不会增加太多。”
黄昭举例时用到了“海里”,说明他已经受到欧洲航海知识的影响。
中国古代航海一般是用“更路法”记录里程,基本单位叫做“更”。
一更,是在顺风张帆的情况下,航行一更时间的行程,约为六十里左右。
作为时间单位,一更对应的时间大致是戌时初刻到亥时初刻,时长大约为2小时。
不过具体里数值在不同时期和地域可能有一定差异。
这个跟1海里的具体数值也是一样的,
现代1海里与17世纪的1海里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听了黄昭的解释,李国助低着头,闷不吭声地在甲板上来回踱步起来。
他在仔细衡量这支船队逆风航行的能力,估算船队能否在三月上旬到达尚塔尔群岛。
首先斯库纳帆船和老闸船都是专为近海航行而设计的船型,
都很适合这次沿锡霍特山脉东麓海岸北上的航行。
说到戗风性能,两种船型也都是比较优越的。
这主要体现在帆装和船体结构之上。
帆装设计方面,
斯库纳帆船所有桅杆均挂纵帆,前桅较主桅小,
前桅可张挂一面或多面三角帆或百慕连帆,
两根桅杆上一般是斜桁帆,还有两个或多个船首斜帆。
这种帆装使帆船在戗风行驶时,能更有效地利用风力,
通过灵活调整帆的角度,让风从侧面推动帆船前进。
老闸船采用中式帆装索具,结构相对简单。
其帆面通常较大,形状适合利用风力,且能通过调整帆的角度和绳索控制来戗风行驶。
部分老闸船在中式硬帆之外还可能增加西式软帆,进一步提高航行效率。
不过,中式帆装、索具的综合性能稍逊于西式帆装。
船体结构方面,
斯库纳帆船船体通常较为修长,水线面系数相对较小,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较小。
尤其是逆风行驶时,能更轻松地破浪前进,减少风对船体的横向压力,保持较好的航向稳定性,从而提高戗风性能。
其船首一般较为尖锐,能够更好地劈开波浪,降低风阻,使帆船在戗风时更加顺畅。
老闸船船体水上部分更接近于广船,采用较为低矮的干舷。
这种设计可以减少风对船身的阻力,使船只在戗风时更加稳定,有利于发挥其帆装的效能。
操作性能方面,
斯库纳帆船帆装的设计使其在操作上更加灵活,船员可以相对轻松地调整各个帆的角度,以适应不同的风向和风力变化。
而且修长的船体和尖锐的船首也使得斯库纳帆船在转向时更加灵活,能够更快速地改变航向,在戗风航行中更好地选择有利的路线。
老闸船虽然可以通过调整帆索来适应戗风,但整体操作的灵活性还是稍逊于斯库纳帆船,
毕竟中式帆装索具在调整时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经验。
且老闸船的船体结构相对较为传统,在转向和调整航向上不如斯库纳帆船敏捷。
总体而言,斯库纳帆船在帆装设计、船体结构和操作灵活性方面都更有利于戗风航行。
其戗风性能相对老闸船更为出色。
不过,老闸船在特定的水域和环境下,也能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有效的戗风行驶。
特别是在海况复杂的近岸航行中,表现未必会不如斯库纳帆船。
至于船员的操船水平那就更没得说了,三艘船上的船员绝对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
锡霍特山脉东麓由南向北大约三分之二的长度都是偏向东北方向的,只是越往北海岸走向就越偏北。
所以这一段航线与风向的夹角不太可能超过120度,戗风航行不会增加多少航程。
然而等走完这段航程以后,锡霍特山脉剩下三分一的长度却开始偏向西北方向。
这将导致剩下的航线与风向的夹角达到甚至超过150度,使实际航程增加接近1倍。
所以要保证船队能在三月上旬到达目的地,这些可能还不够,得确保船队在途中尽量少停留。
想到这里,李国助终于停止踱步,抬起头来,开口说道:
“黄大哥,我打算对这次的测绘计划做出一点调整。”
“首先我要放弃对北苦夷岛海岸线的测绘计划。”
“至于对西河大岭东麓海岸线的测绘,”
“我希望咱们能先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西河大岭北麓,然后于返程的时候进行测绘。”
“这样我们在测绘的过程中就可以做到一路顺风,大家都会轻松很多。”
“不知你意下如何?”
面对李国助突然的态度转变,黄昭显得有些受宠若惊。
但他深知李国助越是对他不耻下问,他就越是有必要谨慎地提供答案。
于是他低下头,来回踱步了一阵,终于抬起头来,不紧不慢地说道:
“我赞成小少爷暂时放弃对北苦夷岛海岸线的测绘计划,”
“以在下浅薄的见识,暂时看不出北苦夷岛有什么值得我们测绘海岸线的价值。”
“对西河大岭东麓海岸线的测绘,我也赞成小少爷的调整方案。”
“只是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西河大岭北麓,我们就要尽量少在夜间停船。”
“可是在夜间沿岸逆风行船,又会大大增加触礁的可能。”
“若要远离海岸航行,又怕偏离航线,反倒搞得欲速不达……”
说到这里,他停下来,意味深长地盯着李国助看了一会,问道,
“敢问小少爷,你希望我们能在何时到达西河大岭的北麓呢?”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