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解决,就等着刘恒接受玉玺了。
功臣集团想要借这个机会捞取更多的利益,增加功臣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宗室们则是各怀鬼胎,有想立功的,有想被分封的。
至于外戚嘛……
基本被打包带走了。
—————————
几天后,周勃、陈平等一众大臣捧着玉玺前来面见刘恒。
刘恒坐在正中央,面朝大殿的正北方,坚决不肯接受。
“太尉,恒乃是德薄之人,岂能配得上这皇位?
刘姓宗亲中有德有才者有很多,太尉还是另选贤者登基吧。”刘恒说完向右转,算是第二次拒绝了玉玺。
第一次便是在渭桥,刘恒的每一次辞让,都是和群臣的交锋。
周勃、陈平很满意,于是将玉玺放到桌子上,走到刘恒正前方,打算再一次试探一下刘恒。
二人先是一拜,随即说道:“如今天下已定,我们二人年纪也都大了,现在想辞官归隐故里,还请代王继承皇位,允许我二人回乡。”
刘恒又怎能不明白,这是二人在以退为进。
“周大人、陈大人快快请起,若没有你们二人安了这刘氏天下,又怎能有今日之太平?
两位大人年纪还不大,岂不闻昔日廉颇年八十,尚能征战沙场,食斗米肉十斤,打的诸侯畏其勇,不敢犯赵;
何况两位大人年且不到60,再加上如今朝中正是动荡之际,又怎能缺了两位肱骨之臣?”
刘恒说完,上前扶起了二人,又继续说道:“两位大人都是有功之臣,不如陈大人继续担任左丞相,周大人担任右丞相,灌老将军担任太尉,继续为国效力如何?”
周勃、陈平相视一笑,对刘恒的做法很满意。
刘恒初到朝中,根基又不稳,如今又夺了两人的兵权,自然应该拉拢住二人。
周勃又趁势从桌子上端起玉玺,和陈平一起递了上去。
刘恒继续推辞:“两位大人不可呀,诛吕我寸功未立,如今能继续担任代王,已经是天大的恩惠,又怎能接替这皇帝之位?”
刘恒说完,又继续向右转,算是第三次拒绝了玉玺。
周勃已经不耐烦了,刚想发飙,被陈平按了下来。
陈平何等精明,他已经明白,这是刘恒对刘姓诸侯王的安排不满意。
“代王,诛吕之前,吾等曾答应事成之后许刘章以赵王、刘兴居为梁王,如今事情已成,还请代王定夺。”
刘恒对陈平的说辞很满意,微点了一下头,欣慰地笑了笑。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拿捏了功臣集团,已经将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这个好办,赵国和梁国原来分别是吕禄和吕产的封地,现在二人已除,这两个国家已经没必要存在了,废除了就是了。
如今,姐姐鲁元公主已经去世,她的封地城阳郡无人继承,就把那个郡拿出来,再将周边的几个小县拿出来,一起合并改成新的赵国,封给刘章。
刘兴居一样,在济北地区划出两个郡来,成立梁国分给刘兴居。”
刘恒话音未落,一旁的陈平眼神中已经满是敬佩之色,就差对刘恒竖起大拇指了。
绝啊!
我想那么久,怎么就没想到这样?
虽然有点不讲道理,但是……
确实好用啊!
不仅削了赵国和梁国,而且还在名义上将“赵国”和“梁国”封给了刘章刘兴居兄弟二人,又堵住了群臣的悠悠之口。
毕竟当时功臣们答应的就是赵国和梁国,但没说哪个赵国和梁国啊!
虽然是苏云去和刘章谈的,但实际上周勃陈平私下里都和刘章有联系,这都是功臣集团商量好的。
这济北郡和城阳郡,本来就是刘襄的地盘,刘恒这么做,不仅分封了刘章和刘兴居,还变相削弱了刘襄的实力。
这样一来,最强的诸侯国一下子就被拆分成三份,还分给了刘襄的两个弟弟,齐国从此也就一蹶不振了。
从这里,刘恒就发现了诸侯国的弊端,已经开始着手削弱诸侯国了。
陈平都佩服了,如何加封刘章和刘兴居已经困扰他许多天了,没想到刘恒一句话就解决了。
陈平急忙从周勃手里抢过玉玺,走到刘恒面前,双手奉上。
这回他是真的服了,心服口服。
此时,刘恒已经从刚开始朝北的方向,连续向右转了两次,现在朝向大殿的正南方,这个正是君主该坐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古代的皇帝都是坐北朝南,朝向北面被视为臣服,朝向南面被视为至尊;
皇帝的座位都是被设在北方、面向南方,象征着皇帝对天下的统治和掌控。
刘恒从朝北转向朝南,也意味着他由对群臣的臣服变为对群臣的掌控。
又经过两次推辞后,周勃陈平依旧态度坚定,表示支持刘恒登基。
恰在这时,苏云也赶来了。
他直接说出了最关键的一句话:“昔日高祖,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天下,方有如今大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汉皇位,刘氏有德者方能继之;
如今,宗室、功臣、百姓皆认为代王您是有德之人,皇位理应由代王您来坐!”
苏云此话一出,众臣齐齐跪下。
“代王有德,理应继承皇位,吾等拜见新帝,恭迎陛下登基!”
刘恒笑了,笑得是那般灿烂。
苏云之所以这才到,就是刘恒安排好的。
这一切都是一场戏,一场好戏,一场刘恒早就安排好的戏。
进京才短短的三天,刘恒就已经从任人摆布的棋子,变成了自由落子的棋手,将功臣集团牢牢地压制在棋盘中。
另外,刘恒的辞让也为后世的皇帝提供一个模板,后世凡是特殊情况继承皇位的,都是以这个方式接手的。
……
公元前183年,20岁的代王刘恒于长安未央宫登基为帝,便是历史上的汉文帝。
由于刘恒是小宗入大宗,群臣想为刘恒的登基仪式举办的隆重一些,目的是体现刘恒帝位的正统性。
但被刘恒拒绝了。
刘恒不愿意做特例,要求一切按照原来的标准来,一切从简。
终其文帝一朝,刘恒都在为皇位的正统性而努力,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就像明太宗朱棣一样。
苏云也是如释重负,完成了刘邦的嘱托,终于不用再每天想着了。
登基大典结束后的当天晚上,苏云睡了这12年来最舒服的一觉。
刘恒封母亲薄氏为太后,封吕氏为先帝皇后,用来彰显自己的法理正统。
大概意思就是封吕后为先帝的皇后,先帝自然就是高皇帝刘邦,就是表明自己的帝位承继于高皇帝刘邦,而非承继于汉孝惠帝刘盈。
吕后剩下的时光,基本上也就在长乐宫的偏殿度过了。
不过她是幸运的。
由于吕家人全死光了,吕后就是再想折腾,也没有任何机会了;
更何况现在吕后已经没了野心,所以刘恒对她的控制还是很松的。
薄太后又是个贤惠的女子,念在当年吕后放自己回代国的恩情,薄太后还经常去吕后的宫里看看她。
可以说,吕后最后的时光里,除了没有权力,其他方面还是很幸福的。
喜欢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