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帝登基,总会伴随着莫名的进取心,总是想着建大功,或者改前朝的大错。
刘恒当然也不例外。
刘恒登基的第一把火,便是给功臣的倒吕行动定了性。
出于政治需要,刘恒还是给吕家安上了个乱的帽子,目的就是为了笼络功臣集团。
只有给吕家的行为定了性,才能更好地给功臣们立的功定性。
功臣们几乎都在刘恒这儿得到了不小的利益,算是稳住了大批功臣的心。
刘恒为了确定自己帝位的正统性,再一次确定了刘邦的庙号太祖。
因为刘邦是开国皇帝,毋庸置疑的称祖,所以当时群臣并没有确定刘邦的庙号。
因为在此之前,大家都说高皇帝,很少有人称呼庙号。
到了刘恒这儿,开始正式有了太祖高皇帝的说法,真正确定要到刘恒驾崩,刘启登基之后。
新帝登基第二把火,便是拉拢刘氏宗亲。
刘恒先是颁布诏令,大赦天下。
那些之前被贬的刘氏宗亲们,刘恒又恢复了他们的爵位和封地。
之后,刘恒又更进一步,给原来吕雉除掉的五弟刘恢、六弟刘友、八弟刘建,重新上了谥号,恢复了他们的名分。
这是笼络人心、巩固帝位最快的方式。
这些都是刘恒和云哥商量后决定的,苏云对刘恒地位的稳固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新帝登基的第三把火,便是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势力,用以打击朝中的旧臣。
刘恒本来想重新恢复相国之位,让苏云担任的,可是被苏云拒绝掉了。
“惠帝时期废除了相国,就没必要再设立了,相国的权力太大,不利于你加强皇权。
况且,如今左右两个丞相相互制衡,有利于朝局的稳固,再来一个更大的势力,反而不利于如今的局面。”
苏云给刘恒分析着,打消了刘恒想立苏云为相国的念头。
能有如今的局面来之不易,苏云不想打破其中的平衡。
周勃、陈平不是傻子,他们很快就发现,新皇帝和苏云的关系不一般,如果让苏云做了相国,那周勃陈平还不得炸了天?
刘恒是一如既往的信任云哥,他替云哥鸣不平。
但苏云不在乎的啦,反正偷偷懒也是不错的。
——————
两天后,新帝登基的第一次大朝会,在未央宫中举行。
看着群臣在下面跪拜的样子,和刘盈第一次开大朝会生出对权力的渴望不同,刘恒的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担忧……
古代讲究法理正统性,刘盈是嫡子,他继承皇位是理所应当,没有任何负担。
可刘恒不是。
他是小宗入大宗,终其一生都要背负着得位不正的名声,他只能靠一生的努力来证明,这个皇位由他做是正确的。
历史上的太宗就没几个顺位继承的,他们都穷极一生,不敢有丝毫懈怠。
只为来证明:皇位由他们做是正确的。
在这方面,明太宗朱棣比较有话语权。
只可惜,被另一位小宗入大宗的皇帝贬得一塌糊涂……
……
群臣各怀鬼胎,他又不熟悉;刘姓诸侯王觊觎皇位,时时刻刻想着造反;和平了几年的匈奴又再次进犯,边境上又面临新的威胁……
他不过是用利益稳住了所有人,可一旦利益链崩塌,随之而来的,很有可能是大汉的倾覆。
刘恒不得不提前考虑,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时候,刘恒能信任的,只有苏云、宋昌、张武三名心腹以及舅舅薄昭。
这次大朝会,没有让刘恒体会到皇帝的至高无上,反而让刘恒感觉到无数的危机。
但是云哥不怕,他刘恒也不怕!
可是云哥…没有来……
这个点,八成还在家睡觉呢……
六点的早朝啊,苏云真受不了。
周勃、陈平都习惯了,毕竟苏云在刘邦一朝的时候就这样,但凡经历过刘邦一朝的臣子都知道了。
刘邦一开始也是骂的,但苏云来上朝全程几乎就是闭着眼,刘邦是真的拿他没办法了。
最后刘邦只能妥协,特许苏云可以不用上朝,但必须随叫随到。
老爹定下来的,刘恒也得认啊!
……
在进京的当天晚上,苏云怕刘恒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曾经开导过刘恒:“你所接手的大汉,并不是一个好时代,相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一切都需要你来摆平,当然,我相信你,因为你的能力很强,你是个优秀的孩子。
正是因为你的能力很强,所以你身上要担的责任就很大,压力也很大,可挺过去之后,随之而来的成绩也更大。
感到压力需要解决它、疏导它,而不是将它压在心上;
有压力可以和我说,也可以和你的舅舅、你的母亲说,将压力转化成你更大的动力。
慢慢来,事情都是会解决的,云哥永远是你强力的后盾,既然云哥选择了你做皇帝,就会一直支持你到底!”
说到底,刘恒还只是个19岁的孩子,能做到如今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天来,每每想起这些话,刘恒低落的心都会燃起新的斗志!
是啊,有云哥在身边真的很安心,云哥虽然比较懒,但是不懒的时候似乎真的无所不能。
加油,大汉需要我,我能行!
少年的成长,往往就在某个时刻。
————————
很快,第一个麻烦就来了。
少年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麻烦中,渐渐地成长。
要说这次诛吕行动中真正吃大亏的,还得是刘襄三兄弟。
刘章、刘兴居看着刘恒送上来的这么个“赵国”和“梁国”,他们两个人肺都要气炸了!
他们两个人都是热血青年,哪受得了这种屈辱?
可如今,刘恒已经掌握了京城的兵权,他们兄弟二人又能怎么办?
兄弟二人商量后决定先回封国,等和大哥决定过后,实在不行就造反!
毕竟确实对刘章、刘兴居兄弟太不公平了。
刘章在吕后时期好歹还是郎中令,在京城里面有兵权,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他杀了妻子和孩子,几乎屠了吕家全族,遭尽了唾骂,被人拿着背信弃义的帽子,到最后就换了屁大点封国。
又把这封国名字改成赵国,还是从大哥原来的地里划出来的,这不是纯属恶心他的吗?
这刘恒寸功未立,就成了皇帝,他们兄弟二人如今却落得这个下场,任谁心里都不可能平衡。
兄弟二人密谋的倒挺好,可惜被他们府里的下人听到了。
下人:太好了,机会来了!
送上门来的进步,不收真是太对不起了!
下人急忙将消息汇报给了刘恒,刘恒赶紧召集大家来商议。
刘恒很快紧急部署,将刘章兄弟二人抓了过来。
由于没有具体的证据,再加上二人死不承认,最后刘恒只能训斥了两句了事。
这回可把二人吓坏了,回去连家都不敢回,找一辆马车就匆匆赶往封国了。
可如今,事情已经出现了,兄弟二人又怎能甘心?
倘若不采取措施,他们必然造反啊!
苏云赶紧找来周勃陈平,三巨头紧急商量对策。
毕竟这事周勃陈平是有责任的,因为他们没有立刘襄,又没有做到答应刘章的,才导致了今天这个局面。
要是刘章二人真反了,周勃陈平在历史上必然会留下骂名。
最后,三个人达成了共识。
斩草除根,才能以绝后患!
喜欢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