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淳轻叹一声,说道:“去城西的‘育才’私塾。” 育才私塾曾经是京城最先响应新式教育的私塾之一,如今却……
马车辘辘,载淳一路沉思。
抵达育才私塾时,原本朗朗的读书声却稀稀落落。
他微服进入私塾,只见课堂上,孙先生正襟危坐,却讲着老旧的四书五经。
载淳心中一沉,旁听了一会儿,便悄然离去。
接下来的几日,载淳走访了多家私塾,情况大同小异。
变革的苗头已然熄灭,守旧派的言论如同野草般蔓延。
私塾先生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这新学,我看就是瞎胡闹!”一个先生摇着头,一脸不屑。
“可不是嘛,咱们教了这么多年的圣人之道,岂能说改就改?”另一个附和道。
他们担心变革会动摇他们在教育界的地位,更担心失去赖以生存的饭碗。
回到宫中,载淳召集了先前支持变革的几位民间学者。
“朕今日走访了几家私塾,情况很不乐观。”载淳语气沉重,“守旧派的势力根深蒂固,变革的阻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一位年轻学者站出来说道:“皇上,我们可以派人去各个私塾宣传新学的优势,让先生们明白变革的好处。”载淳点头,这的确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于是,一批批支持变革的人士被派往京城的各个私塾,他们讲述着新学带来的美好前景,描绘着未来教育的蓝图。
同时,载淳也亲自前往一些私塾,与抵制的先生们促膝长谈。
“朕可以向各位保证,变革绝非要损害先生们的利益,而是为了大清的未来,为了培养更多有用之才。”他诚恳的态度,渐渐打动了部分私塾先生。
育才私塾内,孙先生拿着新教材,反复翻阅。
载淳的承诺和新学的内容,让他陷入了沉思。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嬉戏的孩子们,心中似有波澜。
宫中的御书房内,载淳正批阅奏折。
李莲英匆匆进来,附耳低语:“皇上,徐御史求见…”
徐御史趾高气扬地走进御书房,手中紧紧攥着弹劾奏折,仿佛握着制裁主角的利剑。
“皇上,臣要弹劾您推行的新学,此举扰乱纲常,祸国殃民!”他义正言辞,慷慨激昂,唾沫星子几乎喷到载淳脸上。
载淳不动声色地听着,眼神深邃如潭水,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待徐御史说完,载淳才缓缓开口:“徐大人,你口口声声说新学扰乱纲常,可有证据?”
徐御史早有准备,从袖中掏出一摞厚厚的文书,全是民间私塾先生联名反对新学的诉状。
“皇上,请您过目!”徐御史将文书呈上,心中暗自得意。
载淳接过文书,随意翻阅了几页,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这些诉状,可是出自你手笔?”徐御史脸色一变,矢口否认:“皇上,臣冤枉!这都是民间先生们的真实想法。”载淳也不戳穿他,只是淡淡说道:“徐大人,朕会彻查此事,还望大人好自为之。”
徐御史离开后,载淳立即下令彻查徐御史的不法行为。
銮仪卫效率极高,很快便查出徐御史暗中煽动民间反对变革的势力,甚至还收受贿赂,中饱私囊。
证据确凿,徐御史百口莫辩。
与此同时,载淳微服私访,来到天津港。
他听说这里聚集了不少出洋经商的商人,或许能从他们那里找到突破口。
果然,载淳结识了几位思想开明的商人,他们对西方的教育理念十分认同,也深知新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载淳向他们阐述了自已的变革计划,并表达了对资金和资源的需求。
这些商人被载淳的真诚和远见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资助民间私塾的变革,提供新教材、教具和师资培训。
有了这些商人的支持,民间私塾的变革重新燃起了希望。
新教材陆续送达各个私塾,新式教学方法也开始推广。
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私塾先生,也逐渐转变了观念,积极参与到变革中来。
载淳的变革计划,终于得以继续推进。
夜幕降临,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御书房里,载淳处理完政务,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李莲英悄无声息地进来,低声说道:“皇上,钟粹宫的婉贵妃求见。” 载淳眼神一动,“让她进来吧。” 李莲英躬身退下。
片刻之后,婉贵妃款款而来……
婉贵妃身着轻薄的纱衣,款款走近载淳,眼神中带着温柔。
她轻轻地坐在他身旁,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载淳握住她的手,只觉得柔若无骨。
“皇上,您为了国事操劳,也要注意身体啊。” 婉贵妃的声音温柔似水,带着一丝关切。
载淳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将她轻轻揽入怀中,两人的身体紧紧相拥,呼吸交缠。
婉贵妃在他耳边轻语着爱意,诉说着对他的思念和崇拜。
载淳被她的热情点燃,两人共度缠绵之夜。
翌日清晨,载淳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朝堂之上。
他颁布了一道圣旨,对积极支持新学变革的私塾进行嘉奖,并允许他们使用皇家书院的一些资源,包括书籍、教具和师资力量。
这道圣旨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
原本还在观望的私塾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变革的行列,新学变革的势头更加迅猛。
载淳看着朝堂上欣喜的表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国子监的守旧派并不甘心失败。
纪昀脸色铁青,他将手中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岂有此理!皇上竟然如此偏袒新学,置我等老臣于何地?” 他身边的几位老臣也纷纷附和,表示要联合其他势力对主角进行更大的反击。
他们暗中串联,联络朝中对新学不满的官员,准备在下次朝会上对主角发起猛烈的攻击。
与此同时,载淳也意识到了守旧派的蠢蠢欲动。
他召集了支持变革的官员和学者,商讨应对之策。
“诸位,守旧派的反扑即将到来,我们该如何应对?”载淳语气沉重,他知道这场斗争将是一场硬仗。
一位官员站出来说道:“皇上,我们可以先发制人,将守旧派的阴谋公之于众,让他们无处遁形。” 载淳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他望着窗外,眼神深邃,似乎在酝酿着更大的计划。
深夜,紫禁城内灯火通明。
载淳独自一人在御书房内踱步,手中握着一份密报。
他眉头紧锁,低声自语道:“看来,事情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黑影闪身而入,“皇上,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