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的禀报如同惊雷,在载淳耳边炸响。
“国子监出事了?细细说来!”载淳猛地转身,语气凌厉。
李莲英战战兢兢地将事情的经过娓娓道来:原来,国子监祭酒纪昀联合几位老学究,煽动学子罢课,抵制新课程,甚至扬言要恢复旧制,一时间,国子监内乱成一锅粥。
与此同时,民间私塾也受到波及,一些家长听信谣言,纷纷要求恢复旧的教育方式,新式教育的推广陷入僵局。
载淳听罢,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深知,教育改革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不容有失!
他当机立断,决定亲自前往国子监,平息这场风波。
国子监内,气氛剑拔弩张。
学子们聚集在讲堂外,高声喧哗,抗议新式教育。
载淳抵达时,现场一片混乱。
他并未动怒,而是径直走到学子们面前,语气沉稳而有力:“朕知道,你们对新式教育心存疑虑,朕今日来,便是要解答你们的疑惑。”
载淳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子们对话,他耐心解释新式教育的优势,并承诺会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他的真诚和决心逐渐打动了学子们,他们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载淳又前往民间私塾,与家长们面对面交流,他以皇帝的身份保证新教育的好处,并且承诺会解决他们的担忧。
他的坦诚和承诺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局势开始扭转。
就在众人以为这场风波即将平息之时,纪昀站了出来……
他缓缓走到载淳面前,深施一礼,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皇上,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载淳语气简洁,目光锐利地盯着纪昀。
纪昀直起身,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皇上,祖宗之法不可变!这新式教育,不过是奇技淫巧,于国无益!老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恢复旧制!”他话音刚落,几位老学究也纷纷附和,一时间,礼部大堂内充满了守旧派的声音。
载淳面色不变,心中却冷笑一声。
他知道,这是守旧派最后的挣扎。
“纪大人,你口口声声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可祖宗之法就一定是好的吗?难道我们就要永远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吗?”载淳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在大堂内回荡。
“祖宗也曾改革变法,为何到了我朝,就成了金科玉律,不可更改?”
纪昀一时语塞,他没想到载淳会如此反驳。
他支吾了半天,才说道:“皇上,这……这新式教育,终究是……是……”
“是进步,是希望,是未来!”载淳接过他的话,语气坚定。
“纪大人,你固守旧制,可想过我大清的未来?列强环伺,虎视眈眈,若不思进取,改革图强,迟早要被时代所淘汰!这新式教育,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想,是开眼看世界的眼光!”
载淳滔滔不绝,旁征博引,从国家发展到民族振兴,从历史教训到未来展望,说得守旧派大臣们哑口无言。
他引经据典,将新教育理念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字字珠玑,句句铿锵。
大堂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载淳的气势所震慑。
纪昀脸色苍白他无力地垂下头,不再言语。
其他守旧派大臣们也面面相觑,最终,一位老大臣缓缓开口:“皇上圣明,臣等……心服口服。”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守旧派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变革。
载淳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知道,这场关于教育变革的胜利,他赢了。
他环视四周,目光落在一位侍卫身上,“去,告诉皇后……”
载淳的目光落在一位侍卫身上,“去,告诉皇后,朕今晚摆驾坤宁宫。” 侍卫领命而去,载淳深吸一口气
消息传到坤宁宫,缪婉清欣喜不已。
她立刻吩咐宫人准备盛宴,要为载淳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夜幕降临,坤宁宫灯火通明,丝竹之乐悠扬婉转。
缪婉清身着华丽的宫装,凤冠霞帔,更衬得她容光照人,宛若九天仙女下凡。
载淳到来时,她正翩翩起舞,舞姿曼妙,眼神中满是爱意与自豪。
一曲舞罢,她款款走到载淳面前,盈盈一拜:“恭贺皇上,旗开得胜。”载淳轻轻扶起她,眼中满是柔情:“婉清,你辛苦了。”
载淳在宴会上宣布,新式教育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这一旨意立刻传遍了大江南北,举国欢腾。
载淳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他以雷霆手段平息了这场教育改革的风波,也向世人展示了他锐意改革的决心。
载淳深知,教育改革只是国家富强的一环,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去完成。
深夜,载淳独自一人在御书房批阅奏折。
他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眉头紧锁。
教育改革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希望,但也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家积弊之深。
军事羸弱,经济凋敝,科技落后……
这些问题都需要他去解决。
“皇上,该休息了。”李莲英轻声提醒。
载淳放下手中的奏折,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思绪万千。
他深知,改革之路漫长而艰辛,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肩负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希望。
突然,他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李莲英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脸色煞白:“皇上,大事不好!山东……山东……” 他气喘吁吁,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载淳心中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山东怎么了?”他沉声问道。
李莲英颤抖着双手递上一份奏折:“山东……新式学堂……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