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他联合了英国公使,准备……”黑影的声音颤抖着,几乎说不下去,“准备弹劾皇上您!”
同治帝闻言,脸色骤变。
他没想到赫德竟然如此大胆,敢联合外国势力来对付自已。
一股怒火在他胸中燃烧,但他强压下怒火,冷声问道:“证据确凿吗?”
“千真万确!”黑影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双手呈上,“这是赫德与英国公使的密信,请皇上过目。”
同治帝接过信,仔细阅读起来。
信中赫德与英国公使约定,由英国公使出面弹劾他,迫使他放弃洋务运动,并将海关的控制权交还给外国人。
“好一个赫德!好一个英国公使!”同治帝将信狠狠地摔在地上,眼中闪烁着寒光。
“朕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已平静下来。
赫德的举动虽然让他愤怒,但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洋务运动的阻力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能最终实现自已的目标。
设备的购买已经到了最后敲定的阶段,同治帝亲自过问每一项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他深知,这些设备是洋务运动的基础,一旦出现差池,整个计划都将功亏一篑。
同时,他也开始着手安排人才出国学习的行程。
他精心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准备送他们去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些人,将是未来中国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进行,但同治帝心中始终有一丝不安。
他知道,守旧派和那些西洋商人不会轻易罢休,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挠洋务运动的进行。
果然,在最后一次商议设备购买款项时,户部尚书再次跳了出来。
他哭丧着脸,声称国库空虚,无力支付如此巨额的款项,提议削减一半的购买计划。
同治帝心中冷笑,他知道户部尚书又在玩老把戏。
他目光如炬,盯着户部尚书,一字一句地说道:“尚书大人,朕记得前些日子,户部拨了一大笔款项修缮圆明园,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户部尚书脸色一变,支支吾吾地说道:“这……这……”
同治帝猛地一拍桌子,厉声喝道:“来人!给朕彻查户部账目!”
户部尚书闻言,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哆哆嗦嗦地求饶道:“皇上饶命!皇上饶命!臣一时糊涂……”
同治帝冷哼一声,并未理会他的求饶。
他早已掌握了户部尚书贪污的证据,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揭露而已。
如今,这老狐狸竟然敢阻挠洋务运动,简直是自寻死路!
很快,彻查的结果出来了。
户部账目果然存在大量问题,户部尚书挪用公款的证据确凿无疑。
同治帝将账簿扔到户部尚书面前,冷冷地说道:“尚书大人,你可还有什么话说?”
户部尚书面如死灰,他知道自已完了。
他颤巍巍地抬起头,哀求道:“皇上,臣知罪了!臣愿意将所有贪污的银两如数奉还,只求皇上饶臣一命!”
同治帝冷笑一声:“饶你一命?你以为朕会相信你的鬼话吗?你挪用公款,阻挠洋务,罪不容诛!”
“皇上,臣真的知道错了!只要皇上能饶臣一命,臣愿意倾家荡产支持洋务运动!”户部尚书为了活命,已经顾不上什么颜面了。
同治帝心中一动,他知道户部尚书家底丰厚,如果能让他乖乖掏钱,倒是可以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
他略一沉吟,说道:“好,朕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你将挪用的款项全部补上,另外再拿出十万两银子支持洋务,朕便饶你一命!”
户部尚书如蒙大赦,连忙磕头谢恩。
有了这笔钱,设备购买的资金问题总算解决了。
接下来便是设备的验收。
同治帝不敢掉以轻心,他亲自带领一批技术人员,对每一件设备都进行了严格的检验。
赫德见同治帝如此认真,也不敢再耍什么花招,设备购买进行得异常顺利。
看着码头上堆积如山的先进设备,同治帝心中充满了喜悦。
他知道,洋务运动终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他眺望着远方,眼神坚定而深邃。
“李大人,”同治帝突然开口,“明日,朕要亲自去送他们……”
码头上,汽笛声长鸣,送别的气氛浓厚。
一艘崭新的蒸汽轮船缓缓驶离港口,船上载着的是大清未来的希望——一群即将远赴重洋学习先进科技的年轻人。
同治帝站在码头边,目送着轮船远去,目光坚定而深邃。
“朕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辜负朕的期望,学成归来,报效国家!”他的声音在海风中显得格外清晰有力。
……
洋务运动的这两项关键事务——设备购买和人才出国学习——的顺利达成,让同治帝看到了洋务运动成功的曙光。
朝中支持洋务运动的势力也更加坚定信心,守旧势力暂时被压制下去,不敢再公然反对。
李鸿章更是喜形于色,他深知,这对于他,对于整个洋务派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皇上圣明!”李鸿章激动地跪倒在同治帝面前,“洋务运动必将成功,大清必将中兴!”
同治帝微微颔首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已的目标,带领大清走向繁荣富强。
夜深了,同治帝独自一人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
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担忧。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皇上,不好了!”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出事了!出大事了!”
同治帝心中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说!发生了什么事?”
“运送设备的……运送设备的船……”侍卫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