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挽清:同治盛世 > 第37章 洋务途艰智破局

“李莲英,”同治帝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那些新到的设备,都安置妥当了?”

李莲英躬身答道:“回皇上,都已按您的吩咐,妥善安置在京郊新建的库房里,并派了可靠的侍卫日夜看守。”

同治帝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明日朕要亲自去看看。”

翌日清晨,同治帝便带着婉贵人和李鸿章等人前往京郊库房。

崭新的库房巍峨耸立,周围戒备森严。

库房内,从西洋购置的先进织布机、蒸汽机等设备整齐排列,闪耀着金属的光泽。

同治帝仔细查看每一台设备,不时向身旁的洋人技师询问操作方法。

婉贵人也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新奇的玩意儿,眼中充满了惊叹。

设备调试正式开始。

轰鸣声中,蒸汽机缓缓运转,带动着织布机运作,然而,运转并不顺畅,时常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甚至有几次直接停止了工作。

洋人技师满头大汗地检查着,却找不出原因。

同治帝的眉头也渐渐皱了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情况不断发生。

各种设备在调试过程中都出现了莫名其妙的问题,不是零件损坏就是运转失灵。

洋人技师们束手无策,甚至怀疑这些设备本身就存在缺陷。

“皇上,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李鸿章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焦急地问道。

同治帝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他心中隐隐感到,这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有人在暗中搞鬼。

一股怒火在他胸膛燃烧,是谁胆敢阻挠他的洋务大计?

回到宫中,同治帝立刻召见了内务府总管大臣。

“朕问你,负责库房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同治帝语气冰冷,目光如炬。

总管大臣吓得浑身颤抖,连忙跪倒在地:“回…回皇上,都是奴才精心挑选的可靠之人……”

同治帝冷笑一声:“可靠?哼!朕看未必!”他猛地一拍桌子,“给朕彻查!务必查清这些设备为何频频出现故障!若查出有人从中作梗……”他顿了顿,语气森然,“严惩不贷!”

总管大臣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夜深人静,同治帝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闪烁的灯火,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李鸿章悄悄地走了进来,“皇上……” 他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条,双手呈上。

同治帝接过纸条,展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名字……

他紧紧地攥着纸条,指关节泛白。

“李鸿章,”同治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件事……”

同治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件事,务必办得干净利落,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李鸿章领命而去,如同融入夜色的幽灵。

同治帝站在窗前,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重重黑暗,看到阴谋背后的黑手。

他深知,这场洋务运动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阻力重重,但他绝不会退缩。

接下来的几天,同治帝表面上不动声色,依旧每日前往库房监督设备调试,暗地里却安排李鸿章秘密调查。

凭借着在官场多年的经验,李鸿章很快便摸清了情况。

原来,是户部尚书暗中收买了库房的几个管事,让他们在设备上做手脚,以此来阻挠洋务运动的进行。

名单呈上,同治帝眼中寒光一闪,当即下令将这些蛀虫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他亲自参与设备调试,凭借着对现代机械的了解,很快便解决了一些洋人技师都无法解决的小问题,设备的运转逐渐流畅起来。

眼见破坏设备的计划失败,户部尚书又跳了出来,在朝堂上公开指责同治帝的洋务运动耗费巨大,应该立即停止。

“皇上,”户部尚书痛心疾首地说道,“国库空虚,这洋务运动耗费巨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同治帝冷笑一声:“户部尚书此言差矣,洋务运动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长远来看,必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收益,富国强兵,指日可待!”

“皇上,”户部尚书厉声道,“这不过是空口白话,有何凭证?臣恳请皇上以国库为重,停止这劳民伤财的洋务运动!”

“空口白话?”同治帝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朕有数据为证!”他从袖中掏出一份奏折,“这是……”

同治帝从袖中掏出一份奏折,“这是朕根据设备调试后的数据,推算出的未来三年内洋务工厂的预估收益。户部尚书不妨看看,这可是实打实的数据,并非空口白话。”

户部尚书接过奏折,草草翻阅了几页,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奏折上,详细列举了各项收益数据,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其数额之巨大,远超他的想象。

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已根本无力反驳。

这些数据清晰明了,逻辑严密,让他无从下手。

“这……这……”户部尚书支支吾吾,额头上冷汗直冒。

同治帝冷哼一声:“户部尚书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户部尚书颓然地摇了摇头,灰溜溜地退了下去。

朝堂上的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闭上了嘴巴,不敢再多言。

深夜,李鸿章再次秘密求见同治帝。

“皇上,”李鸿章压低声音,“臣得到消息,那些在海外留学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