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淳站在乾清宫的窗前,望着紫禁城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暮色中,心中却丝毫没有放松。
新政的推行阻力重重,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一股不安的情绪在他心头蔓延,如同窗外的暮色般挥之不去。
突然,陆锦阳快步走入,单膝跪地,语气急促:“皇上,慈宁宫有异动!太后今日秘密召见了数位大臣,其中包括……”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寿州知府陈大人和吏部侍郎王大人。”
载淳的眼神瞬间变得冷峻,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凝结起来。
“还是不死心啊……”他低语,语气中带着一丝寒意。
这两个人都是慈禧的旧部,他们的出现预示着新的风暴即将到来。
载淳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窗棂,一下,两下,节奏越来越快,如同他此刻急速跳动的心脏。
几天后,京城开始流传一些关于皇帝的流言蜚语。
起初只是些无关痛痒的闲谈,但很快,这些流言便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
有人说皇帝年少轻狂,不理朝政,只沉迷于玩乐;又有人说新政劳民伤财,国库空虚,欲要增加赋税,百姓怨声载道。更有甚者,拿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言之凿凿地指责皇帝治国无方,昏庸无能。
这些谣言如同无形的利刃,刺向载淳的心脏。
他感到巨大的压力,仿佛置身于一片黑暗的漩涡之中,看不到光明,也找不到方向。
他明白,这是慈禧的反击,而且来势汹汹。
他召集了恭亲王奕訢和几位心腹大臣,商议对策。
奕訢面色凝重:“皇上,此事非同小可,太后这是要……”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朕心里有数,你们不必担心。”
载淳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已保持冷静。
他知道,这个时候他绝对不能乱了阵脚。
然而,事态的发展远比载淳预想的要严峻。
“锦阳,”他沉声说道,“加强宫廷守卫,严密监视慈宁宫的动静。另外……”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派人暗中调查,查清这些谣言的源头,务必找到幕后主使!”
陆锦阳领命而去,载淳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夜幕已经完全降临,紫禁城笼罩在一片深沉的黑暗中。
第二天早朝,以寿州知府陈大人和吏部侍郎王大人为首的守旧派官员,纷纷上奏弹劾皇帝,要求削减皇权,恢复旧制。
陈大人声色俱厉:“皇上,新政实施以来,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此乃祸国殃民之举!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以安天下!”王大人也附和道:“皇上年少,缺乏治国经验,理应将政务交由太后和议政王大臣共同处理,方可保大清江山稳固!”
朝堂上,守旧派官员你一言我一语,气势汹汹,仿佛要将载淳吞噬。
载淳坐在龙椅上,面色平静,但内心却波涛汹涌。
他知道,这是慈禧精心策划的一场逼宫大戏,目的就是要将他彻底架空。
他环视群臣,目光如炬,沉声道:“朕自登基以来,夙夜忧叹,励精图治,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清的繁荣昌盛!尔等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国效力,却在此散播谣言,蛊惑人心,究竟是何居心?!”
载淳的声音掷地有声,震慑全场。
守旧派官员们被他凌厉的目光所震慑,一时间竟无人敢再言语。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恭亲王奕訢站了出来,他缓缓说道:“皇上,臣以为……”
乾清宫内,陆锦阳带领侍卫们迅速进入戒备状态。
所有的门窗都被封闭,侍卫们分组把守各个关键位置,严阵以待。
陆锦阳亲自巡视,检查每一处防线。
他的动作干净利落,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仿佛能洞察一切潜在的威胁。
乾清宫的守卫如同铁桶一般,任何人想要突破这道防线,都将是不可能的任务。
御林军在宫门外徘徊,试图寻找机会靠近乾清宫。
然而,每当他们试图靠近,陆锦阳的侍卫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将他们逼退。
数次交锋,御林军始终未能突破防线,反而被陆锦阳的侍卫们击退,连连受挫。
陆锦阳的英勇和智慧,让所有人对他的能力肃然起敬。
载淳站在乾清宫的窗前,望着门外紧张有序的防守,心中感到了一丝安心。
次日早朝,寿州知府陈大人和吏部侍郎王大人再次率领守旧派官员上奏,声势更加嚣张。
朝堂上,气氛紧张得几乎可以切开。
载淳坐在龙椅上,冷静地扫视着面前的群臣。
他的眼神中透出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诸位大臣,”载淳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每一个大臣的心头,“今日你们纷纷上奏,弹劾新政,指责朕治国无方。朕想知道,你们的这些指责,证据何在?”
朝堂上一时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几个为首的守旧派大臣身上。
陈大人和王大人对视一眼,脸上的自信开始动摇。
陈大人结结巴巴地说道:“这……这证据……臣等正在搜集之中。”
载淳冷笑一声,目光如炬,逼视着陈大人:“搜集之中?那么,为何在此之前,你们就能如此肯定地指责朕治国无方?”
陈大人和王大人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其他守旧派官员也纷纷低下了头,不敢再与载淳对视。
朝堂上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嚣张的言辞渐渐变得低微,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隐秘的不安。
就在这时,恭亲王奕訢缓缓站起身,目光深邃地望向载淳:“皇上,臣以为……”
载淳目光坚定,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奕訢继续。
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但此刻,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支持,而是整个朝堂的回应。
奕訢拱手道:“皇上圣明,臣以为空口无凭,不如让双方各派代表前往民间,实地考察一番,如此一来,真相便可大白于天下。”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守旧派官员们没想到奕訢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一时间都慌了神。
他们散布谣言,本就是为了混淆视听,诋毁皇帝,若是真的派人去民间调查,他们的谎言岂不是不攻自破?
慈禧太后也没料到载淳会如此应对,她原本的计划被打乱,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
但她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手,很快便镇定下来,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她缓缓开口:“哀家觉得恭亲王的提议甚好,只是这派去民间调查的人选,需得慎重考虑,以免有人从中作梗,影响调查结果。”
载淳自然明白慈禧的用意,她这是想借机安插自已的人手,操控调查结果。
但他并没有反对,反而顺着慈禧的话说道:“太后所言极是,朕也正有此意。不如就由太后和朕各派一人,再由各位大臣推举一人,组成三人调查小组,如何?”
慈禧心中暗喜,表面却不动声色:“皇上英明。”
载淳的目光扫过朝堂上的众臣,最终落在了户部尚书李鸿章身上:“李大人,你素以清廉公正著称,就由你代表众臣,与太后和朕派去的人一同前往民间调查吧。”
李鸿章心中一惊,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卷入这场权力斗争的漩涡。
但他不敢拒绝皇帝的旨意,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慈禧太后思忖片刻,最终选择了自已的心腹,内务府总管大臣文祥。
载淳则选择了自已的亲信,翰林院编修翁同龢。
三人调查小组就此成立,即将前往民间调查真相。
是夜,载淳独自一人在御书房内踱步,手中握着一封密信。
他缓缓展开信纸,上面只有短短几个字:“寿州,陈府。” 载淳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将信纸投入烛火之中,看着它化为灰烬。
“陆锦阳,”他沉声说道。
“臣在。”陆锦阳应声而出,单膝跪地。
“传朕旨意……”载淳顿了顿,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秘密前往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