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挽清:同治盛世 > 第62章 水利困局现转机

“李工匠,你有什么想法?”载淳的目光落在一位一直沉默不语的老工匠身上。

这位李工匠治水经验丰富,曾参与过黄河的治理,在当地颇有名望。

李工匠抬起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皇上,老朽无能,这…这难题实在棘手啊!”

载淳看出李工匠似有难言之隐,“但说无妨。”

李工匠这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实情,原来他早有解决之法,却碍于当地乡绅的打压,不敢贸然提出。

这些乡绅与贪官污吏勾结,从中牟利,害怕新的方案会影响他们的利益,便暗中阻挠。

载淳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但他更明白,治水刻不容缓,容不得半点拖延。

他当即下令,彻查此事,严惩不贷。

时间一天天过去,工程进度却因为技术难题停滞不前。

载淳站在高处,望着未完工的河道,心中满是无奈。

他深知,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技术难题,不仅会延误工期,还会让百姓对朝廷失去信心。

第二天,载淳再次来到河道工地,见到李工匠正在仔细研究图纸,神情异常专注。

载淳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李工匠的肩膀,“李工匠,有什么新进展了吗?”

李工匠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皇上,老朽昨晚受一位老工匠的启发,突然想到了改进治水图纸的方法!如果按照这个方案实施,不仅能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还能大大提升工程的效率!”

载淳大喜过望,连忙接过图纸,仔细查看。

图纸上新的设计清晰明了,果然解决了许多关键问题。

他激动地拍了拍李工匠的肩膀,“好!李工匠,你真是妙手回春!”

李工匠谦虚地笑道:“皇上过奖了,这都是老朽应该做的。但……”他顿了顿,面色又变得有些凝重,“虽然有了新的技术方案,但实施起来需要更多的资金。”

载淳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他沉声道:“资金问题,朕会想办法解决。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让这项工程顺利进行,让百姓早日受益。”

富察氏站在一旁,看着这对君臣之间的默契与决心,心中也在默默祈祷。

她轻声说道:“皇上,有您在,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

载淳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国家走向昌盛。

载淳龙颜大悦,李工匠的妙计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新的治水方案,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能提高效率,缩短工期,节省开支。

然而,欣喜之余,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众人面前——实施新方案需要更多的资金。

回到宫中,载淳立即召集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商议。

“两位爱卿,李工匠的新方案需追加白银五万两,不知国库……”载淳话音未落,两位尚书便面露难色。

户部尚书苦着脸奏道:“皇上,连年灾荒,国库空虚,这五万两……” 工部尚书也跟着附和:“是啊皇上,如今正是用钱之际,这五万两实在难以拨出啊。”

殿内气氛凝重,载淳来回踱步,手指一下一下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知道,国库的窘境并非两位尚书的推脱之词。

连年的灾荒,加上朝廷内部的腐败,国库早已捉襟见肘。

“皇上,”富察氏端着茶盏走了进来,将茶轻轻放在载淳手边,“臣妾听闻,江南一带的富商富甲一方,或许可让他们来募捐”

载淳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富察氏的提议,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沉闷的夜空,给他带来了新的思路。

“爱妃所言极是!”载淳激动地站起身,“朕这就拟旨,向江南富商募集资金!”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大臣们纷纷劝谏,认为此举有损皇家颜面,恐遭天下人耻笑。

“皇上,万万不可啊!此举有损皇家威严,恐遭天下人耻笑!”一位老臣颤巍巍地跪倒在地。

“朕意已决!”载淳语气坚定,“治水乃国之大事,岂能因循守旧?朕相信,大商巨贾皆有爱国之心,定会鼎力相助!”他的果敢与决断,让富察氏更加钦佩。

载淳提笔,洋洋洒洒写下一封募集资金的诏书。

他将诏书交给心腹太监,目光坚定地望着南方,心中充满了期待。

“传朕旨意,八百里加急,送往江南!”

诏书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到江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

江南富商,富甲一方,消息灵通,很快便得知了朝廷的困境和皇上的决心。

有人嗤之以鼻,认为这是朝廷无能的表现;有人犹豫观望,担心这只是一场空头支票;但也有人深明大义,被载淳的真诚和决心所感动。

苏州首富沈万三,率先响应号召,捐献白银一万两,并亲自前往京城面圣。

他的举动,如同一道惊雷,震动了整个江南商界。

随后,越来越多的富商纷纷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短短几日,募集到的资金远远超过了预期的五万两。

消息传回京城,载淳龙颜大悦,工地上更是欢声雷动。

李工匠带领工人们夜以继日地赶工,工程进度一日千里。

河道逐渐成型,曾经荒芜的土地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百姓们奔走相告,称颂着这位年轻的圣君。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地方官员和乡绅,眼见自已无法从中牟利,便开始暗中使绊子。

他们散布谣言,煽动百姓闹事,企图阻挠工程的进行。

载淳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下令彻查,绝不姑息。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也暗流涌动。

一些守旧派大臣,对载淳的改革措施心存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向慈禧太后进谗言,试图阻止载淳的行动。

慈禧太后虽然表面上支持载淳,但内心深处却对他的权力扩张感到担忧。

一天晚上,载淳正在批阅奏折,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皇上,太后懿旨,宣您即刻前往慈宁宫。”太监尖细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载淳放下手中的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起身,推开了书房的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