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挽清:同治盛世 > 第112章 农改功成,盛景昭昭

载淳听到富察氏关切的声音,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然的笑意。

“朕无事,”他轻抚着富察氏的手背,语气中带着安抚,“只是在思考一些事情。” 他深邃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那蠢蠢欲动的暗流。

载淳转身,牵起富察氏的手,“走吧,皇后,陪朕去看看今年的收成。”

富察氏走出宫门,阳光洒在金黄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道路两旁,排列着整齐的仪仗队,士兵们身穿盔甲,手持长矛,威风凛凛。

百姓们早早地聚集在道路两侧,见到载淳和富察氏出现,立刻跪地叩拜,山呼万岁。

载淳神色平静,目不斜视,仿佛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

抵达京郊的农田,眼前的景象让富察氏惊叹不已。

金黄的麦浪翻滚,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钱农民站在田埂上,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见到载淳,立刻迎了上来,激动地搓着手,“皇上,托您的福,今年的收成比往年翻了一番!这些新种子,真是神了!”他指着一片长势喜人的稻田,语气中充满了感激。

载淳微微颔首,伸手摘下一株饱满的稻穗,仔细端详着。

金灿灿的谷粒颗粒饱满,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他将稻穗递给富察氏, “看看,这就是我大清的希望。”

远处,孙粮库官躲在人群后面,偷偷观察着载淳。

他脸色阴沉,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

李农官则站在载淳身旁,热情地讲解着新农作物的种植技巧和产量优势,不时与一旁的周老农交流经验。

周老农频频点头,对新技术赞不绝口。

“皇上,”李农官兴奋地说道,“有了这些新技术,我大清的粮食产量必将翻倍,百姓再也不用挨饿了!”

载淳望着眼前丰收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然而,他敏锐地感觉到,有一道冰冷的目光正注视着自已。

他缓缓转头,目光锁定在人群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皇后,你觉得这些粮食够不够修建一条从京城到天津的铁路呢?” 载淳突然问道。

富察氏望着载淳,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她温柔地伸出手,轻轻地握住载淳的手,柔声道:“皇上圣明,臣妾相信,在大清的土地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载淳回以温暖的目光,二人十指相扣,甜蜜的氛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周围的百姓和官员们,都不禁露出羡慕的神情,为帝后的恩爱而感动。

李农官快步走到载淳面前,激动地汇报:“皇上,新的耕种技术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广开来!各地农业发展蓬勃,百姓们都说,这是盛世景象啊!”他兴奋得满脸通红,唾沫星子都飞溅出来,却浑然不觉。

载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自已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清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

一旁的周老农,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他颤巍巍地跪在地上,哽咽着说道:“皇上,老朽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如此盛景!您真是我大清的福星啊!”

载淳轻轻扶起周老农,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

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翻滚,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

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载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活力与希望。

然而,就在这片祥和的景象之下,却隐藏着一丝不安。

他感觉到,有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皇上,”户部尚书王庆祺突然上前,神色凝重,“臣有本要奏。” 他的声音低沉,打破了田间的欢声笑语。

王庆祺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双手呈上。

“皇上,臣等接到举报,新农作物和技术虽短期内提升了产量,但恐有损地力,后患无穷啊!”他身后,几位官员也纷纷出列,附和道:“臣附议!望皇上明察!” 他们一个个义正言辞,仿佛真的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

阳光下,他们的官服显得格外刺眼,映照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算计。

空气中,丰收的喜悦渐渐被紧张的气氛所取代。

田间的欢笑声也逐渐低沉下去,农民们面面相觑,不安地望着载淳。

载淳接过奏折,目光扫过那些联名上书的官员,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并没有立刻翻阅奏折,而是转向富察氏,“皇后,你相信朕吗?” 富察氏毫不犹豫地点头,眼神坚定:“臣妾相信皇上。” 她的声音温柔而有力,仿佛一股暖流,流淌在载淳的心间。

载淳这才缓缓打开奏折,目光如炬,一字一句地读着。

奏折上,那些官员列举了种种“罪证”,声称新农作物会破坏土壤肥力,导致土地荒芜,新技术更是违背祖制,有伤天和。

读完奏折,载淳将它扔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环视众人,声音低沉而有力:“朕亲眼所见,新农作物产量翻倍,百姓安居乐业,尔等却在此妖言惑众,究竟是何居心?!”

他从袖中取出一叠厚厚的文书,扔到那些官员面前。

“这是各地农民的请愿书,以及新农作物的详细数据!你们睁大眼睛看看,这究竟是祸国殃民,还是利国利民!” 那些官员捡起文书,匆匆浏览了一遍,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数据清晰地显示,新农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对土地的损害极小。

农民们的请愿书上,更是充满了对新农作物和技术的感激之情。

他们哑口无言,低着头,不敢直视载淳的目光。

周围的官员们,则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对载淳的睿智和果断赞叹不已。

“朕今日就让你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盛世!” 载淳大手一挥,指向远方连绵起伏的农田,“朕要修建一条铁路,从京城直达天津!用这丰收的粮食,为大清的未来,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皇上,这……”王庆祺脸色骤变,刚想开口,却被载淳打断。

“怎么?王大人还有何高见?” 载淳的眼神凌厉,仿佛一把利剑,直刺王庆祺的心脏。

金秋十月,神州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从塞北到江南,从关东到西域,处处可见金黄的稻浪翻滚,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

百姓们载歌载舞,欢庆这前所未有的盛世。

载淳推行的农改彻底成功,新农作物和技术带来了翻倍的收成,彻底解决了困扰大清多年的粮食问题。

京城内外,到处张灯结彩,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庆祝这丰收的喜悦。

他们高举着“皇上万岁”、“吾皇圣明”的旗帜,欢呼声震天动地。

“皇上真是活菩萨转世啊!有了这些新种子,咱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一位老农激动地握着手中的稻穗,老泪纵横。

钱农民一家更是喜气洋洋,今年的收成比往年翻了三倍,粮仓都堆得满满当当。

他带着妻儿老小,虔诚地跪在田埂上,向着皇宫的方向叩拜,感恩皇上的恩德。

钱农民的儿子,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好奇地问:“爹,皇上长什么样啊?” 钱农民摸着儿子的头,眼中充满了敬仰:“皇上啊,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照亮着咱们的日子!”

京城,一座高台之上,载淳身穿龙袍,头戴皇冠,俯视着欢腾的人群。

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他高举双手,接受万民的朝拜。

这一刻,他是大清的君主,是百姓心中的神明。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富察氏站在他的身旁,她温柔地握着载淳的手,与他一同分享这份荣耀。

然而,就在这欢庆的时刻,一份紧急情报打破了平静。

载淳接过情报,脸色骤变。

情报上赫然写着:外国列强对大清的铁路建设虎视眈眈,意图染指铁路主权。

载淳的眉头紧锁,他猛地握紧拳头,手中的情报被他捏得变形。

“皇上,怎么了?” 富察氏察觉到载淳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载淳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自已的情绪,将情报递给富察氏。

富察氏看完情报,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载淳望着远方,目光深邃而坚定。

他知道,一场新的挑战即将到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