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贾琅打算将自已打死,贾珍身子吓的直颤抖,宁国府的经历让他吓破了胆。
“贾琅,我是你让你去边疆挣军功,可没有陷害你的意思,你不能这么对我。”贾珍顶着肿脸为自已辩解。
还时不时将目光看向坐在首位的老太太,希望老太太说句话替自已做主。
贾琅没有搭理贾珍,反而将目光看向贾母。
一切不过是表演的本质,之所以唱这么一出戏,他的目标根本就不在贾家,贾珍不过是倒霉被挑选的目标。
贾母皱眉的看了眼贾珍,虽感觉他没骨气,但没有说出来。当众斥责贾家族长,这损害的还是宁荣二府的脸面,首先要弄清楚贾琅目的。
贾母端起茶喝了口,掩饰自已的慌张,“贾琅,你到底意欲何为?打死珍哥儿这不现实,你若是憋着一口气,我便让珍哥儿给你道歉。他送你去边疆也算是给你造化,不去边疆,你也挣不到现在的功勋。”
“若你真的将目标放在贾家族长的位置上,我很清楚的告诉你,绝对不可能!”
违反祖宗纲抡的事儿,贾母不会干。
要真让贾琅当着贾家族长,那他们宁荣二府算什么?这是在动摇整个武勋家族的根基。
旁支在边疆得了爵位便可大闹一番,这样下去,整个神京都会乱掉,她自然不想让贾家做这个出头鸟。
贾琅笑了声,道:“既然老太太让我直说,我便开口,现在贾家旁支不过是顶着姓氏,但干着杂役的活计,毫无身份可言。我想让他们的后代可以上贾家族学。”
听到此话,贾母皱眉,贾家族学本就是给贾家后辈子弟准备,旁支后代也是可以去上学,但需要支付一定的银两,这也无形中设置了门槛,淘汰那些家境不好的子弟。
听贾琅的意思,好似是让自已彻底放开这个限制?
贾母皱眉问道:“你的意思是让贾家族学无门槛招生?只要姓贾都能去上?”
贾琅点了点头,认同了贾母的话。
得知贾琅这个要求,贾母不禁皱眉,她搞不清贾琅为何会提这些,是为了拉拢人心?
只是那些穷苦的旁支子弟有什么可拉拢的,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价值。
“这不过是个小要求,贾家族学本就是为了教育后辈子弟而设立,当初设门槛只是为了让学子们体会上学之艰辛。既然大家都想让贾家族学无门槛,那我便遵从他们的意见。”贾母看了眼贾宝玉,开口说道。
孙子宝玉目前就在贾家族学,那些泥腿子出身的旁支子弟进来,会不会将宝玉给教坏呢,这很让人担心。
听贾母答应他的要求,贾琅继续开口说:“我第二个要求便是入主宁国府,贾珍这个废物不配待在那里。”
听贾琅骂自已是废物,贾珍恼怒,当即大骂,“贾琅,你不要不识好歹!宁国府乃是太祖敕造,也是你这个小人得志的家伙能染指的?”
贾琅笑而不语,只是将目光看向贾母。
贾母摇头,“宁国府乃是太祖亲赐,珍哥儿身负爵位,不可离开。这个要求我老婆子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
“即便是你闹下去,珍哥儿也不能离开宁国府,你这是在掘贾家的根基。”
宁荣二府名声式微,两府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荣国府与宁国府相互依托,若是失去宁国府爵位,那荣国府也就变成了砧板上的肉。
听到老太太不松口,贾珍松了口气,真怕老太太乱说些什么话,将自已赶出宁国府。
听老太太拒绝,贾琅也不恼,“既然这个条件不能答应,那便没什么好谈的,老太太在这荣禧堂歇着吧,我就先走了。”
说完话,不待众人开口,贾琅转身离开,今日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在这里停留。
贾家这艘破旧的大船,终究发挥了最后一点作用。
荣禧堂内,贾政冷静下来后,看着贾琅离去的身影,道:“母亲大人,这贾琅今日大闹一番,究竟是什么目的?难道真的图谋宁国府?”
“宁国府爵位在宗人府登记,除非承爵人犯了什么大错,陛下亲自降旨,才可夺爵。这贾琅还真以为得了个忠勇伯的爵位,就能图谋宁国府。”
听了贾政的话,贾母脑海中出现一抹灵光,随后猜出了贾琅目的,入主宁国府压根就不是他的目标,今日他所做一切,是想引起陛下的关注。
一个从边疆回来的忠勇伯,在整个神京的勋贵体系中不显眼,若是能引起陛下的注视,那贾琅便能继续在朝堂上驰骋。
好算计,此子真是好算计!
而且挑动勋贵旁支与嫡系产生矛盾,也能引起神京其他勋贵家族危机,贾琅借助贾家最后的威名,彻底登上神京这个大舞台。
如此看来,那贾家又会走入陛下的目光中,这是贾母不愿意看到的。
自从谋反案后,宁荣二府尽量低调,连在皇宫中的暗线都断了,为的就是不与朝堂产生联系,引发皇帝怀疑。
如今因为贾琅的算计,又走到了皇帝视野,这可是怎么办!
想通一切后,贾母脸色煞白,只感觉又回到了十年前那谋反一夜。
一个处理不好,贾家会全族皆斩。
叹息一声,贾母缓缓开口,道:“老大,你现在去城外道观一趟,将这件事原原本本的告诉敬哥儿,让他给出个主意。”
正闭目养神的贾赦听到母亲叫自已,一脸迷惑,不知发生了什么。
看到贾赦这个样子,贾母叹息一声,道:“罢了,你一会儿写封书信,你带到城外道观交给敬哥儿,让他拿主意。”
听到安排,贾赦只感觉麻烦,但没有忤逆贾母的意思,挥手叫来林之孝让其去备马。
.....
皇宫,隆武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
自登基后,隆武帝异常勤奋,希望能改变大周现状。
如今国库空虚,灾民遍地,边疆蛮族虎视眈眈。
这个雄伟的帝国也即将走向衰败,渐渐让隆武帝有些力不从心。
内阁暗斗,朝堂党政,不知该相信谁。
所有事情只能亲力亲为,生怕出什么乱子。
夏守忠轻步推开门,走到隆武帝耳边,道:“陛下,锦衣卫来报,忠勇伯回神京了,还与贾家发生了冲突。”
听到忠勇伯这个称号,隆武帝一时间没想起来是谁。
看陛下如此表情,夏守忠又提醒道:“边疆立了军功的忠勇伯贾琅,今日回神京后,与贾家宁国府的贾珍发生矛盾,把贾珍给打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