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两本对上了,那么这句谶言就没有错了。而苻坚听刚刚诸葛承给他解释的那番话也是觉得很有道,无论是从现实情况的判断上,还是整件事情的因果脉络来看,的确去五将山是一个好的主意。
但是当前唯一一点的问题在于,像苻坚这样的明君虽然也会参考各种神鬼之说,但行事决定还是靠着自己的判断和观察为重。他从来没有试过完全照着一句谶言来做这么大的决定,于是尽管他内心已经有点心动了,脸上却还是犹豫不决。
诸葛承也知道他不可能凭着一本书上的一句话,再加上他三言两语的几句解释就能骗得苻坚做出弃城而逃的决定。但是他既然开始了,就自然给自己准备了说服苻坚的后手。
“陛下,我也知这般做决定太过贸然,终究还是我刚刚学成离家,资历轻浅,就算找到了办法,自己也不是太过自信这个办法会有用处。”诸葛承在这时候干脆来了个以退为进,当着天王的面自贬了一番。
“不,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之前若不是因为你,那些城里的落魄贵族叛乱恐怕就会要了孤的命了。可惜你那诸葛家传手段好用是好用,却终究没法在数万人的战争里拼杀,否则孤哪里还用纠结,只派你守城杀敌便是。”
“哎……如果景略还在,就能帮孤参谋参谋了,他熟读各种兵法,又经历大小战仗无数,去五将山到底是不是招好棋他一看便知。”
诸葛承等的就是苻坚怀念他家武侯的这句话,他装作突然想到似的起身上前,用非常细微的声音对着龙椅上的苻坚递了一句话。
“我还有个法子……虽然对死者不敬,但事急从权的话也许王武侯会谅解的。我可以用家传学问替陛下请一下武侯英灵,陛下可以自己问他五将山能否去得。”因为要说的东西比较骇人听闻,所以诸葛承干脆只用嘴型而不发声地说出了后面这句。
“也就是招魂。”
“招魂?!”
苻坚一向佩服汉人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这也是为什么他丝毫不介意让汉人出身的王猛在他手下做到位极人臣的位置的原因。
王猛也的确如他预期的那样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各种传说中的奇技也会得很多,于是在苻坚想象中当年记载里无所不能的诸葛孔明应该也不过如此了。但是如今真正见到诸葛家的传人,等他几次出手之后,苻坚才知道诸葛家传里还是有点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绝技的。
“这样随意招魂的话会有什么恶果吗?”神鬼之事离普通人毕竟遥远,苻坚也只是基于一个普通人本能的想法想规避一点风险。
“请陛下放心,王武侯薨逝后,陛下各种祭奠供奉都做得很足。可以说于大秦来说,王武侯已经是镇国英灵这样的存在了。值此帝国存亡之际,我又用的是道门正宗的请神科仪,王武侯魂魄现身之际,于大秦国运和陛下气运非但无损,还有增益,只是事后还请陛下为王武侯再行追封供奉,以补足英灵的消耗。”
“那是自然,只要能渡过此劫,孤事后定要释道两家为景略好好做几场大型法事。再为他修座功德庙,让他能保佑我大秦千秋万代。爱卿招魂需要做点什么准备吗?”
“要准备的都不难,我会让宫里的人负责备齐的,今夜子时,我会开坛请王武侯英灵现身,届时请陛下自行询问便是。”
于是这场朝会里,众人迅速通过了诸葛承那个表面看来匪夷所思,但总算令君臣大家都相对满意的提案,而下了朝的诸葛承被侍者引进了后宫里开始做招魂的准备。
诸葛承找了个四下无人的空处将事先准备好的传讯符发给了杜炅,告诉他今晚子时注意自己的警示符,然后两人按原计划配合行事。
尽管长安全城都已经被饥荒席卷,天王的宫殿里至少还是能凑出一桌基本的供品来,只是三牲五谷这种过分正式的是不要想了。
诸葛承一边指挥人摆供桌一边在预定的招魂地点外围开始画乱灵阵,这也是欺负如今天王宫殿里一群胡人一个懂行的都没有。如果是一场正经的请神科仪,肯定不止一个道士会到场,那么诸葛承这个阵一画就会当场露了馅了。但如今,他一边画阵,旁边观摩的太监们一个劲的在那直呼神奇,等诸葛承最后一笔落下,一阵光芒在阵法上闪烁后,那些太监们纷纷高声欢呼,忙不迭地跑去苻坚面前报喜去了。
得知诸葛承如此具有真才实学的苻坚也终于放下了心,安心等到当夜子时到诸葛承准备好的地点等着他来请王猛的英灵现身了。
“启禀陛下,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吉时也快到了。”
“好,很好。此事成后,孤为你记首功,景略身后,大秦宰相非爱卿莫属,那么孤就不打搅你做法了。”
161.
此时的诸葛承已经换上了一身道袍,那把法剑又被他握在了手里,在苻坚的注视之下,他一步步登上了那个白天匆匆准备的简易法坛,将手中剑交给一旁来帮忙的侍者后点上三柱檀香恭敬地插在了供桌上。
随后他从侍从手中接过剑,先是用剑指天,又指向乱灵阵一角,一盏事先备在那里的长明灯无火自燃,让一旁看着的苻坚蓦地心中一凛。
而同一时刻,在诸葛承的宅邸里,杜炅也摆好了他的阵,也掐着同一个时刻开坛做法。有一点诸葛承并没有欺骗苻坚,因为苻坚对王猛真的很好,王猛本人也的确足够优秀,所以他真的是护佑大秦国运的镇国英灵等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