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为代国正统,荷上天眷顾,遵祖训再续代国国祚,继位于牛川祖地,建元登国。现今秦朝天王既薨,各部四散分崩,胡汉南北分立。孤愿为天下计,安国、定邦、至大一统,现太平世。天下之人,无论胡汉,皆为国之子民,当一视同仁,共享治世安康。布告天下,广闻周知。”
在阿拓向他面前跪得满地的胡人和仅有的一名汉人宣告他的胡汉共同治世的想的时候,原本一向阴暗的天空突然云开日出,而更加少见的是,伴随着日出一同而来的,是新年里的第一场雪。
诸葛承被这异象勾得抬头看向天空,他心想这大概能算得上是上天给了新王一个大大的吉兆了吧。
209.
在成为了可汗之后,阿拓的臣子们首要关心的,不是他的治国方针政策,而是他的血脉传承。自那日登基典礼之后,各个和王庭交好的部落就开始往阿拓的王帐里送女人。阿拓坚持了几天之后,终于在之后某一天的晚上逃去了诸葛承那里。
“怎么会有空来我这,今晚不忙着延续你的王血吗?”
诸葛承这一句里丝毫没有生气的成分,甚至隐隐还带点鼓励的意思。
事实上他完全可以解其他部落氏族往阿拓那里送女人的作法,君王血脉传承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任何的国策,它是可以影响到一国国运根基的大事。如秦皇汉武之类的大帝,还不是因为子嗣的问题生生影响到了他们各自伟大的帝国。
“得了吧,今晚就暂时放过我吧,让我在你帐里寻会清净。”
“这么多温柔乡,就没有哪个能让你觉得放松的吗?”
“放松?在洛阳跟你学的帝王之道里,我记得有一条是要谨慎选择子嗣的母族,外戚过强或者过弱都不是什么好事,前者会让王嗣被外戚左右,失去自我;而后者则会让王嗣受困于他的母族血脉轻贱,不能服众。”
“所以尽管每天晚上在我眼前的是一位位妙龄的女子,她们明明年轻、健康又美丽,可我能看见的却只是她们身后代表部落的人口多寡,对于我或者先王忠诚与否,以及那些部落对于胡人传统和汉人文明的态度。你觉得,这样会让我觉得放松吗?”
“抱歉。”诸葛承收起了他言语里的轻浮,郑重其事地对阿拓说。
“看起来你会成为一名明君的。”
“明君?”阿拓却并没有因为这一句夸赞而高兴。
“即使这样,我也不配得一位贤相吗?”
明知道阿拓在说什么的诸葛承只好避开他灼热的眼神,而这种举动本身就代表了回答,早就知道会是这种结果的阿拓只是叹了口气就不再深究了。
“话说即使不以丞相的身份,哪怕只是作为朋友,能不能替我谋划一下,关于她们中的哪一位能成为我长子的母亲。”
第136章
受了很多汉人礼教熏陶的阿拓却并没有现在就直接在部落里引入庶嫡的概念,因为这种概念对于婚制尚且一团混乱的胡人来说实在是太过于超前了。但阿拓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只要他有意,的确还是可以选择长子身上另一系血脉的出身。
“你把人选缩小到几位了?”
“两位。”
“哪两位?”
“其中一位是我之前寄居的那个部落的首领的女儿,不同于现在追杀我的那一位,之前的那位部落族长即使在亡国后仍旧以臣子的身份自居,以待王子之礼待我。
既然他如此有恩信,那我也必报答于他,他有位女儿与我年龄相仿,我与她一同长大,深知她端庄良善,颇有母仪之风。前两日在我登基之前她终于逃出她的部落托庇到了王庭,无论从道义还是血脉的角度来说,这位都是想的人选。”
“听起来不错,那另一位呢?”
“另一位就……”阿拓说到这里的时候自己也一副难以启齿的样子,和对于前一位的好恶之分简直能让人一眼看穿,可尽管如此这位还能被列入考量就很值得人玩味了。
诸葛承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只是耐心地等待阿拓的下文。
“现在想来,外祖母的情并不是那么好承的。”
“辽西公主给你推荐了贺兰部的人?”诸葛承心领神会了阿拓的犹豫,虽然辽西公主出生于王庭,但看起来,如今她的屁股还是更坐在贺兰部的主母那一边。
“嗯。”阿拓点点头,终于横下决心把那个人选说出来了。
“出身贺兰部还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外祖母推的人选是她的女儿。”
“什么?!”诸葛承是万万没有想到还能有这一出,他是知道胡人的婚制一团混乱,但是没想过能这么违背伦纲常。
“你说那位人选是贺讷和贺染干还有你母亲的妹妹,你的姨娘?”
阿拓看着诸葛承的剧烈反应就是一脸苦涩,他身为一个胡人,当然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家乡。尽管他也明白和汉人比起来,胡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还是不希望的让诸葛承目睹胡人这些野蛮不知礼教的样子。
“从你父王这边论的话,这位还可以是你的表妹,所以如果你选了这位的话,将来你的长子就会同时是你的儿子、表弟和表侄?”这关系已经乱到诸葛承有点想笑了,但他明白辽西公主在这个提议上是认真的,这并不是什么可以笑的事情。
“更麻烦的是,这位有夫婿。”向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坏消息后面跟着的是更坏的消息。
阿拓继位之后已经将他去世的父亲同样追封为王了,虽然只是个追封,但他父王当年尚在世时的确是已经被正经封为王世子了,只不过没活到继位那一天而已。所以从血脉这方面来说,阿拓的身世可以称得上是无可挑剔的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