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叫我小昉
苏慕冷不防被穆昉冲得一趔趄, 头上的簪子都歪了。
她气闷道:“你这莽妇,你到底什么时候能守礼些,就不怕王爷罚你吗?”
穆昉粗声粗气的喊着:“我怕什么,老王爷什么没罚过我?罚我有用吗?”
“……”苏慕无语, 反问:“你还挺骄傲的?”
“自然。”穆昉傲然道:“我这一身本事是谁都代替不了的。”
她转头看向孟娴, 直接道:“宁郎君倒是可以!王爷, 末将求王爷准他入我军中。”
孟娴好奇的看着她,这女子一身草莽味,高大健美, 性格也直爽的很。
先前还耍脾气摆架子,百般看不上她和宁为玉, 如今又颠颠的跑过来要人了, 一副毫无芥蒂的样子。
她忍不住问道:“你不嫌他是祸国妖郎了?”
穆昉一哽, 讪讪的摸了摸后脑。
璟王那日竟然听到了。
不应该啊, 听到她说坏话还没罚她,和老璟王也差的太多了。
若是换了老璟王,这点仇都不能隔夜,连夜她就得去挖十里河道。
穆昉倒也敢作敢当:“是我狗眼看人低了。”
孟娴忍不住笑出声,对这个直爽的女将多了几分好感。
“末将从前以为王爷年少, 没什么真本事。又看宁郎君长得好看,以为是以色侍人的娇弱儿郎。”
“如今才知道二位都是有真本事丶大才华的人。”
穆昉豪迈道:“有眼无珠, 我自罚三百蛙跳!”
说罢负手蹲下身, 开始原地跳起来。
“不必了!”
孟娴大惊失色,简直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谁要看你蛙跳,别在我书房里跳啊!
宁为玉默然转头, 不忍直视。
他忽地有些同情起孟娴多灾多难的书房,昨日被他砸了书案, 今日让大将军满地乱跳。
苏慕被她猛地起跳吓得一激灵,后退中还不慎崴了脚,顿时惊呼:“莽妇,别跳了!”
多方劝说之下,穆昉终于起身结束了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罚。
她气息分毫不乱,犹自道:“王爷不必客气,我若犯事了只管罚我就是。种田丶挖河道丶各种体训都不在话下!”
孟娴婉拒了她的提议,由衷道:“你的心意我领了,以后不要这样了,少犯些错比什么都强。”
穆昉十分耿直:“那我做不到。”
“…………”
苏慕不忍直视,行了一礼赶忙退去了。
再在这莽妇身边呆下去,她怕是要气厥过去。
只可怜璟王殿下,年纪轻轻,不但继承了老璟王的封地,还继承了她的心理阴影。
孟娴被这大将军莽得有些头疼,干脆把宁为玉推了出去。
“我倒是不介意什么女女男男,去哪里是他自己选的,你们商量吧。”
宁为玉会意,上前和穆昉聊了起来。
孟娴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没去理会。
半晌,穆昉的惊呼声响起。
孟娴睁眼,只见她双手撑着桌案,一张脸直直怼到了她面前,一双大眼晶亮亮地看着她。
“王爷,我听懂了,你在下好大一盘棋啊!”
“……?”
孟娴目露疑惑,转头看向宁为玉。
叫你和她说明自己的去处,怎么还说我下棋的事了?
“王爷放心,我虽莽撞,却最是忠诚不过了!”
穆昉第一次端正的朝孟娴行礼,认真道:“王爷的宏图大业,末将必会助您!”
“先前是我不识好歹了,您以后叫我小昉就成。”
穆昉十几岁参军,如今也不过三十左右的年纪,只比孟娴现在的身份大几岁。
她高鼻深目,目如点漆,是一个十分英挺健美的女子。
但叫她小昉,也未免……太过可爱了些。
“……这不妥吧。”孟娴婉拒。
穆昉委屈道:“可老王爷就是这么叫我的。”
孟娴和老璟王,名义上可是差着一辈呢。
这可真是铁打的小昉,流水的王爷。
穆昉眼神晶亮诚恳,如同忠诚的大狗一般,孟娴实在狠不下心来拒绝。
“……小丶小昉,你是我璟国栋梁,能支持我真是再好不过了。”
孟娴并不准备以武力强行统一各国,否则,将会和被天道送入轮回的老璟王毫无分别。
实际上,璟国并非一家独大,其馀各国也各有千秋。
为免唇亡齿寒,一旦有强者动兵戈,稍弱的一方定会联合邻国共同抵御。
五封国一宗国,还有其他封国之下的一些士大夫封地,一旦扩大战争,陷入多方混战,那将是想停也停不下来的残酷大战。
武力只能作为威慑,作为自保的手段和穷途末路的最后方案。
平等的爱惜每一个人类的性命,这是孟娴身为半神的原则。
穆昉听的连连点头,“谁说不是呢!我也不想辛辛苦苦练出来的兵都死外边啊。”
“都是娘养爹生的,二十年才养出个像样的闺女小子,上了战场一会就能死一片,那是多少个二十年啊!”
话糙理不糙,孟娴十分赞同。
“忙完春耕,你就安心练兵吧,即便今年不打沐国,也要保持自卫的能力。”
穆昉乐呵呵的应了,大步流星的走出书房。
孟娴看向宁为玉:“你没什么要解释的吗?”
宁为玉想了想,垂首委屈道:“玉儿和穆大将军真的没有私情。”
“……”
又来了。
孟娴无力扶额,“你不去唱戏真是可惜了。”
宁为玉失笑,不再作态。
他走到孟娴身后,修长的手指按上她头上的几处穴位,为她舒缓疲惫。
“为玉说的和王爷差不多,治民生,强军富国,最好能兵不血刃统一六国。”
六国,孟娴心念一动。
竟是将湫朝宗地也单独算了一国。
她摇头道:“兵不血刃谈何容易?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宁为玉朗然一笑:“世上哪有万全之策,我思索了数年,也不过只有三成把握。”
“遇见王爷后,这把握变作了九成。”
孟娴好奇道:“你的主意是什么,我竟能为你加成这么多?”
宁为玉缓缓道来他的整个计划。
先是劝课农桑,垦田免税,吸引他国农人迁移,壮大实力。
其次清明吏治,大兴文治,广纳贤才,吸引六国才子志士涌入。
最终富国强兵,文则合,武则战,以压倒性的绝对实力取胜。
低沈柔和的声音在头顶响起:“王爷,没有您,我成不了这事。没有我,你也未必能轻易达成目的。”
“上天把我们送到一块,我们是天生一对。”
孟娴默然的听着,这和她先前所想的并无两样。
甚至,在上一个小世界的历史中也有相似的统一过程。
只是,文则合,武则战,说的简单,实际却难免会有战争,会有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失去性命。
以压倒性的绝对实力统一六国,是璟国的胜利,而不是整界的凡人。
这或许是人类对于乱世的解法,却并非神明所愿。
“再议吧。”
**
新政很快推行下去,一切变得井井有条。
孟娴又过上了每日批折子议政的生活,偶尔闲暇时也忍不住内心戚戚。
天上地下,实在是没有哪个神仙过得比她更惨了。
兢兢业业处理朝政不说,犁田挖渠都要亲自跑去地头察看。
好在只是一个封国,面积不大。政令畅通后,诸多要务都极快的推广了下去。
璟国不设公田,凡新垦土地皆免税三年的消息传出后,天下哗然。
邻国农人纷纷举家搬迁,璟地天暖夏长,哪怕过了春时,夏播也能取得不少收成,总归比重税盘剥下的其他国家要好。
一水相邻的沐国受其影响尤重,沐王下令严查户籍,禁止私逃,却也只是杯水车薪,许多农户甚至轻装简行丶趁夜逃跑。
沐国国都的茶馆里,几位书生正对此事议论纷纷。
其中一个水绿罗裙的姑娘愤愤然道:“璟王此举,冒天下之大不韪,视数百年祖制于不顾!”
另一个赤裳女子也是面露讥讽:“璟国去岁连朝贡都没纳,祭祀也没参与,祖制于璟王,早就形同虚设了。”
“无礼之徒!”
“礼崩乐坏,皇室危矣!”
一众声讨声中,几个布衣荆钗的书生沈默的坐着,未置一词。
“颜姑娘,你怎么不说话?”绿裙女子忽地发问。
“是啊,颜姑娘,你可是凌子的高徒,定然看不惯这种无礼的行为吧。”
颜煦之摇摇头,沈静开口:“师祖荀子曾言,国之大者,为国为民。璟国新法,普惠万民而独损璟王自身之名誉,实乃大义之举。”
“不日,煦之将携众师妹前往璟国,襄助盛世。”
四座顿时一阵惊呼,赤裳女子愕然问道:“颜姑娘此举,可是代表着整个明家?”
当世诸子百家,尤以明学丶济学丶墨学最显。
明学主君子之德,安邦济世,世传三代,代代皆是大宗师。
当代明家家主正是颜煦之的老师凌子凌云晓,凌子年事已高,归隐寒山,颜煦之虽为少主,却已是实际上的话事人了。
颜煦之淡淡道:“是与不是,要看璟王的意思。”
众人不解:“颜姑娘何必将自己放的如此低,还巴巴的送上门去。举明家之力襄助,该是璟王再三来请才对。”
颜煦之:“明学即是民学,君子万般德行,尤以仁为首。无须谁来请我,百姓在哪里,明家就在哪里。”
“煦之臣服的并非璟王,而是这悠悠万民。”
璟王若一心为民,明家就是她最坚实的助力,若好战滥杀,明家会立即变作扼住她的绳索。
“大势趋同,煦之不过先行一步。诸位也请早做打算,希望来日再见,我们不会是敌人。”
颜煦之语毕行了一礼,带着一众蓝衫女子离开了茶馆。
木障后的雅间中,一位面目慈蔼,年约四十的中年女子含笑点头。
“凌子教了个好徒弟,明家下一代势必大兴。”
小弟子不解的问:“师姐也赞成璟王的决策吗?那我们……”
女子摇摇头:“年纪大了,总不如年轻人轻便。我们,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