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哥儿的样子,压根不可能被俘虏误认。
偏偏道保足够努力,克服晕船让自己瘦了一大圈,兢兢业业跟着水师训练又把自己晒得黑乎乎的。
得到真相后,道保一说,施琅就知道怎么办了,挑了几个嗓门大的将士对着岸边反复喊了好几遍。
不杀俘虏,不掳掠,还送他们回乡。
几句话下来,对方要是不相信,就把抓住的壮丁轮流送到甲板上。
对岸一看,总有他们认识的壮丁,于是一个两个都知道俘虏是真的不会被杀。
这些人也就不怕了,愿意投降,甚至说出郑家军的粮仓和武器库的位置。
俘虏也不会再寻死或者找机会逃,变得安分起来。
于是僵持的战事终于有了突破,让施琅和水师大获全胜。
施琅理所当然要为道保表功,要不是他,这场战事还要僵持很久。
皇帝看后也不由感慨,是不是郭络罗氏一族的人运气都比较好?
看看郭珍珠,再看看道保,简直有如神助一样。
论功行赏的时候,皇帝自然不会吝啬。
台岛设为台府,屯兵戍守,施琅成为第一任的府尹,并有诸多金银赏赐。
道保不但有攻台的战功,还立下大功,缩短了僵持的战事,让战事大胜,被皇帝提拔为正二品的副都统。
这下子,郭珍珠的家里人是风光无限。
她阿玛三官保被提拔为从二品的工部侍郎,如今长兄也被提拔为正二品的副都统,道保甚至比三官保的品级还高。
之前占了道保的佐领之位的人还沾沾自喜,如今却是笑不出来了。
他们还以为占了多大的便宜,后来听说道保去江南当巡盐御史的跑腿,心里不是不羡慕,却得知道保只是小吏,并不如佐领算是个小官。
后来道保还被皇帝送去福建加入水师,直接上了战场,那就更惨了,不如京城这般安稳。
但是危险伴随着机遇,还真让道保立下大功,一下子从一个无名小卒的白身,直接成了正二品的大官,谁听说了能不羡慕呢?
僖嫔得知的时候,也忍不住羡慕起来:“你大哥真厉害,原本想着他晕船,参加水师要吃苦头,没想到最后能立下大功。”
宜嫔也感慨道:“大哥真的不容易,听说他克服了晕船,还感化了俘虏,叫俘虏们主动说出敌人的粮仓在哪里,减少了不知道多少伤亡。”
郭珍珠也对道保刮目相看,他对自己更是够狠的。
但是道保因为太黑太瘦被误会成俘虏的事,让郭珍珠一时哭笑不得,对道保这个立大功的光辉形象忍不住打了点折扣。
实在太好笑了,郭珍珠还不能说出来,免得坏了宜嫔心里这个长兄的好印象。
也不知道后来那个俘虏回乡的时候要遇到道保,得知这人并不是被抓壮丁,之前是清军水师的副千户,会不会以为水师都不让将士吃饱饭的?
副千户都瘦成这样,其他将士还好吗?
郭珍珠感觉水师的风评估计严重被害,皇帝的名声也是,让人以为皇帝只叫水师去打仗,却连吃的都不多给一点,人要拼命打仗还没饭吃,比壮丁还惨。
只能祈祷那俘虏没再遇到道保,不然这事就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皇帝得知道保瘦了一大圈,还特意允许他回家来跟父母团聚,再休养一段时间才去盛京上任。
郭珍珠才知道,道保虽然官职上带了个副字。在不设驻防将军的地方,副都统就是这地方的最高长官。
在盛京在地方,就没有驻防将军。所以道保过去后,就是最大的一把手了。
而且盛京离京城不算远,回家探望亲人也方便,算是皇帝给道保选的好地方。
不然驻防远的有宁古塔,还有更远的松花江和乌苏里江那一片的八旗驻防之地,就实在太远了。
在交通不方便的现在,来去太难,就很难再见上面。
尤其太偏远的地方,吃住也不好,不如在盛京这般繁华,足见皇帝对道保的满意和用心了。
郭珍珠也很高兴,长兄凭着自己的努力,仕途能更上一层楼。
尤其道保也更擅长军营这样的地方,巡盐御史那样跟盐商勾心斗角的,他并不合适。
驻防军营里人际关系也要简单不少,道保就不用苦恼究竟怎么跟人相处融洽了。
只军防庶务这方面也是副都统管着的,郭珍珠并不知道长兄擅不擅长这方面。
道保当然是不擅长的,不过幸好跟着巡盐御史好一段时间,又有曹家帮着指点,他哪怕只学了点皮毛,在驻防庶务上也足够用了。
他不由感激皇帝给自己机会,去江南见识了一番,不然如今要去驻防之地接管庶务,只怕要手忙脚乱了。
道保回到京城,三官保很是欣慰,拍着长子的肩膀感慨孩子出息了。
郭络罗夫人看着长子又黑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