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太傅探底六阿哥的时候,差点把自己的胡子给揪下来了。
太傅:怎么回事?六阿哥怎么什么都不会?顺皇贵妃自己就是个聪慧的,难道没给六阿哥开小灶吗?
外头说顺皇贵妃放养六阿哥,太傅听后只觉得是谣言。
顺皇贵妃自己是博闻强识之人,小时候肯定勤奋读书,才能如此知识渊博。
她一个女子尚且如此,听闻四格格也十分聪慧,学习就努力,还学得很快。苏麻喇姑那边很快就教不了四格格什么,皇帝就另外请了苏澜这个女先生来教导四格格。
所以六阿哥必然也聪慧出色才对,太傅对那些传言只一笑置之。
如今六阿哥就在跟前,太傅问了又问,最后不得不认清事实,那就是六阿哥还真的被放养长大的。
六阿哥对种地的事是如数家珍,对农学也很熟悉,但是对四书五经就毫无印象了。
他去苏麻喇姑那边上课,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去的次数少了,学的还不如四格格多。
识字确实识字,六阿哥也不如五阿哥识得多。
太傅不由发愁,他要怎么教导六阿哥,从头开始吗?
从最基础开始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六阿哥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啊!
太傅只好在下学的时候留下六阿哥,语重心长劝道:“六阿哥的基础稍微有点薄弱,得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学习,才能赶上其他小阿哥。”
六阿哥歪着头看过来,不解道:“太傅,我为何要追上其他兄长呢?”
他以后就是当个闲散王爷,最大的心愿是拿到很多田地,然后种啊种很多东西,这就可以了。
太傅看出六阿哥的想法,只能继续劝道:“虽说六阿哥更擅长种地,以后可能会帮皇上分担农学方面的事。但是皇上手头的差事很多,有些并非农学的,那六阿哥如果不清楚其他的话,就不能给皇上分忧了。”
这话让六阿哥若有所思道:“太傅,我有五位兄长。”
太傅被他这话弄懵了,五个兄长怎么了?
接着六阿哥就叹气道:“五位兄长都不够给皇阿玛办差吗?还得我也加进来,一起给皇阿玛办事?”
太傅一时语塞,他能怎么回答,说五个阿哥不够皇帝用吗?
那是说皇帝自己办不了很多事,要儿子们帮忙办,还是说这些儿子都太无能,五个都办不完,要六阿哥也帮忙办了?
不管哪一种都不合适,太傅简直愁坏了:“这、这……”
六阿哥点着脑袋道:“太傅放心,我的五个兄长都很努力上进,以后肯定能为皇阿玛分忧,我只要不给皇阿玛添麻烦就行了!”
太傅彻底说不出话来,只好暂时结束了这次跟六阿哥的谈心。
他转头就去乾清宫找皇帝,转述了六阿哥的话,满脸发愁道:“皇上,六阿哥读书的意愿实在不高,微臣着实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
皇帝听得想笑,又觉得六阿哥的话不无道理。
他前边有五个兄长呢,五个人都没能为皇帝分忧,还得六阿哥来,六阿哥感觉困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六阿哥看来,五个兄长都很厉害,尤其大阿哥和太子最早入学,学习的进度是最快的,也是最早能为皇帝分忧的人。
两个兄长就能包揽很多差事了,更别提聪慧的四阿哥,努力跟上的三阿哥,对科学特别有天赋的五阿哥。
六阿哥怎么都想不到,有什么差事还需要他来办,于是开始摆烂了。
皇帝虽然认为六阿哥的话不无道理,却听得也有点发愁。
于是他去跟郭珍珠提起此事,叹气道:“六阿哥擅长种地,但是朕总不能一直只让他种地,不做别的。”
这样一来,其他阿哥风风光光办别的差事,也就六阿哥每天跟个泥人一样,浑身脏兮兮的。
看着不够体面也不够风光,外人不知情的还以为皇帝不重视六阿哥这个孩子呢!
皇帝怎么都想让六阿哥以后也风风光光的,不叫人小看了,所以才把人提溜进尚书房。
可惜六阿哥对读书还是不太感兴趣,第一天上课就被太傅察觉到了。
太傅苦口婆心劝了一会,压根没劝住,还被六阿哥的话说得哑口无言,不知道如何反驳和继续劝,只好求到皇帝这边,看皇帝有没什么好办法劝说六阿哥了。
皇帝能怎么办,他也没什么好法子,于是来问一问郭珍珠,看她能不能劝住六阿哥好好读书了。
郭珍珠眨眨眼道:“皇上和太傅是想让六阿哥积极点读书?”
闻言,皇帝点头道:“六阿哥如今的态度就是读也行,不读也行,跟其他阿哥一起的时候显得格格不入。朕也不是非要六阿哥读书特别好,起码不能是文盲,以后跟同龄人沟通的时候被人看出来学识不足。”
这不止丢皇帝的脸,也让六阿哥跟同龄人玩不到一起,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