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娘娘福星高照 > 分卷阅读594

能被轻视。

这是皇帝不想看见的事,所以才想劝一劝六阿哥用心点读书。

郭珍珠了然道:“皇上是想让六阿哥读书的水平跟同龄人差不多,学识在一般人以上,对吗?”

皇帝点头道:“差不多,总之六阿哥如今这样是不行的。”

郭珍珠明白地再次点头道:“好,臣妾懂了,回头就劝一劝六阿哥。”

这话叫皇帝有点好奇道:“爱妃打算怎么劝?六阿哥看着能听进去,只是兴趣不大,所以很难跟其他阿哥一样那么积极学习。”

六阿哥其实也不是故意的,如果说的是农学方面的事,他就专心得多了,还能举一反三。

换做其他的,他不感兴趣,听是认真听了,但是记住多少就不好说了。

郭珍珠笑笑道:“皇上回头就知道了,臣妾先卖个关子,毕竟也不清楚能不能劝得动六阿哥。”

皇帝表示明白,让她尽力就好。实在不行,他再想想别的法子。

比如奖励点什么,六阿哥要是读书认真多了,每月考校有进步,皇帝就送六阿哥一亩地。

这样一点点加上去,过几年六阿哥就能拥有一大片的土地了,对他来说估计是个激励的好法子。

郭珍珠等六阿哥回来后,拉着他去长廊那边单独谈话。

六阿哥一坐下,抱着蜜水喝了一口就道:“额娘,皇阿玛是来过了,说我读书不够认真的事了吗?”

郭珍珠不意外六阿哥年纪小,其实什么都知道。

六阿哥放下杯子,小脸趴在桌上,压得一边脸颊扁扁的,嘟嘟囔囔道:“额娘,我不是不认真,而是觉得读四书五经没什么用。太傅说得太深了,我感觉平日根本用不上。”

“农学就不一样了,我看过后就知道怎么种东西。天时地利,什么时令种下去,什么时候能收获。”

四书五经学了,以后就是跟举人或者大臣聊天的时候才可能用上吧!

郭珍珠听得笑笑道:“你真这么觉得的?那其实学几何的话,平日也用不上,但是传教士和皇上都学了。”

六阿哥坐起身,小手托着脸,满脸疑惑道:“额娘,算数学简单的加减,平日看账能用上。几何的话,会用在什么地方?”

听罢,郭珍珠细心解释道:“你知道皇上派人去各地测量,用的其实就是几何吧?”

“一块地多大,需要可能是周长,也可能是面积。比如要挖个沟壑,要挖多长,多深。比如想在田地附近建个水龙车,那么建在什么位置最好,在水里的深度多少最合适,这些都需要测算。”

“几何除了周长和面积,还能测量体积,是不是看着平日用不上,但是对你喜欢的农学也有用?一块地多大,需要用多少种子,你用眼睛看是估算不出来的,就需要测量了。”

六阿哥听得两眼亮晶晶的,点着小脑袋道:“额娘说得对,算数好像能在农学上用,那我得跟着五哥一起去学一学才行。”

不然以后需要用上各种农学机械的时候,他却不懂几何,没能把机械用在最适合的位置,那就不妥了。

一块地要用多少种子才合适,估摸的面积不够清楚,种子可能多了可能少了,那就不好了。

六阿哥又继续问道:“那么四书五经呢,会对农学有用吗?”

郭珍珠微微一笑道:“农学大多是老农口述让人记下的,看着都是大白话。因为很多人觉得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其实里头有很多规律。”

“老农读书少,心里可能明白,却说不出来。记录的人不会种地,只会把老农说过的话写下来,再多却不会了。”

六阿哥听得眼睛更亮了,点头道:“那我好好读书的话,以后要写个农学的书,就能写得更仔细和明白了。后世其他人见了,也能参考一二。”

郭珍珠听见后就笑道:“何必以后,你写出这本书来,看过的人就能知道怎么种不同的作物。老农自己会说,不会写,只能口口相传。”

“但是你也明白,口口相传没有用纸笔记录那么详细和精准,传着传着可能就变成别的东西,有了差错。”

六阿哥连连点头道:“确实是这样,哪怕只是简单传话,多传几个人,可能就会出现变化。”

毕竟人又不可能每个都过耳不忘,听过后可能忘掉一点点,传得多了,掉的就越多,最后就会变得含混不清了。

农学这种事是不可能马虎的,少一点那就要出大差错了。

明明该是春天下种,初春和晚春却不一样。

当初皇帝让江南当地的官员种御稻,就是没弄清楚时令,第二茬晚下种了,叫后边的御稻收获就差了很多。

时间那么短,还不是口口相传,当地就能弄错时间,更别提是光靠上一辈教导,后辈不弄错才怪。

郭珍珠见他想明白了,笑着看了过去:“这下知道为何皇上让你好好读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